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我国城市交叉口的交通特征出发,在考虑排队长度和行人过街约束条件下构造了多目标规划函数:优化目标是使车辆平均延误和各相位关键车道组饱和度方差最小,约束条件是排队长度不超过车道预设长度,并且行人过街相位足够长. 对于多目标规划,采用功效系数法建立目标评价函数. 通过天河北与天寿路交叉口实例应用遗传算法求解验证模型,结论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防止短连线交叉口溢流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和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使交叉口经常呈现饱和状态,针对目前信号配时方法多适用欠饱和状态条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饱和状态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新思路,即以交叉口饱和状态的累计消散过程中的车总延误最小建立信号配时周期优化模型,并给了求解步骤,通过实例对比分析现状信号配时效果和其它信号配时方法配时效果,显示了该配时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普通道路与快速路出口衔接路段的公交优先实施方法开展研究,并提出一种针对该区域交通特征的新型公交优先控制技术.新技术的目标是减少研究区域公交车辆的交通冲突点,以及提升公交车的通行能力.新技术的主要支撑工具是交叉口渠化设计技术.本文对实施公交优先控制前后交叉口各交通方式通行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属性决策理论给出了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优先控制策略.本研究将提出的公交优先控制技术与传统的信号交叉口公交优先控制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指出了新公交优先控制技术的优势所在,适用环境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结合Synchro和Q-paramics实现了区域路网的多介信号控制交叉口配时协调优化及运行效益评价.选择长春市典型交通拥堵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的信号配时存在的问题;采用Synhro信号配时优化软件建立仿真路网,并对区域内主要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情况进行协调优化;选择描述交叉口机动车运行状态变化的控制延误、停车次数、95%排队长度三个参数评价了15个信号交叉口入口配时优化后的交通运行状态变化,并结合Q-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对比信号配时优化前后的区域总体交通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信号配时优化可以改善主要交叉口入口的运行状况,并提高区域路网机动车14%以上的运行速度,并可以降低25%以上的延误时间.研究证明在协调区域交叉口信号配时状况的基础上对其整体优化,可以在不改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交通流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建斌  高成修 《系统工程》2004,22(10):70-74
城市道路各交叉口交通信号的实时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了整个城市的交通拥挤。以武汉市武昌区各主要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问题为背景,构造了交通网络中以多交叉口滞留的车辆数最少为目标的优化模型,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了仿真数据求解,得到了实时控制的配时方案,并与固定周期固定绿信比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对交通信号实时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问题日益显著。为提高城乡结合部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环境效益和交通安全,提出信号配时多目标优化方法,综合考虑延误、通行能力、停车次数、车辆尾气排放等因素构建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典型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给出改进设计方案并进行交通仿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可以缓解城乡结合部道路交叉口交通拥堵和污染物排放的问题,具有较好的交通信号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的信号灯控制方案,借助车流波动理论,分析了该类交叉口内部的车流运行时空特性,描述了快速路、入口匝道上的车流在交叉口的排队过程,以交叉口车流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快速路与入口匝道的绿时分配以及信号周期为参数,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控制优化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对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快速路及匝道绿灯时间均满足最低要求而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信号周期与周期损失时间的差值)仍有富余时,应将富余的可通行时间分配给快速路,以使得交叉口车流总延误最小。快速路入口匝道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由优化前的16.76 s下降至13.18 s,同比下降21.36%;匝道最大排队长度由48.82 m缩短至33.28 m,同比下降31.83%。  相似文献   

8.
诱导阻抗均衡公路网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诱导阻抗函数的概念,该函数中考虑了交通控制中心对车辆的诱导行为,根据诱导阻抗函数可以把一些多目标交通分配模型统一成为一种形式,并给出交通网络诱导阻抗均衡配流问题的求解方法。仿真实验表明,一些Wardrop均衡配流使有些路段的交通量大为减少,而诱导阻抗 衡配流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过程中,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策略能够保证列车顺利通过交叉口,但会对交叉口其它社会车辆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考虑信号优先策略对交叉口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综合优化列车旅行时间和交叉口负面影响的有轨电车时刻表优化模型,针对模型的非线性特点,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和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进行求解.以沈阳浑南现代有轨电车5号线为实例,结果表明,模型求解的时刻表方案相对于总旅行时间最小的时刻表方案,其旅行时间增加了1.2%,但交叉口的负面影响费用相对减少了66.4%.由此说明,本文提出的现在有轨电车时刻表优化方法,在保证列车旅行时间尽量小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对交叉口社会车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交叉口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策略仿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必胜  宋瑞  何世伟  郑锂  高奎红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9):1909-1914,1944
为实现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策略,采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中逻辑控制语言VAP编写其程序,并结合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对预信号设置进行了研究,提出具有"要"、"抢"、跳相功能的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的方法,并将基于此三种控制方法的VAP控制程序应用于北京市幸福大街交叉口的仿真实例中。结果表明:预信号绿灯提前启亮时间为4s、预信号红灯提前启亮时间为5s时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效果最优。公交优先预信号感应控制较无公交优先固定控制和公交优先预信号固定控制方式能大大降低主干道直行公交车和社会车辆延误,保证了交叉口主干道直行车流的顺利通行。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优化原理与非线性互补理论,针对混合交通下单点交叉口信号优化配时问题,以延误时间、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作为性能指标,研究了城市交通控制的优化模型,提出了与之等价的基于绿灯时间的非线性互补问题,并给出了信号优化配时的牛顿算法.算例表明此方法可行有效,在道路等级相差悬殊及交通量相当的情况下,较蚂蚁算法,总延误有很大的减少;在各进口道饱和度较小的情况下,较仿真结果,性能指标有明显提高.为混合交通下单点交叉口信号优化配时研究提出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交叉口的机动车通行效率及环境效益,采用改进罚参数来构造一种新的Lagrange乘子法对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优化配时。通过权重系数建立车辆延误与尾气排放的数学模型,利用改进Lagrange乘子法进行优化,将其结果与两种典型智能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并利用VISSIM(Verkehr in Stadten Simulation)微观交通可视化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的信号配时使车辆延误降低19.89%,尾气排放量降低2.379%,可见大比例优化了交叉口的车辆延误,同时可以降低尾气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控制智能优化配时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随机性很强的、复杂的巨型系统。开发了双层反馈神经网络,将其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信号配时优化,并开发了应用于优化计算的能量函数和车辆平均延误计算式。以广东江门市某平面交叉路口为对象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配时方法相比,采用所开发的双层反馈神经网络进行智能优化配时,交叉路口车辆的平均延误可以平均减少18.2%,可以大大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开发的双层反馈神经网络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对象的优化,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综合环境因素及延误的信号配时优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柳  YU Lei  万涛  CHEN Xu-mei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1):3016-3020
提出了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及延误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选择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工具,建立了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为总目标,以信号周期时长和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优化参数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并利用微观仿真模型VISSIM及MATALAB、Visual Basic 6.0编程语言,开发了相应的算法程序;最后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Petri网的城市交通控制混合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瑜 《系统工程》2007,25(3):100-104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是典型的混合动态系统,既包含连续状态变量又包含离散状态变量.本文归纳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群的主要构成元素:交通信号控制、交叉口与道路路段,其中交通信号控制与交叉口两个元素属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而道路路段交通流属于连续时间动态系统(CVDS).然后,应用混合系统建模理论,分别构筑了交通信号控制的petri网模型、交叉口的petri网模型、道路路段交通流的连续系统模型,以及交叉口petri网模型与路段交通流模型之间的接口.该模型具有既能够进行交通控制信号优化与交通阻塞机理解析应用,又便于计算机软件实现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从总线时间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总线时序实现的难易程度。通过对时间方程的分析 ,讨论了严格同步的时钟系统、固定相移的同步时钟系统、动态调节的同步时钟系统的总线时序 ,并设计出一种时钟相位可调总线时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GTL逻辑的高速同步总线测试系统 ,并通过实际测试证明了对三种同步时钟系统总线时序分析的正确性 ,结论为各种实际高速同步总线的时序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NashCC-Q学习算法用于解决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根据博弈论概念,相邻两交叉12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类型.在Nash.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将Q值函数的更新建立在Nash合作博弃中提出的Nash"公理方法"求博弈谈判解的基础上,进而解决合作博弈的问题,实现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采用Paramic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Q学习算法的两交叉口信号灯博弈协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华  李振龙  于泉  荣建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8):4253-4256
Q学习和博弈论相结合解决相邻两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问题。在基本Q学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以Q值作为赢得函数建立赢得矩阵。相邻两交叉口之间的协调关系属于二人非零和合作博弈,采用Nash公理方法求得其谈判解,并以此作为Q学习策略选择的依据实现两交叉口协调控制。应用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进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