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福临  汤澍  吴小根 《河南科学》2010,28(1):121-126
系统分析了2001年以来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的发展态势和等级结构演变特征,并对2007年全省旅游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江苏全省旅游等级景区总量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达37%;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发展历程各有差异,4A级景区发展最为平稳,3A级景区增长最快,2A级景区持续快速发展,1A级景区发展明显滞缓;2006年以来全省旅游景区等级结构趋于相对稳定;2007年全省旅游等级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南地区,而在苏中、苏北地区的空间集中度较低,其中,2A至4A景区在全省的空间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程度随景区等级提高而上升,等级越低的景区空间分布越均匀"的特点,4A级以上的高等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州、无锡、南京等苏南城市.  相似文献   

2.
以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集中性特征.研究发现:(1)胶东半岛整体区域及各地级市的A级旅游景区的时间演变呈现相似的特征,2000-2014年A级旅游景区持续波动增长,2015-2017年A级旅游景区增长趋于平缓,各地级市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随时间的演变差距逐渐拉大;(2)从区域整体范围来看,胶东半岛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集聚状态,集聚状况大致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3)从市域范围来看,青岛市和烟台市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集聚态势,威海市旅游景区的分布呈均匀态势,3市均存在旅游景区密集区.最后,从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出发,对优化胶东半岛区域A级旅游景区的开发、整合以及旅游业地区联合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ArcGIS和地理集中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等数理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将2004、2007、2010和2012年4个时间段A级景区的数量进行对比,并将新增景区与交通干线、重要水系进行叠置,动态分析 A 级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A 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集群分布,空间结构上呈多核-边缘结构,等级规模上为纺锤型结构,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的分布态势,时间上呈现沿交通干线和主要水系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5A级景区“退出机制”的实施,各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5A级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中国5A级景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选取2007年、2011年、2015年全国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模型、最邻近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结果显示:1) 中国5A级景区呈凝聚型分布,集中程度逐渐增强;2) 5A级景区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并非随机分布,2007年中国5A级景区的空间聚类整体上存在差异性,而2011年、2015年空间聚类的差异减小,但空间集聚态势加强;3) GWR模型要优于OLS模型,从全域视角,A级景区资源和公共交通密度对中国第一批5A级景区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随后公共交通密度的影响减弱,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影响增强.从局部视角,公共交通密度、文化资源的开发程度、自然生态环境以及A级景区资源在空间上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A级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其空间格局深刻影响旅游产业布局,本研究以新疆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年、 2007年、 2019年的截面数据,利用重力模型、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及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研究新疆A级景区空间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新疆A级景区重心与旅游经济重心演变呈现较大差异,景区重心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迁移并逐渐靠近几何重心,塔城、喀什、阿克苏等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丰富,但其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2)新疆A级景区分布呈现"离散→凝聚"的演化特征和"分散型→一核多边→两核心三组团"的核密度演变特征.(3)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政府决策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新疆A级景区空间格局并构建其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与数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创建A级旅游品牌,可以增加政府的旅游收入,发挥旅游功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可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展示地方形象,打造当地品牌.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358个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并选择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探讨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广州、梅州、惠州、韶关、清远、佛山和东莞等城市;②景区呈现中心集聚的不均衡特征,集聚在以珠三角和粤北为中心的纵轴上,粤东粤西分布密度不高;③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布有较明显差异;④社会经济、人口分布、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各地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差异较大,旅游景区等级表现出"少—多—少"的格局.②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非均衡集中的特点,17地市景区质量差异较大.③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主要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例,基于地理学方法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长江三角洲387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景区在研究区分布较为集中,其分布高密度区是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景区间的快速交通线路密度不大,空间联系较弱,且紧凑程度一般.最后,给出长江三角洲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图表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角度对河南省A级景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图表法得出河南省景区数量增长速度快,尤其是4A和3A级景区,但景区等级结构不协调;通过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标准椭圆分布法得出河南省A级景区分布逐步均匀化且有平均分布中心向东南方向偏移的趋势.目前,河南省豫东和豫南的旅游景区密度与其他区域相比还是较低,应加大高级别景区的发展和低级别景区向高级别景区转化的力度,以促进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布局合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浙江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依据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及空间分布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但大多数景区质量一般;浙东北地区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集程度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态势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从市域范围内来看,浙江省各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交通条件、地形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在未来的景区开发过程中尝试打破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地区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优质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和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2012年、2015年和2018年3个不同时段的4A级、5A级优质旅游景区,运用ArcGIS软件,通过最近邻点指数、标准差椭圆和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江苏省优质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利用优质景区密度指数及方向极化,分析了优质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和演变模式.结果表明:江苏省优质旅游景区整体上呈现以苏南地区为核心的集聚分布态势;优质旅游景区的分布数量和分布密度呈现空间失衡,主要表现为由"点状"、"面状"向"片状"、"放射状"演化的阶段性递增特点.但从整体来看江苏省优质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从相对集中逐渐趋于均衡,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扩散特征.建议江苏省未来将优质景区创建工作的重心放在苏北等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并从打造旅游业态的空间差异性、发挥旅游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依托优质景区构建旅游综合体三个层面,有意识、有重点地加快推进资源禀赋突出的旅游地品牌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促使江苏省优质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朝着全面、均衡、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 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1)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3)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地建设的最高标准,研究其发展特征,对指导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量发展变化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和SPSS交叉分析方法对5A级旅游景区类型及变化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显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量保持缓慢增加,但年度增加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空间分布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低、省际差异性大,且随时间变化呈现不断集聚的趋势;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旅游经济关系密切;景区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0):4255-4264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全域旅游与文旅深度融合新趋势,开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资源格局的研究,能够为示范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思路与导向。借助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示范区内A级景区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示范区A级景区整体分布不均衡,呈现集中分布特征。②示范区内A级景区显现“两主、四次”的空间格局,呈现“Y”字型分布态势。③遗产点密度因子驱动力最强,经济发展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影响程度较大,自然环境因素驱动力较弱;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多数因子聚类特征表现明显;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两种因子共同作用强于单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分析了淮海经济区358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呈凝聚型空间分布;空间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区域总体特征、两纵三横的轴线特征和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从具体景区分布看,沿海沿河地区、铁路沿线地区以及连云港、徐州、枣庄、济宁和泰安等主要城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较高.根据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从旅游资源、交通、经济和区位等因素对成因及空间结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6年中国A级景区数量和空间分布数据,应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等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省域尺度上对A级景区的数量、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级景区建设已从数量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我国A级景区空间分布与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现一致性,87%的A级景区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且在京津冀、长三角和山东半岛地区形成密集分布区;各省旅游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均与其A级景区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5A和4A景区数量的相关性更高。基于以上,提出中国A级景区质量提升对策、西部优先发展对策、区域合作发展对策、交通优先发展对策和景区产品创新对策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辽西地区旅游业可持继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利用最邻近分析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从辽西走廊五地级市旅游委获取的2007、2012、2017年份空间结构演化相关数据,得出辽西走廊景区的分布类型从2007年凝聚状态转变为2012年逐渐均匀再到2017年逐渐趋于随机分布,尤其是近年来辽西走廊的A级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长,3A、4A景区明显增多,整个景区空间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均衡性,核心-边缘扩散特征日渐凸显.最后对辽西走廊A级旅游景区提出了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凸显地方区域特色的建议,为景区未来申请5A景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总体分异测度指数(GDI)和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区域、市域、县域三类尺度分析山东省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景区数量上,山东省旅游景区不同等级数量总体呈现橄榄型特征,以2A-4A级景区为主,5A级和1A级景区较少;2)景区类型上,现代游乐类占比最高,历...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60个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空间分布类型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类型两方面对空间分布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趋于聚集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平均最邻近指数、空间基尼系数、标准差椭圆等数理统计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析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影响机制,为优化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促进全省旅游景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发现: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趋于聚集型,且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具有极核状和带状空间分布态势;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均是影响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其中可达性的驱动作用相对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首先福建省要注意优化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促进全省旅游协同发展;其次要着重通过提高可达性促进落后地区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最后要结合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分布特点,开发旅游廊道和发展全域旅游,提高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