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前一工作,曾观察到某些优势玉米杂种似乎存在着线粒体杂种优势和线粒体互补现象为了进一步验证线粒体杂种优势或线粒体互补效应与杂种田间产量是否呈显著正相关,是否对亲本组合的选配上有应用价植。我们对七套具有不同杂种优势的玉米杂交组合进行了测定。由测定结果来看:线粒体杂种优势与田间籽粒杂种优势之间,基本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r=0.73)。植得注意的是,玉米自交系和杂种的线粒体氧化活性与它们的籽粒产量之间,表显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83)。但是,线粒体互补效应与籽粒产量杂种优势之间,无显著正相关(r=0.50);线粒体杂种优势和线粒体互补效应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正相关(r=0.33)。看来,线粒体杂种优势和线粒体互补作用,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现象。我们初步认为:线粒体杂种优势可以考虑作为一种鉴别杂种优势的生理指标;但目前还不能确认线粒体互补作用是一种预测杂种产量水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第一代杂种的生长优势以提高作物产量的办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特别是玉米和高粱最有成效。优势杂种一般都需要进行大量杂交组合与多年的田间选择才能得到,耗费许多人力和时间。因此,急需研究出一种能预测杂种优势程度的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以减少亲本组合的盲目性。 国外曾介绍了一个预测杂种优势的新方法——线粒体互补法。能产生优势杂种的两个亲本  相似文献   

3.
运用垂直管状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对7个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和1个87—11硬粒小麦与北川2号普通小麦杂交组合分蘖盛期的叶片过氧化物酶,乙醇脱氢酶及淀粉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F_1代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酶带与亲本显著不同.杂种中有新酶带出现,有些带表现为互补带,有些带为双亲所没有,而有些带则消失.乙醇脱氢酶在亲本及杂种中均有两条酶带,但酶带活性差异很大,杂种的酶谱与形状所反映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T 型杂交小麦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乳熟期籽粒酯酶酶带清晰、丰富,不同组合差异明显,而过氧化物酶效果较差.双亲互补匀浆酯酶同工酶,基本上能反映 F1 酶谱类型.一般情况下,具有杂种酶型、互补酶型或偏向性状好的父本酶型为强优势组合;而无差异酶型或偏母本酶型的组合优势较弱.对幼苗互补匀浆的氧化活性测定表明,强优势组合耗氧量大,弱优势组合耗氧量少;在具有特殊超亲优势的组合中,亲本互补的匀浆氧化活性也有超亲的趋势,但在一般优势、弱优势组合中,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T型杂交小麦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乳熟期籽粒酯酶酶带清晰,丰富,不同组合差异明显,而过氧化物酶效果较差,双亲互补匀浆酯酶曲酶,基本上能反映F1酶谱类型一般民政部下,具有杂种酶型,互补酶型或偏向性状好的父本酶型为强优势组合;而无差异酶型或偏母本酶型的组合优势较弱,对幼苗互补匀浆的氧化活性测定表明,强优势组合耗氧量大,弱优势组合耗氧量少,在具有特殊超亲优势的组合中,亲本互诉匀浆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淀粉凝胶电泳分析40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苗期酯酶同工酶,其中15个组合用来分析不同酶谱和杂种优势的关系.发现4种同工酶类型,即互补型、偏父本型、偏母本型和无差异型.杂种优势强的杂种大多数是互补型和偏父本型,而低杂种优势的一般是无差异型.同时亦发现共显性阳极酶带E_3~S和E_3~F可以作为标记酶带,在该位置上,母本的单一酶带和F_1的互补酶带的差异,可以用来测定杂交水稻杂种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7个小麦亲本和所有组合的21个杂种在4个环境中的6个性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系数和非模式均方的遗传效应是不同的;在亲本对后代的影响方面,回归系数的作用明显大于非模式均方;回归系数的杂种优势较突出,而非模式均方的超亲遗传更明显;两种参数的育种应该采用不同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园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分析了甜瓜的十几个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活性和酶谱的变化与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凡是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活性均比对应亲本的酶活性高,同时酶谱都是非常有规律地在杂种中出现一条宽带;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都低于亲本、而且酶帶的条数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可利用甜瓜子叶酶谱变化早期鉴定甜瓜杂交组合的优劣和选择适当的杂交亲本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内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本文报道杉木6个优树无性系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苗期试验部分结果,叙述了对苗高等五个性状所作的测定和分析,评价了各交配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阐述了各交配组合的优势效应同亲本配合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测定性状苗期的遗传控制方式,并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力。此外,还对杂种优势的评定方法、杉木亲本自交表现与其配合力的关系、杉木的遗传改良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第一代种子园亲本间再行控制杂交,能进一步获得具有显著优势效应的杂交组合,供第二代选择。2、交配组合杂种优势水平与构成该组合双亲的配合力效应值大小和正负方向有关。3、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所测定性状(除地径外)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正反交效应方差,均达1%显著水平。4、苗高的为0.74,分枝总数为0.34,分枝轮数为0.43,最长侧枝长度为0.11。5、自交不衰退的个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分析了孤雌来源的杂交油菜:F_1(3529 ×奥罗)F_1(3529—5×瑞士—5)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在不同发育期的同工酶谱和过氧化物酶的总酶活。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其亲本比较,为杂种酶谱型或为互补酶谱型,并具有比亲本(或亲本之一)更丰富的同工酶谱。其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均高于亲本,而且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孤雌生殖来源的两个杂交组合(F_1)的遗传素质得到改良,基因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两亲本。  相似文献   

11.
冬春性小麦杂交世代主要性状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冬春性小麦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同一性状不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其杂种优势较强,杂种后代表现愈好,但还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有关.因此在选择中必须注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选择.实践证明,京花2号和荆阿的殊特配合力效应虽表现稍差,但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是两个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亲本.  相似文献   

12.
小麦性状间杂优表现及其强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以“源、库、流”概念分类性状类型间杂交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性状类型间杂交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且性状配合力表现与杂种优势趋势相吻合。利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趋势指导强优势组合选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探讨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基因以及赤霉素与杂种优势形成的关系,利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的方法获得了玉米赤霉素生物合成关键酶GA20-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ZMGA20),根据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与小麦(CAA74330)、黑麦草(AAG4304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到72%.它具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典型的保守功能域,包括Fe2+结合域(His-229,Asp-231,His-287)和2-酮戊二酸结合域(NYYPPCEKP);前者是Fe2+的结合位点,后者结合共同的前体2-酮戊二酸.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ZMGA20在玉米杂种与亲本之间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在玉米的根、茎、未展开叶、20d的胚以及雌穗中,ZMGA20基因在杂交种和亲本间都表现为杂种增强的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对ZMGA20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快速有效的增产途径之一。查明杂种与其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杂种优势的予测,对选配杂种的亲本组合和培育生活力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强优势杂种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杂种优势的予测一般都采用与产量有关的数量性状统计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杂种优势的予测开始从数量性状的统计深入到了细胞学和生物化学的领域。鉴于同工酶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直接产物,是与基因距离最短的一种表现型,因此,科学工作者们把同工酶的研究看作是研究基因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自从1960年Schwartz首先利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并发  相似文献   

15.
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相似文献   

16.
用遗传距离和典范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以遗传距离和典范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比较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方法简便,所选杂交组合的优势与实际符合,因此认为,遗传距离是预测小麦杂种优势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所得到的杂种一代在产量等经济性状、生长势、存活力、生殖力和抗逆性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足…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其形成机理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8.
水稻的杂种优势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两个遗传性不同的品种或类型进行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杂种(F_1),往往比杂交亲本具有较强的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生产力,这种超亲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二)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水稻跟其他作物一样,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但是不同的组合,其杂种优势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大体表现如下: 根系强大。杂种根多、根长、根粗,根扎得深,分布广。因此,吸收能力强,茎秆粗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苗期根系蛋白差异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杂种优势已经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探讨玉米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玉米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进行了杂交种与亲本之间苗期根系差异蛋白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发芽后8d的杂交种在根长、根尖数目、表面积和生物量等根系性状上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双向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到的1118个蛋白点中,有172个(15.38%)在杂交种与亲本的根系中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包括单亲沉默、杂种特异、杂种偏低亲、杂种偏高亲和中亲表达等5种差异表达类型,其中以单亲沉默所占比例最高.另外,鉴定出了5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发现其功能涉及转录和翻译、代谢、能量、信号转导、细胞结构、胁迫响应和转座元件等.因此,玉米杂交种与亲本在蛋白丰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各个生长发育过程,可能与玉米根系杂种优势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运用星座图聚类法对两年试验的化杀杂种小麦亲本进行了聚类。计算所得的综合指标值能较客观地反映化杀杂种小麦亲本的综合性状,结合各亲本的综合指标值与星座图将农艺亲本(及(CK)分为几大类群,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表明,双亲综合指标值之差(差值)不能用来预测类群内组合的杂种优势与类群间组合的超标优势,但可用来预测类群间组合的平均3优势。在类群间组合中,当差值较小时,可用之来预测类群亲本间的超标优势,当差值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