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节能的普及和工业自动化的推广,变频器的使用越来越多,用于三相异步交流电机,控制和调节电机速度。当电机的工作电流频率低于50Hz的时候,能节省电能,因此变频器是国家号召提倡推广的节能产品之一。本文就变频器应用于三相异步交流电机中的常见故障,作出相应的维修对策。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主变频器通过PID闭环控制调节电机转速、从变频器通过Profibus-DP总线通信方式获得主变频器的实时速度并进行同步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使主从变频器同时响应由于系统扰动带来的同步变化,能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对两台变频器同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产力的持续提高,高压变频器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大功率电机是当代缺一不可的机械动力源,使用高压变频器的大功率电机不仅能调节速度,在大功率电机运行时减少运行电能浪费,节约了能源。节能节源是中国乃至全球应对能源供不应求的有效手段。因此该文首先阐述了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应用变频器的节能优势,论述了其在节能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行业参考,通过对高压变频器的应用,减少企业的电能成本,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卸料器与喂料减速机为一套系统,双轴搅拌机电机为单独系统。喂料减速机的电流过大,引起卡死;同时喂料减速机容易磨损,电机容易烧坏。当喂料减速机电机电流过大时,其变频器不能实现过流保护;现在操作主要是通过调节卸料器的变频器,调节卸料量,使卸料量减少,喂料减速机电机电流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没有频敏电阻的条件下如何用变频器启动绕线电机及如何实现运行中的无级调速。针对大功率电机惯性大、调速范围广、自身发热散热和转子绝缘等问题,提出了如何选择变频器和设置参数。实践验证,本文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在冲床中长期运行稳定,低速无明显转矩下降,发热量及噪声都在允许范围内,速度回升时啸声低沉,正常运行中速度平稳。在没有频敏电阻的条件下用变频器启动绕线电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变频器的第一功能即是节约能源,主要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减少输出功率损耗,普通的电动机,装上变频器后通过一定的参数设置即可实现调速功能,采用调速后可以节电达到60%左右。该设计就是以变频节能为出发点叙述了用变频器改造电机自动往返控制过程改造的方案,并结合简单的电动机自动往返两地控制电气原理图来阐述变频器的具体接线,参数设置过程的设定以及电气线路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矿井下大巷主胶带运输系统皮带重载启动、低速验带检修、过载能力和过欠电压及接地保护、多台电机力矩与速度平衡以及液压盘式制动器与变频器工作配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设计了胶带输送机变频调速系统,变频方式靠变频器内部"主-从"功能实现力矩的调节及速度平衡.从传动采用的是闭环力矩控制方式,而主传动则采取闭环速度控制模式.通过将变频调速系统与综保系统相结合构成的变频改造系统应用于常兴煤业主胶带输送机,使该矿原有的三相电机的软启动方式被摒弃,使皮带机加、减速过程平滑,无功冲击过程较小,功率因数较高,设备可以在任意速度下可靠运行,在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的同时节省大量电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河北钢铁集团承德公司炼铁厂高炉高炉助燃风机电机的电气控制特点,针对目前设备存在的电机烧毁、设备老化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淘汰原有传动方式,改用变频器控制运行,变频器初始化参数及抱闸控制程序优化等方法,使电机运行速度可调,启制动时间可调,通过在变频器安装制动电阻,使电机的启动电流变少,减小对机械和电气设备的冲击,设备可靠性高。实现了对热线生产时间的延误尽可能减到最小,保证了正常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空心锭式捻线机有四台传动电机,为了纺出品种不同。花型各异的纱线,要求电机的速度是可调的,本文介绍用可编程控制器和富士变频器组成的变频调速系统对电机进行速度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ITER导体收缆系统速度同步控制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变频器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mational Thermonucleat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导体收缆系统中实现对变频器、传感器、交流电机三者的协调控制,实现了收缆系统中各个电机的速度同步控制和导体的恒张力控制.系统不但实现了主动恒速收缆,而且...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型电力推进船舶推进控制系统简单、对复杂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在借鉴传统内燃机动力推进船舶主机控制策略基础上,根据小型电力推进船舶的特点和推进控制功能要求,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控制系统方案,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系统方案是可行的,提高了电力推进船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使小型电力推进船舶更能够适应海上多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电动大门对速度的要求,给出了由8031单片机、变频器电路及其驱动电路等组成的电动大门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硬件线路比较简单.所设计的软件只用一个定时器即可产生频率变化的SPWM信号.采用本控制系统可比较经济地使电动大门按给定的速度曲线运动.因此可解决现有电动大门所普遍存在的,由于速度单一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行进间电动机启动发动机时由于系统输出转矩变化进而引起整车冲击的问题,分析得到发动机点火时刻的不同及离合器接合状态的不同是造成转矩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差和电机角加速度为输入量的离合器压力模糊控制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并对比了发动机目标转速点火和怠速转速点火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台架试验以及实车道路试验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目标转速点火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减小整车的冲击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海洋工程船舶电力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满足凸约束条件的状态反馈控制器,主要是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使系统稳定且满足H∞性能控制器存在的条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将其转化为可求解的形式,通过Matlab对其求解仿真,得到状态反馈控制律、扰动抑制度及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表明笔者所采用的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对船舶电力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控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 ,该方法根据误差 E和误差变化 EC修正规则调整因子 α,并且根据系统性能指标调整比例因子 Ku.利用 Lab Windows/CVI开发的控制软件 ,在自行设计的交流变频调速实验系统上进行了电机速度控制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对比常规模糊控制和 PID控制 ,该自调整模糊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模式与发动机工作模式平顺地切换,依据切换前后驱动转矩相等的原则,提出一种新的电机转矩算法.该算法根据CVT的速比控制规律、车速、节气门开度得出发动机的伪目标转速;根据发动机输出特性、节气门开度和伪发动机转速,得出发动机输出转矩,由此推导出电机输出转矩.仿真结果表明:模式切换前后整车驱动转矩基...  相似文献   

17.
HMT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无级变速器目标速比与发动机目标转速的关系,分析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以及换段条件.提出了用试验台驱动装置模拟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速比跟踪系统进行了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试验,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当目标速比变化率较大时,发动机转速对目标转速的跟踪误差较大,反之,则较小;当实际速比大于目标速比时,发动机转速小于目标转速,反之,则发动机转速大于目标转速.  相似文献   

18.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系统模型,并通过频率特性分析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了速比跟踪控制算法,在实验台上完成了变速器的速比跟踪控制实验以及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在跟踪阶跃速比时,不存在稳态跟踪误差,而在跟踪斜坡速比时,存在稳态跟踪误差;通过跟踪变速器的目标速比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相似文献   

19.
汽油发动机怠速的预测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汽油发动机怠速动态矩阵预测控制(DMC)系统,用已建立的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数学模型和DMC算法,对发动机怠速速度予以控制。结果表明,DMC算法适用于发动机怠速控制,且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过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轴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结合离合器的模式切换,设计了发动机已启动和未启动时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对于发动机未启动的模式切换,考虑离合器滑磨功和驾驶员需求,提出了在挡启动发动机和空挡启动发动机的控制策略.在转矩恢复时利用电机对发动机转矩进行补偿,考虑驾驶员需求、电池状态和整车控制策略,制定电机补偿发动机转矩的策略. 通过台架和实车试验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