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对黑水进行厌氧预处理,探讨了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条件对黑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转化规律和产甲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预处理对黑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良好,总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在80%左右,悬浮性化学需氧量、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分别在90%和40%以上.在HRT为10~30h,总化学需氧量容积负荷率为1.0~2.4kg·m-3·d-1条件下,水温主要影响溶解性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除温度外,截留悬浮物水解酸化的另一限制因素是进水溶解性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研究认为,采用UASB反应器厌氧预处理黑水的HRT不应低于30h、水温为30℃左右,该条件下总化学需氧量、悬浮性化学需氧量、溶解性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9.1%、91.6%和42.1%,厌氧预处理的出水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比提高到0.60.  相似文献   

2.
化学需氧量测定法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化学需氧量(COD)的各种测定方法中可能存在的干扰以及对干扰的预防和消除方法,探讨了化学需氧量测定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环境监测中对化学需氧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3.
孔凡彬  王一帆 《甘肃科技》2023,(1):28-33+42
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较2016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下降了35.5%和36.5%。氨氮浓度个别月份还有超标现象,在枯水期应加强对含氮有机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空间上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呈波动变化。从生态环境部到省委再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渭河治理高度重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是渭河甘肃段水质好转的根本原因。通过计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秩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呈极强负相关性,渭河甘肃段水体对化学需氧量的降解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通过相关回归分析法揭示了五类污水中悬浮物和化学需氧量间的关联度,提出测定污水中化学需氧量合理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九寨沟县(2012年)河流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分析,研究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建立河流水体污染预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并得到化学需氧量与高锰酸盐指数的比值为2.71:1,相关关系y=3.337x-0.7519。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对区域内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与时间序列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建立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模式,预测区域内未来几年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节能减排、区域内污染物控制,以及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处理过程中工艺调节以及排放标准中重要的考察指标,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目前化学需氧量检测方法有很多,采用6B-1800型速测仪法与重铬酸盐法对化学需氧量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6B-1800型速测仪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多种水质监测需求,并且污染更小,快速便捷,能够及时为现场操作人员反馈分析数据,以便水处理工艺的调节,提升工作效率。该法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厂、环保企业等水样较多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监测鄱阳湖区域降水降尘带入的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4项污染物浓度,计算4项污染物入湖总量。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是降水降尘带入的主要污染物,研究结果可以为江西省治理鄱阳湖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是常用的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也是国家标准GB11914-89中规定的方法,但对该方法的不确定度的计算尚未见报道.为此,用不确定度这一概念对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中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了鉴别和分析,并针对一次测定结果对不确定度的大小进行了定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污水对水资源污染愈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人们对污水最关注CA指标是有机物污染,化学需氧量与总有机碳一定程度反映污水中有机物污染,但化学需氧量检测影响因素多、耗时长,检测过程会产生二次污染。针对工业园区污水探究了化学需氧量与总有机碳的相关性,在考虑氯化物影响的条件下用总有机碳推算化学需氧量的数值,反映污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检测存在检测成本高、耗时、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现有检测模型泛化性较差等不足,难以满足水环境实时监测需求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COD快速无损定量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在污水COD光谱数据集上的预测性能,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以及现有其他深度学习算法更优。测试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达到0.992 1和27.47 mg·L-1,模型卷积层的输出特征可解释强,能有效表征关键波长点。为实际水体COD含量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学需氧量(COD)绿色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时,一般存在着该法对苯及其芳烃类的有机物氧化率偏低的问题。经实验证明,对苯、苯甲醛等含苯环类物质的氧化率低于50%,而改用Ce(SO4)2作氧化剂则氧化率大大提高,且对环境和分析人员的危害性大大降低。对于印钞废水,硫酸高铈法所测得COD比重铬酸钾法高出41%左右。  相似文献   

13.
以两种造纸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用紫外光谱法直接测定废水COD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两种废水虽然来源不同,但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72nm,并且废水在272 nm下的吸光度与CO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546 nm的可见光作为参比波长可以消除水样悬浮物对紫外吸光度的干扰,提高相关性曲线的准确性.与标准测试方法的比较表明,双波长光谱法的测量精密度和准确性符合HJ/T377—2007《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的要求,可以用于废水COD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OD测定废液中Ag2SO4的回收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节约实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方法以COD测定废液为研究对象,将Ag2SO4通过NaCl转化为AgCl沉淀,再用Zn粒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还原,使AgCl转化为银粉;所得银粉在少量HN03存在的条件下,用浓H2S04氧化,将其转化为Ag2SO4,重新用于COD测定实验。结果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有70%的银可以得到回收,所得Ag2SO4再次用于COD测定实验,标准样品的COD测定误差在许可范围之内;实际污水中COD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g2SO4循环使用的测定误差平均为7.4%。结论实验证明回收的Ag2SO4可以作为COD测定实验的催化剂循环使用,可操作性良好,在节约实验成本的基础上,对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COD测定结果的偏差较大,重现性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地统计学的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估计近海有机物浓度分布的新方法、首先,在GIS环境中建立监测站位和功能区两个专题图层;然后,对监测站位的COD数据进行地统计学分析,确定研究海域有机物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此为基础,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有机物浓度进行空间插值,并将结果显示在GIS软件中,从而得出整个研究海域的有机物分布情况.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模型计算,原理简单、实用性强,有利于在近海环境管理中的试用.  相似文献   

16.
H_2O_2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各类废水监测中的必测指标之一.Fenton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用重铬酸钾法测定Fenton体系中的COD时,残余的H2O2对测定结果存在干扰.分析了H2O2对COD测定产生干扰的机理,探讨了体系中H2O2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消除方法.结果表明,H2O2对COD测定存在正干扰,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COD呈线性增大.采用Na2SO3可有效消除H2O2对COD测定的干扰,当体系的pH4时,对COD=500mg/L、H2O2=300mg/L的标准水样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34%,相对标准偏差为1.12%.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 Burdekin COD设计曲线的不足点,建立了由 EPRI工程计算方法求原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的转换公式,藉以考查Burdekin设计曲线的保守程度。文中的实例指出:Burdekin设计曲线只适用于以脆断为主要破坏形式的各种构件的预测,而对于以延性撕裂为主要破坏形式的构件,设计曲线的预测偏于保守,在安全评定的应用上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CODCr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及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CODCr分光光度法的准确性及方法精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着重考察了分光光度法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CODCr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中发现测试结果存在对所选标准物的依赖性问题。根据实际废水复杂性特点,提出将高浓度废水作为综合标准母液,依次稀释并用传统标准法测定其质量浓度ρCODCr值,并测定其在61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绘制出特种废水专用的工作曲线的改进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光光度法重现性好,与传统标准法有很好的一致性。比较了分光光度法与传统标准法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在单次测试中,分光光度法测试成本约为传统标准法的50%,其潜在的二次污染比传统标准法低得多。因此,经改进的CODCr分光光度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机物质量浓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假设垃圾填埋场液固相中的有机物按一级反应降解而推导出的有机物质量浓度计算模型,并利用其来预测渗滤液中COD质量浓度,根据F.G.Pohland(循环、非循环)和M.E.Tittlehaum的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垃圾场渗滤液中的COD质量浓度,Pohland循环、Pohland非循环和Tittlehaum循环3种模式下的模型参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 5,0.947 4和0.916 4.以娄底市垃圾填埋场为例,最终选用了由Pohland非循环模式确定的方程及参数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质量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娄底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COD质量浓度在填埋初期呈逐步上升趋势,最大COD质量浓度出现在填埋后的第210 d左右,为18.324 g/L;随后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在填埋后的第720 d左右时浓度约为4.649 g/L.通过与其他城市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的监测数据比较,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说明该模型及其参数能够满足垃圾填埋场设计的需要,可为填埋场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分析北海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COD)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探讨不同环境要素对COD分布的影响。【方法】根据2010年6月~2011年3月期间在北海近岸海域4个航次20个站位的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相关性系统法等对该海域的COD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讨论。【结果】COD高值区及超标的站位主要位于河口附近海域,其余大部分海域COD标准指数均1,处于一类海水水质范围。除夏季外,调查海域各个季节COD浓度与温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大于0.45;各季节COD浓度与盐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0.5,两者之间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春、夏及秋季COD与叶绿素之间的相关指数均较高;COD与悬浮物含量呈正相关性,除夏季较小相关系数为0.596外,其余季节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结论】各季节调查海域表层海水COD的平面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近岸高、外海低,由沿岸向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COD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尤其是河流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