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迹,是命案现场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也是命案侦查中极具价值的痕迹物证之一。通过对命案现场中血迹的勘验、分析和化验,不仅能够准确进行个体识别和人身认定,还能够判定犯毒人与被害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确定案件性质,缩小侦查范围,判断作案工具,刻画犯罪分子人身形象,揭露伪装,寻找和确定杀人第一现场,考马斯亮蓝R-250属生物染色剂,对血液痕迹的染色,显现是利用考马斯壳蓝对蛋白质定量的测定快速,灵敏的特点,从而提高血潜痕迹提取质量的一种极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血迹蓝显现血潜手印新方法,便于现场和实验室使用,提高血潜印痕的提取率和鉴定率。通过大量常见客体制作血潜印痕样本,探索血迹蓝替代四甲基联苯胺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血迹蓝具有操作程序简单,适用渗透和非渗透客体,显出纹线清晰连贯,具有不易扩散,反差较强,易于拍照固定,适合于犯罪现场上和实验室内大面积血潜印痕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鼎昱 《科技资讯》2012,(1):244-245
车辆碰撞痕迹检验对认定交通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场勘查中,现场遗留痕迹或现场遗留的整体分离物,如风挡玻璃、轮胎花纹、车灯等。为了实现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效率以及提高交通肇事案件的破案率,车辆碰撞痕迹检验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基于车辆碰撞痕迹检验的同一认定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应用现场潜血痕迹发现记录仪显现、辨别常见棉/麻/涤布料上的潜血痕迹的显现效果。方法利用现场潜血痕迹发现记录仪分别对常见棉/麻/涤布料表面遗留的潜血痕迹进行辨别和显现评估效果。结果对于常见棉/麻/涤布料上遗留的潜血痕迹在现场潜血痕迹发现记录仪下显现取得良好的显现效果并能辨别血痕。结论应用现场潜血痕迹发现记录仪可以有效显现和辨别常见棉/麻/涤布料上的潜血痕迹,该方法简便易行,仪器便于携带,显现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栓通颗粒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的方法,观察脑栓通颗粒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常压耐缺氧法考察脑栓通颗粒的抗缺氧作用;采用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测定脑内的伊文思蓝含量,观察脑栓通颗粒对小鼠血脑通透性的影响;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考察脑栓通颗粒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脑栓通颗粒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气时间,对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下存活时间的效果不明显;脑栓通颗粒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内的伊文思蓝含量,增强血脑通透性;脑栓通颗粒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脑组织含水量,改善水肿状态。结论脑栓通颗粒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命案现场中拍照血迹和特殊条件下拍照指纹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现场、尸体、相关客体都会遗留大量的血迹或指纹痕迹,通过对血迹的分布范围、形态、位置等的拍照记录和特殊条件下对指纹的拍照,可以对研究分析现场,判断分析案情提供一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动开锁枪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开锁工具,开锁具有更快速、更便捷、更隐蔽的特点。在分析开锁枪的结构与开锁原理的基础上,经实验研究,发现使用开锁枪开锁,会在圆头弹子球面端遗留点坑状打击压印痕迹以及短线擦划痕迹;在锁芯匙槽底部有点坑状打击压印痕迹以及擦划痕迹;在平头弹子柱面相应位置遗留剪切擦痕;在锁舌横梁平面会有擦划痕迹;在锁芯匙槽及弹子孔内遗留有金属碎屑。痕迹出现率高,特征清晰明显并且稳定,能够反映出使用开锁枪开锁的特点。与钩状工具开锁形成的痕迹进行比较,发现开锁枪开锁有其特有的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9.
步法追踪对确定案件现场的进出口、来去路线以及范围起着关键作用,其在案件侦查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足迹的追踪,同时也适用于对作案过程中遗留的其他痕迹的追踪。  相似文献   

10.
血潜印痕无色荧光素显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色荧光素,可以作为血潜印痕显现试剂,能够与血潜印痕反应产生荧光,其敏感程度接近鲁米诺,且产生荧光持续时间长于鲁米诺。该法不但适用于实验室检材处理,而且适用于室外现场大面积血潜印痕检测,有利于命案现场的重现与分析。该试剂已应用到临床医学30年,未见致病迹象,能够作为血潜印痕的检测试剂,有着极大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仪直接扫描提取现场遗留痕迹物证不仅具有快捷,方便,经济且易于保存,检索、远程传输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弥补了传统痕迹提取方法的缺陷与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物证提取的质量。本文从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出发,以CCD平台式扫描仪为实验器材,利用反射扫描、透射扫描及调整扫描时各种参数的设置,变化客体扫描角度、变化辅助光的配光角度等方法技巧,提取7各种客体上不同种类的痕迹物证,总结出了用扫描仪提取不同种类痕迹物证的一般规律和一些特殊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码相机和微距全向光源,拍照粗糙的黑色电脑音箱表面遗留的汗液指纹和黑色电话座机底盘表面遗留的汗液指纹,研究提取条件,为案件现场发现的该类痕迹物证提取提供参考条件。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配光角度、改变不同的曝光量,比较指纹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获得了该类痕迹物证提取的最佳条件。结论粗糙的电脑音箱表面遗留的汗液指纹仅在均匀照明时有微弱的纹线显示,略微粗糙的黑色电话座机底盘表面遗留的汗液指纹在掠入射照明和均匀照明时均能很好地拍照记录指纹。  相似文献   

13.
现场勘查是侦查机关对犯罪场所及其遗留痕迹和其他物证场所进行的勘验和调查。目的是发现、收取犯罪痕迹和其他物证,了解和研究罪犯实施犯罪的情况和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侦查和审判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在案件侦破越发重视犯罪证据的情况下,现场勘查对于案件的侦破将产生决定性影响。上级部门对现场勘查工作要求不断地提高。公安部推行"一长四必"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新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勘查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刑侦工作。如何提高基层公安机关的现场勘查工作,是急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气味痕迹被认为是一种综合气味,包括自然物品气味、穿戴物品的气味以及人体综合气味等,其中具有特异性的人体气味是与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遗留物唯一相关的线索。在警犬鉴别实战应用中,从现场中获得的嗅源是随机的,可能是脚印,也可能是手套、帽子、鞋子等衣物,所提取的痕迹气味是一种综合气味。如何从嫌疑人身体不同部位提取到有效人体气味,是确保鉴别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侦查学界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定义有根本义、狭义与广义之分。根本义的犯罪心理痕迹可称为“犯罪心理脑生理痕迹”,狭义的可称为“犯罪现场物化心理痕迹”,广义的犯罪心理痕迹涵盖了根本义和狭义的范畴。三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承认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人在犯罪全过程中遗留的心理印迹;区别在于:三种犯罪心理痕迹遗留的载体和范围不同,在侦查中利用的途径不同,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不同,对侦查的辅助作用不同。广义犯罪心理痕迹范围广,作用大,应当拓宽视野,避免狭小片面的理解,加强对它的全面研究和运用,服务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碰撞接触点分为涉事实体上的接触部位以及该部位在碰撞瞬间位于地面上的投影。接触部位主要通过车体、人体上遗留的痕迹或整体分离痕迹比对分析,结合动态分析法获得。道路上的接触点确定则以路面痕迹的突变分析为主,并辅之以经验性的调整。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基于多维物证的空间位移约束法求解接触点的模型、思路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微距背投光源和微距全向光源照相系统拍照透明塑料表面遗留潜在汗液指纹,探究指纹检验效果和提取条件,为案件现场发现的该类痕迹提取提供参考条件。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曝光量,比较指纹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获得了透明塑料购物袋、透明塑料文件袋、透明塑料胶带粘面、香烟盒透明塑料包装膜表面遗留潜在汗液指纹提取的最佳条件。结论应用微距背投光源和微距全向光源照相系统,可以检验案件现场发现的透明塑料表面遗留的潜在汗液指纹。  相似文献   

18.
地面轮胎痕迹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重要痕迹,地面轮胎痕迹的科学应用是事故重建工作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面轮胎痕迹的概念、种类、形成机理、特点及其在道路事故重建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实验筛选出可用于汗潜手印显现的浅色调小颗粒悬浮液,得出最佳配方,并对它们在显现手印适用性方面的区别进行比较,为实践中该方法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手印显现效果观察法、比较法筛选小颗粒,确定悬浮液的最佳配方及其显现手印的适用性。结果:钛白粉、氧化锌两种浅色调小颗粒悬浮液不仅可用于汗潜手印的显现,还可用于油潜、蛋白、血潜手印的显现,对于光滑非渗透性客体、半渗透性客体和个别渗透性客体上的上述手印都有很好的显现效果。结论:氧化锌、钛白粉两种浅色调悬浮液对手印的显现各有优势,可依现场手印遗留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李波  李磊 《科技资讯》2010,(30):65-65
工具痕迹是刑事犯罪现场上常见的一种痕迹。具有多发性、立体性、稳固性、复杂多变性和附普物、分离物多的特点。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痕迹检验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工具痕迹检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工具痕迹的数字化提取和检验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