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环境约束的难题,而陕西省志丹县作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即,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转变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树立绿色发展观;推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发展;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经济发展成效;积极发展民生事业,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泉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泉州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泉州市作为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更应尽早筹谋,果断抉择,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积极融入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业环境下政府创新基金对创业企业的扶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加重要的是它还决定了一个地区能否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在国内创业环境的现状下,政府创新基金应当立足于市场无效的领域,以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和方式运作政府创新基金,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同时培育我国的创业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山西作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和欠发达省份,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很粗放,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更好地推进山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地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证,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对资源的长期开采利用。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地区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接续产业弱小、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和就业压力大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解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而解决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出路在于搞好统筹规划,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大局着眼,探讨了太原市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道路的监要性,从区域创新体系、平台服务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太原市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物流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重庆要形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应采取有效的政策和积极的措施引导、推动和完善重庆现代物流的良好发展环境,这对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岩 《创新科技》2004,(11):8-11
<正> 商务环境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合投资和创业的主要标志,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基本条件。实现中原崛起,实现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提高商务美誉度,降低商务总成本,为所有企业生产经营和各类人才展示才华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 ,特别是西南、西北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西部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剖析了目前西部地区发展所依赖的条件和发展面临的环境 ,认为目前西部地区的发展从国内、国际环境看 ,已经无法遵循以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方针 ,必须以新的思维面对新的环境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选择能够与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相吻合的产业发展方向 ,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资源型地区和城市以重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撑。但是,由国内外的一些经验可知,资源型重工业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瓶颈制约,从而会引发经济衰退,地区萧条。对问题区域的治理,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尚未出现这种诟病的资源型重工业地区,根据治理的经验,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全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其资源和经济特点,以及其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经济战略地位,并根据省情提出了一些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20,(5):38-48
产业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境规制作为倒逼机制可有效推进各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文章以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检验了能源消耗的中介效应以及技术创新和投资规模的调节效应,同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估计了能源消耗、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产业结构后,环境规制的加强会导致经济发展质量下降;能源消耗是环境规制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传导渠道,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技术创新和投资规模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产业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环境规制有助于资源型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助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长平  王宪军 《科技信息》2008,(19):160-161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关系到焦作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大局。只有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狠下功夫、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保障有力、抢抓经济发展先机,才能促进焦作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原崛起,创下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经济是我国西部喀斯特山区居民摆脱贫困,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基础。论文通过剖析桂西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微观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制约因素,提出:桂西富集区经济发展要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效衔接;城镇化建设与国防安全有效衔接;精细化物质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国家政策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桂西富集区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贫乏地区之间存在强烈反差的现象,在"资源诅咒"假说框架下,利用中国29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确实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主要通过削弱资源型地区的资本投入、教育投入、研发投入及第三产业发达程度这几种传导途径来制约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西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二者并不能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发展悖论,将是困扰广西进一步发展的强约束条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症结,为解决这一症结,发达地区已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对策。基于广西是后工业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仍较为落后,正面临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该文通过对广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广西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广西为实现"两个建成"宏伟目标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次高增长阶段,中西部资源型地区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力求改变当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山西省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尤为突出。通过分析近20年来三大产业对山西省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重变化,运用库兹涅茨法则提出了针对全省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旨在实现区域各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潍坊市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面对新常态下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培育经济发展动力,厚植经济发展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持续引领地区经济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实现"V型"上升的重要发力点。为了进一步追踪数字赋能企业发展的能效,更好实现新形势下经济转型升级目标,杭州市发改委、市经济信息中心近期通过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一体化平台对全市近3000家企业2020年度数字化改造进程和效果开展专题监测。  相似文献   

19.
杨树根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43-45,66
当经济进入到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业逐渐从第一、二产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区域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力、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及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德阳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应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下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高位运行是山西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剖析了山西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同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问题,指出资源型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低质量的城镇化等是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只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摆脱资源型工业的单一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真正释放城镇化潜能,实现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先导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