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比较不同株系之间丹参有效成分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包括丹参酮ⅡA在内的4种脂溶性成分和包括丹酚酸B在内的3种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并应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两大类成分的比较,发现10种株系丹参中,3、7号株系的脂溶性成分含量较高,可考虑培育为脂溶性成分提取原料;而1、9、10号株系的水溶性成分较高,可考虑培育为水溶性成分提取原料。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测10种不同株系丹参在其主要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以为丹参优良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定不同来源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为丹参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发展了HPLC-DAD同时测定丹参中的6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来源于山东、四川和云南的丹参饮片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合聚类分析进行不同来源丹参饮片的差异性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以实现丹参中不同极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来源于四川产区的丹参饮片中各成分含量最高,来源于山东产区的丹参饮片酮类成分含量优于云南产区,采用活性成分含量结合聚类分析可以实现其来源区分;不同来源的丹参饮片中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丹参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丹参中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丹参水提液的提取工艺;以紫外法和HPLC法检测不同工艺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考察不同浓度的醇沉除杂工艺。结果与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过20目筛,混匀后用8倍量水浸泡1.5h,煎煮1.5h,第2次加6倍量水,煎煮1.0h,采用50%醇沉。此方案的酚酸得率、得膏率均较高。为大生产提取纯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丹参根部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为丹参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将丹参根部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切段,采用HPLC测定其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根部活性成分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根部从外向内各成分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表皮中含量最高。根部从上至下水溶性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上部含量最高;而脂溶性成分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下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在中药材中丹参属于常用药,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以及脂溶性二萜醌类成分是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数据显示,丹参复方制剂在临床应用上已经多达上百个种类。由此可见,控制丹参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十分必要。现有报道过的丹参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难以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某些方法还有待改进。本文选择丹参滴注液和丹参饮片这两种丹参复方制剂,以丹参和其它主味药的多指标成分为质量指标,应用反相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建立了测定丹参滴注液、丹参饮片这两种丹参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以此来全面评价其质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应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法 (MECC)同时分离测定丹参及其中成药中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方法 .在最佳分离条件下 ,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和丹参酮ⅡA的峰面积与浓度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分别为 :0 .5 0 μg mL ,0 .2 5 μg mL和 1.0 μg mL .该方法被成功用于丹参及其他 3个中成药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丹参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薄层色谱(TLC)技术对中药材丹参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以不同等级的中江丹参和不同采收期的丹参、南丹参为分析对象,采用适宜的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提取方法和TLC分析条件,可获得其相应的TLC图像及色谱图.通过对不同丹参药材的色谱图像的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各主要指标成分的信息进行提取,初步构建了丹参的T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254nm波长下获取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共7个共有指纹峰,各峰相对比移值(R1)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7%和4.0%.通过对薄层色谱斑点的RI值、斑点颜色和大小的比较。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等级的丹参进行归属,并确立了最佳采收期.本实验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丹参的活性成分为两类,一类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另一类为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1].对于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通常会因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使药材中各混合物的成分和相对比例有所不同,进而药效产生差异,同时也影响到疗效.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体系,分离测定了中药丹参及其复方制剂中3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电泳条件 25 mmol/L磷酸-硼酸盐缓冲液(pH 7.0),压力进样(250 kPa*s),17 kV恒压电泳.采取柱上紫外检测方式,检测波长280 nm.在50~500 mg/L范围内,对3种成分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渗漉-层析耦合和不同温度下加热提取工艺,从同一批丹参中提取水溶性成分丹酚酸,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产物,研究提取工艺和温度对丹参水提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提取率及产物色谱谱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渗漉-层析耦合工艺得到的丹参水提物中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且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很少;采用加热提取工艺时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丹参中丹参素、丹参酮ⅡA的提取及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丹参药材的提取工艺比较,以水溶性的丹参素、脂溶性的丹参酮 A为质量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薄层层析定性等,为丹参制剂的前处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丹参的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相关抗氧化性的活性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分别去采用醇提法与水提法分离其脂溶性的化学成分以及水溶性的化学成份,这两种成分分别是丹参酮和丹酚酸。运用相关的水杨酸与邻苯三分法分别去分析丹参酮对于羟基自由基以及超氧阴离子清楚的能力。运用水杨酸法以及还原法分别的去分析其丹酚酸对于羟自由基清楚的能力和还原的能力。结果丹参酮清除其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能力强,丹酚酸有着较强的清除其羟基自由基的相关的能力和还原能力。结论丹参根以及其根茎当中的含有的水溶性与脂溶性的相关的化学成份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还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去预防治疗心血管等相关的疾病疾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非常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夹竹桃、枫杨、羊蹄灭螺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提取夹竹桃叶、枫杨叶和羊蹄全株的水溶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通过浸杀灭螺实验,证实夹竹桃叶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有很强的灭螺活性,枫杨叶和羊蹄全株的水溶性成分灭螺活性较强,而脂溶性成分灭螺洽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HPLC谱图比较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MTT染色法测定缺氧、缺糖1、2、3 h后H9C2心肌细胞的成活率以建立缺氧缺糖模型组,以低、中、高剂量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加入模型组细胞,观察细胞的状态确定加药浓度。检测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总抗氧化活力(T AC)和细胞存活率(SR),以此作为考察丹参脂溶性成分保护作用差异的指标。结果表明,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SR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治疗各组的LD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LDH含量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氧缺糖组以及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产地丹参脂溶性成分各组的T AC与缺氧缺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脂溶性成分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LDH的溢出,提高了心肌细胞的T AC和SR,其对缺氧缺糖损伤后心肌细胞确实有修复保护作用,不同产地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对心肌细胞缺氧缺糖保护作用确实存在药效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多种纺织物和成衣的多功能整理剂。它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利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加热时可成膜,见水又复溶的特性,制得新型挺括剂。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鞍山市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特征及其来源,于2014年7月在鞍山市城区6个采样点连续采集14dPM2.5样品,利用离子色谱(IC)法分析了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结果表明,水溶性无机离子占PM2.5的51.3%,是PM2.5主要成分之一.其中SO42-、NH+4和NO-3是主要水溶性离子,分别占总离子的70.4%、10.9%和6.2%,这3种离子夏季主要以NH4H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SO2-4浓度比的平均值为0.10,表明鞍山市城区固定源仍是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SOR的平均值为0.42,表明SO2存在较为明显的转化.并通过对PM2.5中8个水溶性离子成分的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揭示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选取套作和单作种植方式与野生商洛丹参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检测其丹参酮、丹酚酸和丹参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商洛丹参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商洛野生丹参中丹参酮、丹酚酸B、丹参多糖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0.925%、9.27%、3.14%和2.895 mg/g;其次是套作丹参S1和S2样品,其中S1含量依次为0.834%、7.07%、2.52%和2.666 mg/g,S2含量依次为0.848%、7.14%、2.53%和2.711 mg/g;单作丹参含量最低,但不同种植方式的丹参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套作丹参质量优于单作,可见实施经济林下套作,既能减小与野生丹参药用成分含量差异,又能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本研究可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巨尾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巨尾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巨尾桉叶挥发油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0.6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65%.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9.70%),其后依次是α-蒎烯(22.03%)、α-松油醇(11.76%)、龙脑(5.78%)和乙酸松油酯(4.60%)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7.14%,异戊酸(15.03%)、1,8-桉叶油素(10.75%)、α-松油醇(9.85%)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超声提取对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超声提取丹参药材粉和小节状中的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成分小样品实验研究,确立了超声提取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探讨了超声对提取小批量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影响,并进行了液相色图谱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可用于医药工业大生产的提取工艺,所提得的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成分与浸泡提取法所得结果比较,结构未变,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提取最佳条件为用体积分数为90%、料液比为1∶5的乙醇,超声提取45 min.应用此方法提取,丹参药材中的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含量分别可达0.285 6%和0.355 5%.  相似文献   

20.
加香杀菌挺括剂是一种用于多种纺织物和成衣的多功能整理剂.它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利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加热时可成膜,见水又复溶的特性,制得新型挺括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