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同宾的《皇天后土》不仅在他的整个散文创作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而且以其内涵的深厚、形式的新颖在新时期散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周同宾写农民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 ,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革 ,具有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同宾的《皇天后土》不仅在他的整个散文创伤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以其内涵 的深厚,形式的新颖在新时期散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周同宾写农民的心理状态和生态羼,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具有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粗略梳理,并在散文观念的嬗变中对散文进行大体界定。从此出发,把这一地域性单一文体的流变放在新时期整体文学格局中去观照。结论是:新时期湖北散文既有开端的辉煌,也有泡沫繁荣背后的衰微。大体经历了沉默之后升腾,五世同堂的狂欢和众语喧哗中隐退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文学从复苏到繁荣、从探索到困惑,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显示鲜明的特点,在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新时期文学的三个特点、探索与失误、经验与教训,结合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实践,作了较翔实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小说、诗歌在新时期文学界的"轰动"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散文显得有些"萧条"。这一方面是由于散文是最具边缘性的文体,不太可能像其他文体一样不断花样翻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散文身上因袭的传统重负较多,前进的步伐显得较为缓慢。不过,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转型,散文也曾一度成为文学的中心,掀起过强劲的"散文热",虽然时间不长,但从"本体回归"到"异向分流",仍能让我们看到散文写作开拓的新路,以及此间在散文文体、语言中孕育革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空间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与文化语境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文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从惯性写作到自觉写作,从一元到多元、从中心到边缘、从浮躁到放松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城市文学研究经历了1983、1986、2004年三次有意识的倡导和铺垫,以1998、2004、2006年为中轴线形成三次小高潮。在对城市文学的研究中,宏观性研究相对丰富、深入,小说次之,诗歌研究薄弱,散文、戏剧研究严重滞后。新时期城市文学的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城市文学研究领域期待富有创新性、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贾西里亚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主要是半岛的纳季德、希贾兹地区,以及半岛北部的沙漠地区。这一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歌和散文。由于没有书本的记载,诗歌和散文专靠口耳相传的形式完成传播。该文旨在通过阿拉伯贾西里亚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分析该时期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散文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但在当代,深入研究从而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下困境:古代散文在当代被恶搞成一种后现代风格的模仿式戏谑文体;当代散文的创作和古代散文的创作较少直接关联;古代散文在当代的传播缺少电影、电视等大众化的媒介形式;古代散文在当代的传播形式主要是图书;散文在古今中西均以理性、智慧、反思甚至论辩为特点,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背道而驰;当代的古代散文研究缺少与西方文论的双向传播;从修辞学角度入手研究古代散文可能滑向功利主义,这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相悖。  相似文献   

10.
房明远 《科技资讯》2008,(8):189-189
当代散文,以简短精悍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把情感美、哲理美、自然美、意境美等融合起来,抒写心态性灵,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体验,用以陶冶性情,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文学样式。本文从美学视角分析了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努力的使散文翻译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与纸媒体传播方式下的传统散文相比,短信散文从构思、立意到文体风格上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这是散文在新媒体传播形式下的又一次更新,也是短信散文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和散文家,散文成为中国文坛的重要支柱之一.新时期散文创作把传统散文的优秀品质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在表现空间和表现技巧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拓展;在主体意识的思性、行文技巧的诗性、个人风格的鲜明性等方面都表现出锐意创新的尝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部散文魅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散文以其磅礴大气的风格、深邃凝重的意蕴、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有生命意识、文化色彩、历史深度的精神内涵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得益于她秉承并发扬了中国西部文学的创作主旨,对应了我国当前的时代精神;也得益于西部自然、历史、文化的滋养;诚然,与西部作家深厚的创作功力、严肃的创作姿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文诗既不是诗的散文 ,也不是散文的诗 ,散文诗是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特殊性的文体形式 ,有它自身的外在形式、内在本质、内容表现特征、结构特征、表现特征、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更具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6.
历代赋各有特点,各有擅场。宋赋各体(骚体赋、大赋、骈赋、文赋)兼备,而文赋则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宋代文赋作家远绍古赋,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本文对文赋在北宋阶段的产生、定型、发展过程作了概括性的梳理,并对各个文赋作家的文赋风格予以探析,也对文赋产生的原因及在赋史上的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散体大赋《二京赋》与抒情小赋《归田赋》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作品。从大赋到小赋,从写都市到写田园,张衡完成了汉代赋作从文体到题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换。通过研究这两个转换,可以发现汉帝国由盛到衰的过程中赋家心态和儒家精神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空山灵雨》的佛学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具有浓郁的佛学色彩。佛教“苦谛”观、“涅槃最乐”、“普渡众生”等思想在其中都有反映。当然作者结合人生的探索对这些思想进行了必要的扬弃和转换。作品讲求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情浓于中而质朴于表,语言也有佛教化倾向,形成了清新明慧、奇异迷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在苏轼大量的散文作品中,有一类“哀祭文”多年来不太为人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少。本文拟从苏轼“哀祭文”的情韵流变、情感意绪角度,去评析其作为古代应用文体的独特审美价值。苏轼“哀祭文”既是北宋散文的一朵奇花,也是古代散文中的“至情至性,呕心泣血”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检索梁以前弹文基础上,以任日方《奏弹刘整》、沈约《奏弹王源》为例,辨析古弹文格式,特别考辨其中即主成词的正确性,并分析古弹文格式一直不够严谨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