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生态系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态健康研究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针对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变化,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共22个指标构建了南昌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2007-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在2007-2011年不断改善,但于2011年后,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南昌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逐步增大;研究期间影响南昌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主导因素是生态压力指数指标,其次为生态状态指数指标;在具体障碍度指标里,影响南昌市生态安全的主要有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化水平、建设用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纵向岭谷区地势曲线图谱及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地貌是区域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地貌特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图谱作为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在地学相关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针对纵向岭谷区典型南北走向山系河谷特点,收集该地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与遥感数据,通过综合运用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获得系列地貌信息图谱,基此对纵向岭谷区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纵向岭谷区不同纬度断面的地貌剖面均表现出地表形态起伏变化大、地表切割强烈、坡度陡、地貌形态结构复杂的总体特点,但由于所处纬向地带不同,各断面也存在明显地貌特征差异;另外,由北向南,纵向岭谷区总体地势具有显著急剧下降特点,地表形态复杂度出现两级阶梯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青岛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地理空间分区。其目的是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重要地区,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以青岛市域尺度生态系统为对象,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综合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岛市生态系统叠加影响,形成了青岛市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青岛分为“三区一线”,24个生态功能亚区,为制定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REA)的方法与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是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在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以AHP方法为基础的综合模式法,对区域不同环境要素状况和区域综合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并基于区域环境评价特点,在景观尺度上,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流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格局进行评价,两种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验证,以求得区域环境评价的可靠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流域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以及合理的保护与综合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的问题,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该流域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根据生态安全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构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并用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论 认为:经济活动因子和荒漠化因子共同制约着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发展程度;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状况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水平表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程度相仿;十户滩-安集海盐渍化防治区的盐渍化问题十分严重,应尽快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研究为玛纳斯河流域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且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DPSIR的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安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定量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研究国内外进展和研究区情况的基础上,基于DPSIR模型框架建立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湖流域(黄山区)生态安全指数为3.80/5(2012年),生态安全现状良好,影响太平湖生态安全的因素主要为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持续增加的人口"驱动力".为降低生态风险,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规划,增加环保投入,建立监管机制,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对太平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估,为太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和分析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 引进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 得到以下结论: ( 1) 江苏省11 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出现年份不一致,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2)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趋好; ( 3) 江苏省11 个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驱动力是不同的, 存在客观差异; ( 4) 整体而言, 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 其次是人口的增长与人地矛盾的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8.
在对土地生态环境综合分析与评价及其基本目标设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绵阳市区域概况分析,建立绵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绵阳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论认为,研究区内涪城区,游仙区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其他县市均处于稍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确定水土保持整治区域,引入小流域生态安全健康状况为水土保持整治区域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采用相对熵原理将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与熵权法(Entropy)耦合得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关联度来表征不同年份间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次序,通过雷达图分析导致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的内在缘由,以此给出小流域整治的主要目标因素和方向.结果表明:阳春小流域1960年至2017年生态安全状况指数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然后再上升的总体趋势,生态安全状况由相对稳定过渡到良好状态,再逐渐接近良性循环,有望一直维持在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实例证明,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可为科学决策小流域是否到达整治条件的评审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基于经济-环境、海洋灾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近20a来,中国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1999—2018年间,中国沿海地区整体安全状态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的变化阶段.中国沿海地区20a来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走势在研究时间段的前10a间变化较为剧烈,后10a逐渐趋稳.(2)空间尺度上,各地区20a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变化情况各有不同.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北省、海南省的生态安全状况已符合"良好"标准;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福建省、山东省符合"一般"标准;而浙江省、广东省生态安全状况属于"较差"标准.(3)各分项指数时空分析表明,经济-环境指数是对生态安全影响最突出的因素,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1.
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综述了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包括环境资源安全、生物与生态系统安全和自然与社会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有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体系的生态安全两方面,每一方面包含了多重尺度.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空间若干层次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生物尺度对应了生物的不同层次,包括生物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景观、陆(地)海(洋)生态及人类生态.其中的任一生态层次出现损害、退化、胁迫,都可以说是该层次的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同层次的生物生态安全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往往是低尺度的生态不安全,影响高尺度的生态不安全.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框架的甘肃省环县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退化区甘肃环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划分安全等级,对2005-2016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生态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适用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②2005-2016年期间,环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逐渐提高,生态功能有所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经历了"恶化-敏感-安全"的演变过程.③单项指标的变化表明环县2005-2016年间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年降水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变化明显,是影响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今后在加强对耕地数量保护的同时,应采取休耕等耕地休养方式加强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建设与维护,致力于耕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促进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高效地改善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环境,基于AHP技术的支持,选取研究区域经济生态安全系统、自然生态安全系统、社会生态安全系统中的15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克孜勒苏河流域2008-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安全处于上升状态,增长情况并不明显。预测至2020年克孜勒苏河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处于较安全状态,但是并未达到安全状态。从戈壁产业和天然草场保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垫江县生态安全状况,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模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可拓云模型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评价垫江县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并对其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垫江县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高,2008-2010年、2012-2015年皆处于蓝色预警状态,但发展趋势呈下滑状态;(2)在影响垫江县生态安全的指标中,人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投入强度、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的变化最为剧烈;(3)预测2020年垫江县的生态安全处于为黄色预警状态,人口和环保投入强度将成为影响垫江县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可见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能为垫江县的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对垫江县生态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层次分析法的改进, 采用构建三标度(0, 1, 2)矩阵的方法, 构建3个层次、24个指标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 对邢台市水环境生态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判别, 对水环境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在24个评价指标中, 污水处理率、年降水量、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列权重在前5位; 2006-2015年邢台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在0.36~0.63之间, 水环境生态安全处于一般状态和较差状态, 安全形势严峻。对邢台市水环境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为具有类似自然条件的地区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为例,在界定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由22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土地生态综合安全状况在2000年属于"敏感级",在2004年属于"风险级",均处于"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口增长过快、土地污染、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安全域的观点分析电力系统行为的方法,是与现在广泛使用的逐点法所不同的一种新方法。安全域的研究将导至对电力系统行为更深刻的认识,并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提供全新的方法论。本文主要研究建立电力系统无功静态安全域的直接法,由仿射变换的性质导出了这个域。同时提出了减小其保守性的方法。并以9结点网络为例,计算了无功静态安全域。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以河北省为例,在界定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依据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一般性指标体系, 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由22项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土地生态安全模型对该区2000 年和2004 年的土地生态综合安全值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土地生态综合安全状况在2000年属于“敏感级”,在2004年属于“风险级”,均处于“不安全”状态,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人口增长过快、土地污染、滥垦、滥伐、过度放牧以及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是导致该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巴里坤湖流域面临的湖泊萎缩、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巴里坤湖流域2006-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自然生态安全系统指标的快速下降,该流域生态安全长期处于下降状态;预测今后该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下降,2020年甚至接近很不安全状态。若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将对巴里坤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