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基于时分双工的大规模天线阵系统中,导频污染是阻碍实现高频谱效率、高吞吐率的最主要瓶颈之一.传统的单长度导频机制使得用户受到所有相邻小区非正交导频序列用户的干扰,进而加重导频污染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多长度导频机制(MLPS),使得目标小区各用户的导频长度可以更加接近其最优导频长度,从而减弱导频污染对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升吞吐率的目的.首先,利用Monte-Carlo仿真观察出系统内各用户最优导频长度的分布情况.然后,基于多长度导频机制带来的不同长度导频间干扰与导频-数据干扰,给出一种可行的导频设计准则和两种时分双工时序策略,分别用于消除以上两类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单长度导频机制,多长度导频机制在上行、下行吞吐率上分别有18%与20%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蜂窝系统中导频稀缺和边缘用户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提升导频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不同的环区内设计各自的导频复用程度来实现.有别于传统的扇区划分,以基站与用户终端的距离为指标划分出若干环区,使小区中心用户与边缘用户有明晰的区隔.一方面利用高复用因子提高小区中心区域的导频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低复用因子保证边缘用户的通信质量.环区划分所对应的导频微观复用是以小区为单位的宏观复用的补充,两种复用模式结合成双维度导频复用,使导频复用程度的调节更精细,易于实现用户容量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优势,并显示出在导频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双维度导频复用在增大用户承载量的同时能降低来自邻近小区的导频污染.  相似文献   

3.
单载波系统中的隐藏导频信道估计算法不适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OFDM系统的隐藏导频估计算法.该算法将导频信号叠加在时域信号之上,提高了有效数据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使用相同导频功率的情况下节约系统的有效带宽.  相似文献   

4.
杨芳 《科技信息》2012,(16):255-256
软切换技术是蜂窝移动网络的特点之一,被用于保证无线资源在小区内和小区间变换时的连续性。由于关系到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所以对于CDMA移动通信系统而言,软切换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区边界处的呼叫服务质量,并且还与网络的负载情况有紧密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CDMA的软切换技术特点和软切换的基本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导频加入门限、导频丢弃门限、导频比较门限、导频丢弃定时门限等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静  刘义 《科技信息》2012,(36):I0089-I0090
目前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都是针对满足二维奈奎斯特准则的规则导频点阵而设计的。如果奈奎斯特准则被违反.或者导频分布构成不规则的点阵,这些基于规则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不再适用。针对此情形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不规则采样技术的基于不规则导频分布的算法进行信道估计。该算法先利用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导频位置的信道信息,再利用合适的权及块状托普利兹矩阵,通过共轭梯度迭代算法获得整个信道信息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移动通信的用户和业务量持续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导频资源的发掘量却相对极其有限. 针对大多数场景中导频稀缺、利用率亟待提高的需求,以传统的大尺度复用为基础提出一种小尺度复用方法,将小区划分为若干环区;同时打破同一小区内复用因子一致的限制,依照不同环区的覆盖为用户分配不同的复用因子. 为降低干扰的负面影响,小区边缘用户比小区中心用户拥有更低的复用因子,而小区中心用户的高程度复用则有效地节省了导频资源. 小尺度的导频分配机制虽然比大尺度复杂,但它能更科学地平衡不同用户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导频消耗,也能根据用户量更细致地调整导频复用的程度. 仿真结果表明,小尺度复用充分利用了各复用因子的特性,随用户的增减进行自适应的环区调整和复用因子重配,有效改善了导频复用的效果. 仿真中体现的部分系统配置或外在因素对通信指标的影响,为小尺度复用提供了实际应用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遭受严重的导频污染,由此提出一种新的导频污染降低策略。根据大尺度衰落系数将小区内用户划分为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中心用户复用相同的一组导频序列,边缘用户使用相互正交的导频序列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每个小区多用户的上行可达和速率,降低系统中的导频污染。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大规模MIMO信道压缩反馈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MIMO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频设计的压缩反馈算法.基站通过对发送相关矩阵的平方根进行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mposition,EVD)得到稀疏基;根据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LS)设计出导频矩阵;根据该导频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导频设计的压缩反馈算法.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低的反馈量获取较高的CSI反馈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遗传算法的OFDM系统导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OFDM系统中虚载波破坏等间隔等功率导频最优性的情况,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OFDM系统的导频信号.在给定导频个数的情况下,首先推导了最小二乘准则下信道估计均方误差(MSE)的一个上界,然后将其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导频的位置和功率进行优化.该适应度函数可有效逼近信道估计的MSE,且无需矩阵求逆运算.仿真结果表明:给定导频功率,导频位置的选取对MSE的影响较大;给定导频位置,导频功率对MSE的影响则相对较小;采用所提出算法设计的导频信号优于等间隔等功率的导频信号.  相似文献   

10.
在隐藏导频系统中,导频和数据的分离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而且分离的导频并不纯净.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双边偏差补偿信道估计方法,即:数据预先经过双边偏差补偿,使数据的均值为零并叠加导频信息,接收端用传统的均值方法就能分离出纯净的导频信息,由于使用更少的数据运载导频,所以减少了导频分离过程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双边偏差补偿信道估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误码率,减少计算量,在发射功率和峰均功率比方面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当基站不存在协作时,随着基站天线数的无限增加,快衰落效应和非相关噪声都能被平均掉,导频污染成为制约大规模MIMO系统性能的瓶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信道估计的导频污染消除方法,在时域信道冲击响应中通过DFT和IDFT变换把有用的信号长度之外的污染信号当成一个样本,利用有用信号之外的污染信号样本生成一个阀值,通过引入这个预设的判决阀值,筛选出有效的信道冲击响应,消除导频污染造成的干扰。改善了信道估计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环境下,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信道估计的精度,提高大规模MIMO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高正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961-1964,1985
在PIO研究中,拟线性的McRuer驾驶员模型,因其结构简单、能反映驾驶员基本的行为特性而被广泛采用,但在通常情况下,驾驶员的行为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而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精确地描述驾驶员的非线性特性。以某机为例,利用试飞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仿真运算,并用时域Neal-Smith(TDNS)准则对该飞机进行了PIO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与McRuer驾驶员模型相比,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好地逼近驾驶员特性,据此运用TDNS准则可以很好地对PIO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在超低空空投下滑阶段,容易出现驾驶员诱发振荡即PIO(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空投下滑拉平阶段产生PIO的主要致因,并建立含作动器速率限制的人机闭环系统,推导了闭环系统PIO发生的公式。基于同步和Neal-Smith驾驶员模型以及不同作动器速率饱和值运用描述函数法和GAP准则预测某型运输机PIO趋势。不同驾驶员模型PIO预测结果不同,同步驾驶员模型比Neal-Smith驾驶员模型仿真效果好,运用同步驾驶员模型进行预测,当驾驶员操纵增益绝对值大于11.5时,人机闭环系统失稳,容易产生PIO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若PIO是由驾驶员粗暴操纵所致,可通过减小操纵增益有效避免PIO的发生,在合理且允许范围内提高运输机舵机作动速率限制值可在一定程度避免PIO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预喷射控制算法在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喷射技术可以降低噪声和排放,是满足欧Ⅲ以上排放法规的主要解决途径之一。基于电控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柴油机进行研究,采用中断环方式实现预喷射控制算法,通过在DDC 2000电控单体泵柴油机上安装缸压传感器和喷油嘴端压力传感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上,采用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执行器驱动,能很好地实现预喷射并取得良好结果。该算法独立于硬件平台,可以用于电控单体泵柴油机和共轨柴油机的喷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电力物联网背景下的海量负荷数据进行精细化分析,从中提取用电模式,提出一种基于Hadoop分布式并行计算的混合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首先,基于时间维度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搭建“负荷特征提取器”;其次,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搭建“序列分类器”;最后,将该“混合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在Hadoop平台上搭建,实现算法的并行化运行,以适用于海量负荷曲线的高效辨识。使用标准时序数据与真实负荷数据测试该方法的分类性能,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经并行化处理后有效提高了负荷数据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序列含导频信号的宽带正交多码CDMA系统模型,利用混沌序列以及采用正交插入导频信号提高系统性能,并对此模型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用户多中继协作蜂窝网络最优功率和频谱共同分配问题,建立了基于发射功率向量和中继结点频谱分配向量为参数的网络最优功率和频谱最优化分配模型,应用罚函数法对提出的最优化分配模型进行求解,提出了一种多认知用户多中继协作蜂窝网络最优功率和频谱共同分配方法。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方法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分配方法能对发射功率和中继结点频谱进行最优分配,保障每个结点获得最优吞吐量的基础上最大化网络总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大流量方向控制阀的工作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对其先导阀的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采用二位三通双球式常闭型电磁阀,并将其插装在主阀阀体上.从而使其结构得到简化,性能得到提高,抗污染能力显著增强.本文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创新点进行了结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