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以衣藻为材料,观察硒对其群体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硒对汞的拮抗。结果表明,1ppm及5ppm的SeO_2对衣藻细胞群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细胞的耗氧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不含SeO_2)。但如培养液含硒量为10ppm以上时,衣藻群体的生长就将受到抑制。衣藻细胞在含HgCl_21.5ppm的培养液中48小时后几乎全部褪色死亡,但在含HgCl_2 1.5ppm,同时含SeO_2 5ppm的培养液中,衣藻细胞生长正常,群体生长曲线和不含HgCl_2和SeO_2的培养液(对照组)相似,说明5ppm SeO_2可以拮抗1.5ppm HgCl_2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莱茵衣藻的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考察了葡萄糖对莱茵衣藻生长及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ris Acetate Phosphate (TAP)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莱茵衣藻生长有利,最佳葡萄糖浓度为03g/L,藻细胞数和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了12.8%和16.4%。在产氢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莱茵衣藻产氢也有促进作用,氢气产量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3.
以衣藻和微囊藻的混合培养来模拟水体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群落,研究了pb2 不同质量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中衣藻和微囊藻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优势种随pb2 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而在乙酸铅高质量浓度下衣藻变为优势种.测定了pb2 不同质量浓度对衣藻和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污染下生长速度较快,而衣藻对Pb2 高质量浓度污染的耐受能力较微囊藻高,这可能是导致衣藻和微囊藻混合培养的培养体系结构随环境Pb2 污染强度而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硝基苯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硝基苯对莱茵衣藻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明显降低光合色素的含量、光能转换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净光合速率(Pn)等方面;硝基苯对莱茵衣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合成,降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从而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引起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TAP(Tris-Acet-Phosphate)、seTA(se-Tris-Acet)、seP(se-Phosphate)、seTH(se-Tris-HCl)和se这5种培养基对莱茵衣藻-se生长产氢的影响,并进行了培养基的含量分析.结果发现,培养基的pH和氮素的含量是影响莱茵衣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培养基中醋酸根的含量则有助于提高厌氧产氢过程中衣藻的氢酶活性,从而提高其产氢量.综合考虑两步法产氢对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密度的要求以及最终厌氧诱导获得的氢酶活性,最终选择seTA培养基作为莱茵衣藻-se产氢用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以衣藻和微囊藻的混合培养来模拟水体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群落,研究了Pb^2+不同质量浓度对水体生态系统中衣藻和微囊藻种问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优势种随Pb^2+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而在乙酸铅高质量浓度下衣藻变为优势种.测定了Pb^2+不同质量浓度对衣藻和微囊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在乙酸铅低质量浓度污染下生长速度较快,而衣藻对Pb^2+高质量浓度污染的耐受能力较微囊藻高,这可能是导致衣藻和微囊藻混合培养的培养体系结构随环境Pb^2+污染强度而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TAP(Tris—Acet.Phosphate)、seTA(se—Tris—Acet)、seP(se—Phosphate)、seTH(se.Tris-HCl)和se5种培养基对莱茵衣藻-se生长产氢的影响,并进行了培养基的含量分析.结果发现,培养基的pH和氮素的含量是影响莱茵衣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培养基中醋酸根的含量则有助于提高厌氧产氢过程中衣藻的氢酶活性,从而提高其产氢量.综合考虑两步法产氢对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密度的要求以及最终厌氧诱导获得的氢酶活性,最终选择seTA培养基作为莱茵衣藻-se产氢用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离子对沙角衣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d^2 、Cr^6 和Hg^2 )对沙角衣藻进行作用,结果显示:当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时,它们对沙角衣藻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重金属离子作用时间的增长,该藻的生长受到抑制,藻体内叶绿素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三种金属离子对沙角衣藻生长影响的强弱顺序是:Cd^2 ,Cr^6 ,Hg^2 ;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强弱顺序是:Hg^2 ,Cd^2 ,Cr^6 ;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强弱顺序是:Cd^2 ,Cr^6 ,Hg^2 。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91,(1)
采集衣藻属于低温性的藻类,一般在气温10~20℃时,数量较多地生活在含有机质多且不大流动的水构或水池、水洼等处,水多里深绿色.如果洼中的水多,直接用广口瓶灌取即可,如果洼中水少,可用吸管吸取.分离无论是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来的衣藻材料,还是室内用菜根泥土培养的衣藻材料,常常是衣藻、盘藻、实球藻等混生在一起.如要把衣藻和其他藻类分开,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用黑纸包住装有采回来的绿水的玻璃瓶,在黑纸接口处留下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水葫芦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预处理,研究其对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乙酸钠、碳酸氢钠和发酵上清液培养沙角衣藻,讨论对沙角衣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发现,2% 浓度的NaOH预处理对根发酵产气最为有利,根叶混合物经预处理后可获得802.6mL/100g新鲜底物的最佳产气量;以乙酸钠作培养基碳源,沙角衣藻生物量能得到明显积累,可从初始的0.4×106个/mL达到10d后的2.84×106个/mL.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磷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藻类,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在固定状态下,蛋白核小球藻、突变衣藻、鱼腥藻和双对栅藻对磷的去除率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8%、28.3%、33.0%和30.7%。因此,小球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磷,是较为优良的除磷藻种。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一小型水体中衣藻水华发生全过程的研究,获得几种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相关数据。此次水华的发生期为2000年2月至3月,水温的变化范围在8-20℃之间。观测发现,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是影响水华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效氮磷的比值为17,这有可能就是导致水华中优势藻类的决定因素,并且当正磷酸盐浓度随着水华的不断发生而降至0.655mg/L时,衣藻的生长就受到了限制。此外我们还发现水华的消退与水体中细菌、浮萍、浮游动物等生物因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海水养殖废水为培养基质,在膜-光生物反应器(membrane photobioreactor,MPBR)中进行微藻的连续进出水培养,对微藻的生长情况和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首先,将小球藻和衣藻接种于海水养殖废水中进行批次培养,两种微藻均表现出对海水养殖废水较好的适应性,实现了较快生长,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9和0.26 d~(-1)。之后,将小球藻和衣藻分别接种到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的MPBR中进行为期32 d的连续进出水培养。小球藻和衣藻的生物量生产速率分别为37.9和32.4 mg·L~(-1)·d~(-1),分别是批次培养中微藻指数生长阶段生物量生产速率的3.4倍和3.6倍。同时MPBR也实现了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小球藻MPBR和衣藻MPBR在稳定运行阶段对溶解性无机氮(DI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9%和93.6%,其对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8%和99.0%。可见采用膜法连续培养方法既实现了光生物反应器内微藻的高效培养,同时也实现了对进水中氮磷营养盐的高效去除,另外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的停留时间相比于传统批次培养得到了极大的缩短,这些都将有利于促进微藻培养方法在水产养殖业的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4种淡水藻对硝基苯的抗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4种淡水藻——纤细裸藻、莱因衣藻、舟形藻和聚球藻,通过分析硝基苯对其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藻细胞对硝基苯的降解、积累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以期了解藻类对硝基苯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4种藻的生长和叶绿素a含量对硝基苯的抗性,按抗性大小排列:纤细裸藻〉莱因衣藻〉舟形藻〉聚球藻,4种藻对硝基苯无显著的降解和积累能力,藻细胞对硝基苯的抗性主要依赖抗氧化酶系的防御作用,其中藻细胞的SOD起主要作用,POD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磷胁迫对沙角衣藻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isao Lewin)为材料,通过活性PAGE电泳的方法,研究了在缺磷营养胁迫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和正常的生长条件相比,缺磷胁迫导致沙角衣藻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变化,在缺磷胁迫下,不仅使碱性磷酸酶的合成量增加,而且其活性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Bardet-Biedlsyndrome-1(BBS1)是一种与纤毛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关于其如何在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以及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tii)是研究纤毛信号传导的模式生物,因此制备莱茵衣藻BBS1蛋白多克隆抗体对阐明其作用机理意义重大.采用RT-PCR技术从C.reinhardtiiCC-125中提取总RNA,扩增1 731 bp的目的基因bbs1,插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pET-28a(+)-bbs1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DE3)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6×His-BBS1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得抗血清效价达到1∶102 400,经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对C. reinhardtii CC-125检测具有较高特异性.实现了莱茵衣藻BBS1蛋白的原核表达,制备出一支兔抗莱茵衣藻BBS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BBS1蛋白在莱茵衣藻中的结构功能及在纤毛信号传导中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油脂含量的最佳条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检测了氮浓度对莱茵衣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添加和光照强度增加的梯度上,衣藻的油脂含量逐渐降低;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对衣藻的油脂含量都有显著影响;控制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后发现,当光照强度为30μE·m~(-2)·s~(-1),氮质量浓度为100 mg·mL~(-1)时,衣藻油脂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9.79%,叶绿素质量浓度为17.08 mg·mL~(-1),最适宜衣藻油脂积累.  相似文献   

18.
以磷矿石粉为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Lwein)的唯一生长磷源,研究沙角衣藻对难溶性磷源(矿石磷)的转化利用作用,结果表明:沙角衣藻对矿石磷的转化强度可达40.56%-63.49%,以有效磷mg/g磷源为单位可达41-64,是一般溶磷细菌溶磷强度的2-4倍,相当于每产1g鲜藻体可得磷酸1.52g,该藻不仅能快速地转化利用磷矿石粉中的难溶性磷源以满足其自身的生理需要,而且能迅速提高介质中的有效磷浓度,为环境中其它生物的生活提供磷源;而且这种转化作用的强度与其对磷的需要相协调,可确保体系供磷和需磷的和谐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广西科学》2008,15(1):96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藻类体内发现了6个生物钟基因,这项成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的进化。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给单细胞生物衣藻注入萤火虫的荧光基因,培养出的衣藻细胞内的叶绿体会根据生物钟的活动而发光,还发现了多个衣藻的发光周期,他们分析后确定衣藻体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水华过程藻群动态对水-泥界面磷素变化的影响,采集太湖梅梁湾水样和泥样,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76 d),研究藻体增殖、悬浮与沉降过程水-泥界面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变化。结果表明:衣藻快速增殖与悬浮导致水体pH与DO含量明显升高,总磷和无机磷浓度迅速降低,但底泥有机磷含量平均高出无藻处理1.5倍。此外,衣藻沉降期底泥水溶性磷含量明显降低,这是由于部分沉降在底泥表面的藻体继续存活并吸收利用了水溶性磷。上覆水APA在藻体大量沉降后平均高于增殖和悬浮期1~3倍。相比较而言,底泥APA在藻体快速增殖与悬浮期达到最高,此后,APA降低,但仍高于无藻处理2倍以上。因此,衣藻水华过程加速了水-泥界面磷素的释放,部分沉降至底泥表面的存活藻体吸收利用磷素进而增殖和再悬浮,这可能是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反复和多次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