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因造假案而身败名裂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造假案败露之前,他是韩国的民族英雄,是克隆技术的权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而在被查出论文造假、科研造假、成果造假后,他又被描述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骗子。看看他的发展历程,也许真实的黄禹锡就是处在英雄和骗子之间的某种状态。  相似文献   

2.
张春美 《科学》2006,58(4):41-43
新年伊始.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公布了关于黄禹锡研究组的最终调查结果。调查认定,黄禹锡研究组2004年和2005年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周刊上的论文数据属伪造。其“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思考黄禹锡事件始末,可以看到,揭开其造假真相的起点乃是“卵子风波”这一生命伦理问题。在这一事件中,韩国生命伦理学家围绕着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保证伦理评审客观性、坚持科学研究道德规范等方面,最先对黄禹锡等人的研究发出伦理质疑,发挥了伦理规范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力,体现出以人的尊严为内涵的伦理关怀。彰显出伦理责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韩国首尔大学发生的著名干细胞专家黄禹锡教授的造假事件,在有关方面揭发、论文的部分作者宣布退出之后,已经惊动了韩国全国。虽然黄禹锡曾被封为韩国第一科学家,但是韩国和首尔大学都没有采取捂住事实或者狡辩的做法,而是组织了调查组对事实真相进行调查。对这一严重事件,韩国及首尔大学都采取了面对事实的正确做法,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事,除了黄禹锡本人身败名裂外,并不会影响到韩国的国家声誉,或首尔大学在学术界的诚信度。2003年发生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的舍恩论文做假的丑事,由于贝尔实验室不仅敢揭家丑,并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  相似文献   

4.
舒放 《自然杂志》2006,28(1):47-50
黄禹锡事件 “黄禹锡”这个名字无疑是今年年初全球各大媒体科技版块中曝光率最高的,由他一手策划并导演的一幕科学丑剧震惊了整个世界,甚至对科学论文的评审体系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这个在两年间连续制造科学神话的韩国英雄,终于还是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因为,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2006年1月10日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黄禹锡研究小组2004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与他2005年发表的论文一样属于造假。黄禹锡所“独创的核心技术”无法得到认证。  相似文献   

5.
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现已尘埃落定,这一事件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得到揭露,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韩国一批有良知的学者,同时这一事件能不留情面迅即得到严厉的处置,这种敢揭家丑的做法使人看到了韩国科技界令人尊敬的一面。本文披露了对揭露这一事件起到关键作用的一批韩国学者所起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因造假案而身败名裂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造假案败露之前,他是韩国的民族英雄,是克隆技术的权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而在被查出论文造假、科研造假、成果造假后,他又被描述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骗子.  相似文献   

7.
张巍巍 《科学之友》2007,(9A):85-85
因造假案而身败名裂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造假案败露之前,他是韩国的民族英雄,是克隆技术的权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而在被查出论文造假、科研造假、成果造假后,他又被描述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骗子。  相似文献   

8.
近据媒体报道,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准备推出一套涉及论文检验体制和不当行为的处理规定,以防止部分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造假事件。引发这个动议的原因,是韩国、日本、挪威近期分别曝光了一些科学研究人员的造假行为,其中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在干细胞研究中的造假丑闻,其恶劣影响震惊了整个世界!在韩国,黄禹锡有“克隆先锋”之称,由于他不断推出世界性的科研成果,曾被授予“韩国最高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因此,在韩国人的心目中,他被尊为民族英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国宝”级人物。然而就在他的声望如日中天、学术研究大展鸿图之际,他的学…  相似文献   

9.
<正>《自然》发文,对一位曾经的造假者试图东山再起、华丽转身的报道,不能被解读为对该研究者言论的认可。《自然》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在韩国引起不小的轰动。文中详细描述了前首尔国立大学克隆专家黄禹锡重出江湖、有望再振其科学研究地位的过程。黄禹锡曾于2006年被爆涉嫌学术造假。一些韩国人将此  相似文献   

10.
取消“最高科学家”称号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5月11日出台的最终调查报告,将曾被授予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黄禹锡推入造假丑闻的深渊。最终调查报告公布后,韩国政府随后召开了内阁会议,就调查结果展开讨论。会后,韩国国政弘报处长官金苍浩宣布政府决定,取消黄禹锡“最高科学家”称号及其他所拥有的头衔。黄禹锡曾拥有14个头衔,其中8个与韩国科学技术部有关。金苍浩同时介绍,政府计划对黄禹锡如何使用政府提供的科研资金展开调查,韩国监察院将对此展开详尽调查。1998年起,韩国政府共向黄禹锡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资金289亿韩元(约合289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06,(6):38-38
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5月11日出台的最终调查报告,将曾被授予“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黄禹锡推入造假丑闻的深渊。最终调查报告公布后,韩国政府随后召开了内阁会议,就调查结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11月23日下午,韩国首尔大学首席教授黄禹锡举行记者见面会,就“卵子出处疑惑”阐明正式立场,同时宣布辞去包括首尔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等一切公职。该中心工作人员称“:为了对‘卵子疑惑事件’负道德责任,黄禹锡引咎辞职后将专心从事研究工作。”“卵子风波”的由来关于黄禹锡的最大道德争议是,在取得胚胎干细胞研究用的卵子的过程中,是否存在道德和法律问题。2004年2月,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仅凭人体体细胞和卵子成功培育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黄禹锡当时表示,汉阳大学临床试验道德委员会批准研究计划后,从10多位自愿捐献者…  相似文献   

13.
韩国首席科学家黄禹锡辞职事件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千细胞研究人员承受的压力比研究涉及其伦理道德要大。尽管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沈铭贤 《自然杂志》2006,28(1):51-54
在岁末年初的交替之际,韩国科学界“黄禹锡事件”无疑是全球各大媒体科技版块最吸引人们眼球的重大事件,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关于与人体细胞克隆相关的伦理学问题,我刊特邀著名伦理学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沈铭贤研究员撰写本文。由于沈先生近年来兼任国家南方基因组伦理部工作,对“黄禹锡事件”从一开始就给予关注,并与韩国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有关专家讨论过这一事件的来由,所以本文资料翔实、分析有据、值得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十年前,黄禹锡正值研究事业的顶峰,却不料生命伦理行为中的造假和欺诈使得他的职业脱离原有的轨道。这个科学的弃儿能否自我救赎?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位于首尔西南郊古罗区的一个林木茂密的山坡上。这个冬日寂静又寒冷,灰白的外表掩饰了山里各种活动的嘈杂,还有其中斯巴达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如何防范科学造假事件的发生,过去通常认为同行评议、审阅部门和重复实验这3张网可以防止科研中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现象的发生。同行评议,专家向决策部门提出哪些研究项目应予以资助的建议:审阅部门,杂志社的编审人员对论文是否值得发表做出判断;重复实验,请相关独立的科学家检验成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韩国上下普遍存在着一种为追求成功和速度而“牺牲”质量的急功近利的“高速文化”,为之而受到了一些指责。近期发生在曾一度被誉为世界干细胞研究领袖的韩国科学家黄禹锡身上的事件就是一例典型。该事件的本质。说得好听点是有水分的科学,说得难听点是厚颜无耻的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韩国的干细胞研究造假事件是2005年一系列伦理学腐败事件中最近的一件——实验室工作中的造假是件严重的事吗?年资较低的研究人员是否对年资较高的科学家存在过度的服从?作为震惊世界生物医学界的一个事件,发生在韩国的可疑干细胞实验事件是否证明在科研伦理学方面存在严  相似文献   

19.
蔡立英 《世界科学》2014,(10):62-63
<正>因卷入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论文造假事件,今年8月5日,52岁的日本干细胞生物学家笹井芳树在理化学研究所自缢身亡。在8月5日笹井芳树悲剧死亡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日本的科学家、新闻记者和网络博主都在推测笹井芳树自杀的原因。现年52岁的笹井是位于神户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的一位世界著名的干细胞科学家,在过去6个月中卷入了以他为共同作者的两篇干细胞论文争议的漩涡中。这两篇论文于今年一月发表在《自  相似文献   

20.
刘兵 《知识就是力量》2006,(7):F0005-F0005
2006年以来,关于反对学术作伪、学术腐败,维护学术诚信等话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媒体上被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实,与学术不端行为相关的这类问题的存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自然并非仅自今年才有,但如果就这些问题本身,其严重性和有关相应对策的被注重程度来说,2006年又确实与以往有所不同。从年初韩国的黄禹锡事件,到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的被解职,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汉芯造假案,还有更多没有明确结论、似是而非但却在各种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其他事件,从学术界到范围更广的社会各界,不得不开始正视学术诚信问题。当然,对于诸多身在学术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