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耕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1]。从农户行为角度出发,构建耕地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耕地自然质量评价和加入农户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结合农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将两次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加入农户行为之后,研究区内耕地大部分上升了一个等级,并发现加入农户行为之后的一等地与该地粮食高产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2.
一种度量耕地质量的新方法——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质量是土地自然属性的综合,是影响土地的自然因素的集中反映.不仅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包括降水等气候条件.在明确土地质量的概念后,以耕地为例,定量研究耕地质量.从耕地的生产功能出发,将耕地的产出看作是耕地质量和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量纲分析方法,得到耕地质量的定量计算方法.收集河北省沽源县1996年至2006年的数据,计算当地耕地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耕地质量指数能较好的反映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最后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该方法进行检验,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区,以地类图斑为研究尺度,从立地条件等方面入手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鹤峰县耕地质量提升主导限制因素,划分限制因素类型区,最后综合之前分析成果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探讨不同分区下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结果表明:1) 鹤峰县整体耕地以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西南部高和西北、东南低的格局;2) 存在主导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有效磷2类的共7种“主导限制因素-次要限制因素”类型分区;3) 将现有耕地分为耕地核心保护区、适度改良区和重点整治区3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针对各分区特点重点实施蓄水保土和养分提升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鹤峰县乃至鄂西南山区耕地质量提升和耕地保护整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耕地质量评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该文首先对GIS技术及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GIS相关技术进行介绍,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对GIS应用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进行探讨,以期对于耕地质量评价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PCA和决策树模型的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利用ArcGIS、PCA和See 5决策树模型,以原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将乐县农用地(耕地)质量进行评价.首先根据将乐县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初选排溉条件等9个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然后用ArcGIS矢量化提取相关图层并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经过多图层叠加确定评价单元及其属性数据;再利用PCA方法最后确定耕地质量评价综合因子;接着利用数据挖掘工具See 5,自动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而用构建的模型来获取耕地质量分等规则的方法;最后划分耕地质量级别,并进行抽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县耕地质量中等,一至四等地分别占22%,44%,15%,19%,经实地检验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我国耕地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我国耕地数量与质量的情况,对我国耕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耕地数量方面,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途径和态势,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析,进而又提出一些解决耕地减少的措施;耕地质量方面,指出其存在总体耕地质量差、污染严重等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本研究立足于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探索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首先构建了包括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和制度安全四个方面17个评价指标,对重庆市2001-2007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对重庆市2001-2007年七年的耕地资源安全警度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重庆市的耕地资源安全总体良好,2005年为无警;2001、2004、2007年为轻警,基本安全;2002、2003、2006年为中警。研究结果为区域进一步进行耕地资源保护、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林春 《甘肃科技》2008,24(6):40-43
阐明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目标,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标准和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标准的分析,提出土地开发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对粮食生产和安全构成持久约束,三江平原人均耕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三江平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结合AHP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耕地质量综合得分,按得分对三江平原耕地质量与生产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耕地质量整体上较好,四等以上耕地占总面积的96%以上;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大片耕地的边缘,向山区延伸的区域.以行政区为单位对比分析耕地质量与生产力,一些耕地质量高的区域,仍然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复垦复耕补充耕地来源多样,通常斑块较小,且前期利用情况不清。构建科学合理且独立的质量评价指标来真实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关乎到复垦复耕补充耕地可持续高效利用与粮食安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后各地涌现了大量补充耕地,当前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刚起步,内涵难以界定、评价标准尚未形成。从农业生产属性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28个复垦复耕补充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检测,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筛选,构建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并对地块进行耕地质量评价,与全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不同来源补充耕地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CEC无显著差异,其他草地和城镇住宅用地土壤的pH显著高于果园。构建了涵盖立地条件、土壤化学性状、土壤物理性状、土壤管理以及土壤清洁度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的最小指标体系。对比验证分析显示,评价结果相近,决定系数可达0.78。建立的最小数据集能够较为真实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可为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合理评价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定级估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定级估价是深化农用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耕地资源定级估价的理论 ,并以来宾县良江镇作为实验区 ,在综合分析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 ,确定了耕地的级别 ,建立了耕地估价体系 ,对实现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集约利用耕地成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选取福州市为评价单元,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三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福州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05年间福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空间对应关系比较强,福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4.
耕地保护的一般原则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耕地保护的根本目标是养活未来人口,它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主立法、管理、监测等手段的总和,供给与需求平衡、土地可持续管理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提出基于4S技术、维护农田质、量的保护模式,选择无锡市马山镇作为研究区,对耕地保护的原则、模式进行验证,最后,认为耕地保护必须考虑未来人口饮食结构的变化,强调质量保护的作用,实行分区、分阶段、差别对待,注重自身的可持续性,考虑农户的收入、WTO冲击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原理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耕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面临的压力状况,以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为基础,设计一套压力大小量化的指标体系,引入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mapping,SOM)神经网络模型,在说明SOM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应用SOM的聚类功能,以MATLAB语言构建SOM网络模型,对我国的31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压力大小进行了分类,并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阐述耕地压力的地域差异原因.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压力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地域差异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经济发展是耕地压力的主要来源.选取大样本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结果和现实的一致也表明,SOM模型是一种适用的耕地压力区域分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耕地保护始终是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我国已形成堪称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一直以行政和法律两种手段为主,效果并不理想。耕地与建设用地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背后的根源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本文以经济根源作为研究的新视域,以激励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引入发展权购买,建立耕地储备制度;通过税费政策,提高占用耕地的成本等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新机制,以促进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国土资源的精华.鉴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耕地面积的趋减及我国人地比例日益失调的客观事实,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必须走一条低度消耗资源和适度消费的道路,而保护耕地与资源环境是充分利用耕地的基本战略.本文对耕地减少的原因,土地环境恶化,人地矛盾突出等作了必要的分析,发现我国耕地正处于相对和绝对减少的态势,并在减少中出现了不合理使用,导致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下降的现实.保护耕地,珍惜耕地,应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了摆脱目前耕地危机的途径,并就解决耕地危机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