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穰"字的姓氏义,从1915年首版《辞源》拒收、至1979版《辞源》始,错置为"稂"字的姓氏义,两误并存。引发国家级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多部权威辞书承袭其误,其姓氏义训释混乱之势扩大;导致"穰"姓的人事档案,户籍、身份证等"穰"姓用字生乱。探寻其因,终结其误,以还"穰"字姓氏义本源。  相似文献   

2.
对上博楚简《周易》第48~49号简中的""字进行考释。并且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的"铅"字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书次号设计探讨--首字母四角号码著者号编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种次号与号两的优劣及号选择的标准,建议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四角号码号”,并对该号的取号方法、规则及其优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我们谨此郑重通知: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贵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学科体系,列出了78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表,并逐一对核心期刊进行了著录。著录项目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创刊时间、出版周期、学科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编辑部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网址、电子邮箱、内容简介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对"替代定理"在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29001号《电路基本分析》一书的内容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首都师范大学关于本科生课业量安排的几点意见》(教字[2004]第37号)和《首都师范大学关于 加强本科生课堂教学考勤管理的几点意见》(教字[2004]第36号)等文件的要求,化学系系务会和教学指 导委员会研究适用于"学科基础类"、"专业类"和"教师教育类"中的由化学系开设的所有必修课程(对"通 识类"、"学科基础类"、"专业类"和"教师教育类"中的由化学系开设的选修课程暂不作要求),笔者在本文 总结有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标点符号的用法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要点如下:a.句号用黑圆点表示.b.省略号用2个三连点,其后不必写"等"字;在数学式中只用1个三连点.c.波浪号"~"用于表示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都正权 《科技信息》2013,(12):193-193
本文主要对《四角号码词典》和《三角号码字典》的查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探讨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7月8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公布2013年"百强报刊"推荐结果的通知》(新出字[2013]218号),共确定299种报刊入选百强名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百强社科期刊。为加大对"百强报刊"的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百强报刊"在舆论引导、公共服务和学术创新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入选报刊的权威性,新闻报刊司专门组织设计制作了"百强报刊"专用标识,规定入选百强  相似文献   

10.
最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 0 0 0年第三版 )编委会致函《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编 ,称他们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 ,经过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 ,并请学科专家鉴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被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 ,并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 0 0 0年第三版 )。该书定于 2 0 0 0年 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其著录内容包括题名、并列题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创刊时间、刊期、分类号、ISSN号、CN号、邮发代号、地址、邮编和内容简介等。此次重新研制筛选中文核心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跨文化的方法,对汉藏族大学生在字形相似性判断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藏族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2)在高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及藏族女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3)在低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等级数低于汉族男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其他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芶"字读gou,古今本无异议,可是计算机的GBK字库将"芶"字混淆为"茍"字,错误地归入"ji"的音节中,给社会正常用字和"芶"姓人群造成很多不便或麻烦,也给后来的GB18030-2000和GB18030-2005标准提供了错误信息。由于注音错误,不仅把"芶"姓改了字,影响了社会正确用字,而且还将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错误信息。文章就"芶"改"苟"的原因、"芶"字的产生及古今的读音、"芶"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在方言研究中都存在同音代替的现象,如“上”被写作“浪”,“刚”被写成“将”,“了”被写作“唠”、“咾”等等。通过具体的例证,方言论著中同音代替的复杂性和考本字的重要性昭然。为便于与古汉语、普通话的比较.方言研究中所用的字必须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字演变的角度出发,结合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重新训释了《汉书》的两个文字,认为"今其甚者杀父兄"的"甚"是"揕"的记音字;"其冤死者多少相覆"的"少"是"尸"的讹体字,这句话应标点为"其冤死者多,尸相覆。"并认为在汉代偏义复词的"多少"并未产生。  相似文献   

15.
言语交际中"无所谓"有"无所谓1"和"无所谓2"之分。从来源上看,"无所谓1"形成于"S+无所谓VP/AP";"无所谓2"则是在"S+无所谓"的语境中,随"谓"词义的主观化而带来"无所谓"的凝结与虚化,最终才演变为主观动词并用来表说话人对话题S所持的态度。"无所谓1"与"无所谓2"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各自成词的路径也不尽相同。除已词化的"无所谓"外,现代汉语仍有"无+所谓"作为句法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宋代"二徐"以前《说文》的情况不甚清楚。《经典释文》引《说文》(许慎)反切达94次,这些反切不同于现今流传的唐宋注音,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人们为《说文》创制反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知远诸宫调》中的“口中只道得得两度三回,不放了你才”句断句及说解分歧较大,根据文中多为了押韵而调换词序语序,以及现代方言口语中还保留着诸多副词后置的用法,认为诸家对“才”义求之过甚,“才”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副词,“不放了你才”是为了跟“开”、“派”押韵而调整了“才不放了你”的语序。  相似文献   

18.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姐”“祖”同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方言、相关民族语言材料的研究,辅之以人类学、文字学的观察发现,在姬周语(汉语雅言的前身)和古羌语分离之前的原始祖语中已经诞生了“蛆”的前身“且”,“姐”和“祖”同源。这为“姐”后来在汉语中逐渐代替了“姊”的语言地位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