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SDS为乳化剂 ,配制了SDS/NBMI/H2 O三组分O/W微乳液 .用过硫酸钾引发该体系进行聚合 ,记录聚合速率随转化率的变化 ,研究了聚合动力学 ,并探讨了微乳液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新方法合成并测定了含W(O)的双核化合物(Et_4N)_2[(CO)_4W(μ—S)_2MoS_2](Ⅰ)和(Et_4N)_2[(CO)_4W(μ—S)_2WS_2)(Ⅱ)的晶体结构。Ⅰ和Ⅱ均属正交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bCm和Pbam。Ⅰ的a=18.334(5),b=11.946(3),c=13.448(6),Z=4,R=0.057;Ⅱ的a=12.007(2),b=13.523(3),c=18.414(4),Z=4,R=0.058。Ⅰ和Ⅱ的阴离子均为以W(O)为中心的八面体和以Mo(Ⅵ)或(W)为中心的四面体共边且以μ—S连接,W(μ—S)_2M(M=Mo,W)共平面。其中W—Mo键距为2.964(3),W—W键距为3.0103(8),并发现其IR中M(O)—S_b键的ν在424.3~437.8cm~(-1)范围。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以Si2W18型杂多硅钨酸盐为基本建筑单元、过渡金属铜化合物修饰的新型多金属氧酸盐,通过元素分析和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CuⅠ(imi)2(H2O)Cu0.5Ⅱ(imi)2}{CuⅠ(imi)2}{Cu0.5Ⅱ(imi)2}(H2Si2W18O62)]·4H2O(1),利用IR和X-射线单晶衍...  相似文献   

4.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tMF)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亲水性功能单体及各阶段单体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结构及tM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和引入亲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可有效地降低丙烯酸乳液的tMF(tMF<3℃),提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主要稳定剂,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VAc/BA)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中乳胶粒粒径增长进行了测定,探讨了粒径及粒径分布随时间及其与转化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对实验的分析提出了该聚合体系中乳胶粒子的增长机理.发现HEC在单体和引发剂作用下存在降解与接枝两种趋势,其程度决定乳胶粒子增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6.
纳米级团簇结构Bentonite - DMDAAC - AM乳胶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O乳液的分散相内,使分散于Bentonite层间的AM与预先插层其中的阳离子单体DMDAAC就地共聚合,利用聚合热使Bentonite崩解,并进一步层间剥离,从而制备纳米级团簇结构,Bentonite-DMDAAC-AM乳胶粒.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各种因素对聚合热的影响以及聚合热与Bentonite层片剥离程度的关系;用XRD、DSC等手段研究了Bentonite的插层与剥离程度,并用乳胶粒的电泳行为及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MFT)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用差热扫描(DSC)测定了纯丙烯酸酯乳液的tg,用透射电镜(TEM)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用粒度仪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为典型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涂料用聚苯乙烯~丙烯酸/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PS-AA/PnBA-AA)乳胶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复合乳液。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粘弹仪(DMS)、最低成膜温度(MFT)、抗张强度、耐紫外线辐照、耐候性和耐溶剂性进行表征;并对比了同组成的LIPN、核壳;共混、和共聚四种聚合物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LIPN复合乳液聚合物为多相体系,其性能不同于相应的无规共聚物乳液,也有别于共混聚合物乳液和核壳复合乳液,是一种耐候性优良的建筑外墙涂料用基料。  相似文献   

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烟碱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了烟碱在C18柱上的色谱行为.优化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烟碱的条件为:ODSHyper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柱温25℃;流速1 mL/min;流动相A为10 mmol/L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三乙胺添加量为0.2%,pH值为4.2,B为甲醇;A∶B=95∶5;检测波长259 nm.该条件下烟碱的分离和对称性良好,保留时间短,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在673 K和773 K采用惰性金属电极,应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Zn(Ⅱ)、Mg(Ⅱ)、Ca(Ⅱ)和Li(Ⅰ)离子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当阴极电位达到-1. 40 V(vs. Ag/AgCl)时,Mg(Ⅱ)离子在先沉积的Zn表面发生反应,生成MgxZny金属间化合物,而Ca(Ⅱ)离子和Li(Ⅰ)离子同样在金属Mg表面发生欠电位沉积现象.当阴极电位达到-2. 5V(vs. Ag/AgCl)或电流达到-1. 27 A/cm~2时,熔盐共电沉积可以制备Mg-Ca-Zn-Li合金.  相似文献   

11.
以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聚乙二醇为分散剂,水溶性淀粉为接枝骨架、Ce  相似文献   

12.
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硅氧烷与其他有机硅单体聚合,制得聚硅氧烷微乳液;再通过聚硅氧烷与丙烯酸类单体发生微乳液聚合,合成出了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相关的聚合反应机理,以及不同工艺对微乳液聚合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3.
PS/PnBA/SS三元互穿聚合物网络复合乳胶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丙烯酸/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硅溶胶三元互穿聚合物网络复合乳胶,简称PS/PnBA/SS LIPN.探讨了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不同加料顺序、不同组合比、不同颜料体积浓度对涂膜性能的影响,找到了合成三元LIPN的最佳工艺条件,在相同的颜料体积浓度下,将三元LIPN复合乳胶涂料与同组成的PS—nBA一硅溶胶共混型乳胶涂料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元LIPN复合乳胶涂料的性能比共混型乳胶涂料要好得多,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酸(PnBA-AA/PS-AA)乳胶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系列.探讨了丙烯酸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组成比、核壳组成互换、增容剂以及颜料体积浓度(P.V.C)对乳胶漆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P.V.C条件下,将IPN型乳胶漆与B_(12)型、共聚型、共混型、核壳型乳胶漆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PN型乳胶漆的性能最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外墙建筑装饰涂料。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ZnO-Bi2O3-Sb2O3-BaO为基的压敏陶瓷的显微结构.除通常的ZnO、Bi2O2和Zn2.33Sb0.67O4晶相之外,发现了一新的晶界相.分析表明,新的晶界相是固溶有微量Zn的BaSb2O6晶相;它以颗粒状夹杂于弥散的Bi2O3晶界相中;随钡含量增加,BaSb2O6相的数量增多,粒径也增大,相应地Zn2.33Sb0.67O4相的数量则减少.同时还发现,晶界层中组分及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压敏陶瓷在长期电负荷下工作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气管灌注博莱霉素建立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次日或第15d灌胃给中药抗纤Ⅰ号、Ⅱ号。给药第14d、28d处死,采用Lowry法和MDA-TBA比色法,用日本岛津UV-120-0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模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以及对动物体重、存活率、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给药第28d测定结果表明,中药抗纤Ⅰ号、Ⅱ号组动物肺胶原蛋白含量比给药第14d时分别降低了36.20%和25.60%,羟脯氨酸降低了24.90%和70.20%。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炎性细胞、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提示中药抗纤Ⅰ号、Ⅱ号具有预防和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且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人工设计接头序列,其特点为含有3′突出A末端,同时人工接头序列内部含有XcmⅠ、BspM901、AceⅡ酶切位点。利用人工接头3′突出A与线性的pMD18-T载体的3′突出T连接,将线性的pMD18-T载体改造成环形具有自身复制功能的pYCQ1载体,降低了实验室使用T载体的成本,同时增加了载体的克隆位点。利用pYCQ1作为T载体时,用XcmⅠ酶切(XcmⅠ限制性片段具有3′T末端)pYCQ1载体可以得到线性的3′T粘性末端的pYCQ1-T载体。实验验证,pYCQ1-T载体可以在受体菌E.coliDH5α中进行大量自我复制,并能够克隆1 800 bp的外源PCR产物。  相似文献   

1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pH4.5的HAc-NaAc介质中,微量Co(Ⅱ)对高碘酸钾氧化偶氮胂Ⅰ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测定微量钴的新方法。本法检出限为1.8×10-6g/L,线性范围为0.2~6.4μg/25mL,重现性好。用于废水中钴(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