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天棋 《河南科技》2023,(2):103-106
【目的】验证MODIS最新版本气溶胶产品在中国陆地地区的适用性。【方法】利用AERONET地基观测数据对MODIS C6版本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验证,并将研究范围划分为5个区域,分析了C6 AOD产品在各区域的反演效果。【结果】华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MODIS AOD反演精度高;西北地区各站点的精度有较大差别;青藏高原地区精度较差,存在严重高估现象;中东部地区部分站点存在高估。对比之前版本的AOD产品,C6产品在中国各区域的精度有显著提高。【结论】MODIS C6版本气溶胶产品在中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再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矿产和经济的分布不相匹配。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西北干旱区域水资源概况及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析西北干旱区域水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颖 《松辽学刊》2003,24(2):79-81,88
旅游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分析了西北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的国家。许多地区和城市靠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维持,西北地区及许多山区则因缺水而制约了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室内热微气候与人体热舒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讨论室内热微气候与人体热舒适的关系,介绍热舒适方程及应用现状,建议对西北地区居民进行室内热环境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佳惠 《河南科技》2023,(17):86-90
【目的】伊洛河流域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研究伊洛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对科学认识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防治土地退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基于伊洛河流域1990年与2020年降雨侵蚀力因子、坡度坡长因子、植被、土壤等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算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从流域尺度与县域尺度分析了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保持量的时空格局。【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和2020年实际土壤侵蚀强度主要处于强烈侵蚀(50~80 t hm-2)、极强烈侵蚀(80~150 t hm-2)等级,此两类约占流域面积的50%,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西部低山丘陵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耕地地类的平均土壤侵蚀量较高。【结论】与1990年相比,2020年各地类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有所下降。1990年与2020年土壤保持能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低山丘陵区,低值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形平坦、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与1990年相比,2020年伊洛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呈降低趋势。研究结论可深化对伊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的科学认识,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防治土地退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5~2014年西北五省人口-经济-水环境质量相关数据,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和GIS方法对近10年来西北地区人口-经济-水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发现2005~2014年,耦合类别变化情况为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表明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促进作用增强,系统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近10年来,西北五省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青海省提升幅度最大,达到了0.44,陕西省提升幅度为0.044,是五省中提升幅度最小的省区;不论是区域整体还是区域内部各个省份,经济和人口对系统的推动作用均逐步增强,而水环境质量则逐步失去对各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表明区域发展的动力逐步由资源转向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2009,(12):16-16
绵羊也穿衣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是我国细羊毛的生产基地。这些地方海拔高、紫外线强烈,冬季持续时间长、风沙大。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了一种新型绵羊罩衣,这种罩衣能防止或减少沙土、植物杂质和紫外线对羊毛的侵害,冬季放牧时还可对羊起到一定保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目标和任务,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皖西北地区农村初级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效应和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皖西北地区农村初级中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较差,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力,对阳光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宣传力度不大,部分中学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和阳光体育运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结论:皖西北地区农村初级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效应不佳.从完善和发展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学生积极参与的角度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通河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对水的变化十分敏感,跨流域调水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大通河跨流域规划调水工程较多,将引起水文情势的剧烈变化,对河道内生态和水环境影响产生显著的效应,基于生态需水、河流纳污能力等理论,分析研究了调水前后可能引起的河道生态环境各要素变化的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道内水生生态、水环境和河谷陆地生态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矿区景观生态规划浅析--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景观规划是一种特殊的景观生态规划.本文论述了矿区的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才能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西地区系指甘肃省黄河以西的内陆干旱地区,绿洲仅占内陆河径流散失区总面积的6%左右,地多水少,农业是非灌不殖。如果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其对环境的影响无疑要先反映在环境生态方面。本文通过有关调查和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致的环境生态变化的典型事例剖析,探讨了如何依据河西地区环境生态构成的整体性特点,将更好地开发疏勒河、黑河流域水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建议,从而使我们向大自然索取财富时免遭或少受大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就应当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土地资源划分出具有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生态功能相对一致的功能区划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文在分析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适应各功能区划内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开发保护策略,为实现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京张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张区域是中国首都圈的生态功能核心区域.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区位特殊性、系统脆弱性、功能一体性、地域分割性、发展二元性等特征,存在干旱缺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发展所依赖的周边生态环境与上海、广州等城市有本质不同,必须作为特殊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绥化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战略环境评价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建生态省的重要举措.绥化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环境评价是保证示范区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建设规划及发展战略对环境的影响,从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持续度、协调度和发展度评价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方针,为生态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决策意见.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物物理指标,其核心是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和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从而定量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本文计算了大庆市2001年的生态足迹,得出大庆市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3.982 hm2,大庆市实际所能提供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为1.651 hm2,因此大庆市2001年人均生态赤字为2.331 hm2.表明大庆市人口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反映其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大庆市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并针对减少生态赤字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天水地区兽类动物的区系组成、栖息环境、分布特征和兽类资源情况。分别从山地森林灌丛、山地草原、川台沟谷农田和院落家栖四个生态型分析了兽类动物的生态环境,并说明了各个生境中兽类动物的种类和分布特征。同时指出了天水地区拥有的兽类资源和稀有珍贵动物状况。  相似文献   

18.
齐齐哈尔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了齐齐哈尔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该地区的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涪陵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彬  边静 《海南师院学报》2012,(2):212-215,220
基于生态绿当量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利用涪陵区1996-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出涪陵区各种用地类型和全区的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合理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涪陵区及各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生态现状评价,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着重从生态角度进行数量上与空间上的优化调整,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结果表明:1)1996-2009年,涪陵区及其各乡镇生态绿当量都大于1,生态环境良好,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长江、乌江和其他溪河沿岸生态绿当量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马武镇、龙桥街道等生态绿当量减少,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2)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绿当量具有涵义明确、方便计算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破坏一直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甘肃省合水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深入地分析了该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主要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县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