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菇杏保健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灵芝和金针菇子实体或经深层发酵培养的菌丝体和发酵液的有效成分配入包核杏或杏干中,研制出具有保健作用和风味独特的食品——菇灵杏和菇灵否肉,并对产品的研制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古尼虫草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古尼虫草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以马铃薯20%,蛋白胨1%,葡萄糖2%.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05%和0.1%为最佳发酵培养基.种子摇床培养条件为:温度25~26℃,转速150r/min,pH6.5,摇床振荡培养120h,20L发酵罐中最佳发酵周期为66h。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应用广泛,本文对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所发生的酸碱反应、水解反应、氧还反应、沉淀的形成以及温度、溶剂、p H值等外加因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甘肃地区采摘的冬虫夏草子座和内核菌上经组织分离得到冬虫夏草菌,经形态学鉴定为中国被毛孢,利用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结果表明:温度18℃、溶氧量160 r/min、接种量10%、pH自然;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0 g/L、蚕蛹粉20 g/L、KH2PO4 1.0 g/L、MgSO4·7H2O 0.9 g/L,2 g/L(NH4)2SO4+0.1 g/L VB1,发酵8天可得菌丝体产率为17.36 g/L.  相似文献   

5.
以榆耳液体发酵菌丝体为原料,比较研究水提法、酶法和超声波法提取榆耳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结果表明,水提法提取率最低,为3.47%;其次是超声波法,提取率为3.92%;酶法提取率最高,为4.70%.酶法提取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可显著提高榆耳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中宁枸杞种植基地的国杞天香为原料,发酵过程中对初始糖量、SO2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 H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生产的枸杞果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初始糖量20%、SO2添加量80mg/L、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9d、p H4.5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一、科技统计指标发展概述科技统计和指标的发展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发达国家的科技统计和指标研究以RD测度为起点,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受到广泛关注。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各国对技术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政策逐渐演变为创新政策。为了满足对创新理论和政策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木霉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产物对豇豆苗期立枯病菌进行了离体抑菌、田间浸种防病试验.结果表明,该发酵产物对病原菌具有抗菌作用,使病菌菌丝原生质浓缩、外渗,菌丝体断裂、消解;经发酵液浸种处理的豇豆幼苗在人工接种立枯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立枯病发病率也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5.66%.  相似文献   

9.
语音识别技术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音识别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AT&T贝尔实验室的Audry系统,它是第一个可以识别十个英文数字的语音识别系统。实验室语音识别研究的巨大突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小词汇量的识别系统具备了较高的识别率。同时,人们终于在实验室突破了大词汇量、连续语音和非特定人这三大障碍,第一次把这三个特性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中。语音识别技术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半导体技术、软件技术和存储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语音识别技术的第一次发展语音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如IBM、苹果、AT&T和NTT都对语…  相似文献   

10.
发酵脱胶是保证咖啡质量,提升咖啡口味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最终咖啡品质的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咖啡的发酵环节研究设计了一种发酵机,提高了发酵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扩大了咖啡产能,更保证了发酵质量,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我国、栽培食用菌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但都是采用天然接种和固体菌种。八十年代中期,随着食用菌事业的突飞猛进,广大茹农对菌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不少地区积极研制食用菌的液体菌种。所谓液体菌种就是通过深层发酵的方法来生产食用菌菌丝体。与传统的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生产周期短,液体菌种生产周期3—7天,传统的固体菌种则要30—60天,仅为固体菌种的1╱8-1╱10。 2 菌龄一致,生长势强,生产传统的固体菌种,常常是下边没长满,上边已老化,甚至出菇,液体菌种至多相差3—5天。而且菌种正处于对数生长期。  相似文献   

12.
<正>可靠度理论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了前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  相似文献   

13.
医用多媒体诊断源于医学影像存储与归档系统(PACS),PACS的概念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PACS的想法主要是由两个主要因素引起的:一是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设备等的产生使得医学影像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容量数字信息的存储、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经陆续建立起一些实用的PACS.  相似文献   

14.
可靠度理论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采用了前苏联提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20世纪60年代,土木工程界广泛开展结构安全度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水煤浆是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具有燃烧效率高、负荷易调控、节能和保护环境等优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学者对水煤浆技术进行了广泛地开发与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笔者就水煤浆性质和煤特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简要阐述,对改善煤的成浆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一、河南省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现状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也较早,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河南省各地区就发展了地埋混凝土管道;20世纪70年代后期,河南省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进行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试验;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开始大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术进步推动远程课程资源的演变1.函授教育。函授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我国的函授教育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大学为先驱的普通高校所创建的函授部和函授学院。2.广播电视教育。广播电视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  相似文献   

18.
陈军 《河南科技》2011,(4):49-50
<正>连续采煤机于20世纪40年代在欧美出现,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房柱式开采和残留煤的回收,现在已成为长壁高效综采工作面准备巷道的主要掘进设备。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引进,近几年开始自行研制改进。连采掘进技术是以连续采煤机为龙头,掘进与支护平行作业的掘进工艺,掘进时一般采用双巷或三巷掘进。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制约我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因素 1.信息指数方式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人类近几十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马克思时代,信息量倍增的周期大约需要50年;20世纪70年代,这一周期为5~7年;20世纪80年代,缩短到20个月;进入20世纪90年代,只需短短的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统计资料,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重要节点城市--福州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其经历一段波动发展后平稳增长;并探讨了福州城市中心性波动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福州城市中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