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LRP-5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比分析了26例高分化、35例中分化、48例低分化胃癌及15例正常胃组织中LRP-5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LRP-5在中分化胃癌、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组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表明,LRP-5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胃癌组织(P0.05),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因素无关.提示LRP-5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分级和预后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38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在不同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型及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胃部疾病从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逐渐进展,以及胃癌TNM分期的增加,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降低,CD8+,CD25+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27例胃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最终78例完成本实验,其中51例患者术后胃癌复发或发生转移癌,27例未发生胃癌复发或转移癌.观察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的MMP-9的变化.发现胃癌术后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复发病例MMP-9水平则明显升高,与未复发病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5),达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4.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血清胃蛋白酶原(SPG)与胃癌的研究进展资料显示胃癌患者血清PG Ⅰ,PG Ⅰ/Ⅱ比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下降,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患者血清PG Ⅰ,PGⅡ明显升高.研究认为血清PG含量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淋巴结转移影响胃癌预后,惯常方法是依淋巴结所在部位划分转移级站,而这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实施。有必要寻求切实可行方法确定病期早晚。方法:≥D_2手术64例,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MP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区域淋巴结、正常胃黏膜中MMPs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胃黏膜比较,胃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有转移淋巴结组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患者5 a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患者5 a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异常表达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区域淋巴结组织中MMP-2表达异常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与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正常胃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48例胃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标记D2-40和CD105,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在胃癌组织内的VEGF,MVD,LVD较正常胃组织、不典型增生胃组织明显增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且高、中分化组LVD高于低分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在VEGF阳性组中的MVD计数明显高于在阴性组中的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LV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胃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VEGF和MVD、LVD的检测可作为胃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有完整淋巴结病理学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92例,全数淋巴结检查,参照Ueno等的研究判断肿瘤出芽.结果:本组92例共切除淋巴结3036枚,平均每例取约33枚,92例结直肠癌中有47例出芽.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程度(p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肿瘤出芽对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和91.11%.结论:通过HE染色,镜下检测结直肠癌中肿瘤有无出芽来判断局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快速确定结直肠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对及时辅助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李晓玲 《科技信息》2010,(8):I0340-I0340
目的:研究血清HTG结合131I全身显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随访诊断其复发和(或)转移的作用。方法:受检患者共137例,均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或(和)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接受相应剂量的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并定期随访。常规接受血清H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HTG与131I全身显像结果不一致的病人,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随访平均时间为(28±4)个月以确定结果。结果:应用血清HTG诊断复发与转移.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22%和63.4%。应用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609%,而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3.47%。结论:血清HTG测定和131IWBS联合检查的相符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有无复发或有无转移灶出现,不相符情况则有利于提高警惕,加强随访力度,对于减少误诊或漏诊以及131剂量的正确制订、提高PTC患者的生存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细胞核DNA倍体和颈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加深对影响鼻咽癌(NPC)预后因素的认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44例NPC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10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7例,非整倍体肿瘤(AT)17例;44例中,颈淋巴结转移35例,经放疗后3年追综观察,鼻咽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24例.将不同DNA倍体的NPC、颈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PC DNA倍体与转移之颈淋巴结及其大小无关;nDT和AT 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比率高于DT NPC;无颈淋巴结转移NPC,放疗后3年局部复发率与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无差别(P>0.05);与无颈淋巴结转移NPC相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后3年更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结论:NPC DNA 倍体与鼻咽局部预后关系较为密切,而颈部淋巴结情况则与远处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2.
蒲竞  王玉斌  崔兰兰 《甘肃科技》2011,27(17):171-174
胃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迅速增长.MSCT是临床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分期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存在局限性,也难以准确判断有无远处转移灶,而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C-erbB-2、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与乳腺癌超声征象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术前行乳腺彩超检查,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GCDFP-15、ER、PR、C-erbB-2、Her2/Neu的表达情况.结果 GCDFP-15蛋白阴性率为61.00%,ER为50.00%,PR为36.00%,C-erbB-2为62.00%,Her2/Neu为45.00%.有内部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2~3级、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GCDFP-15阴性率明显高于无内部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0~1级、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边缘毛刺征和周围高回声晕象的乳腺癌患者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边缘毛刺征和周围高回声晕象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r2/Neu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内部微小钙化、血流显像分级0~1级、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GCDFP-15、ER、PR、C-erbB-2、Her2/Neu表达与超声征象密切相关,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胃腺癌细胞DNA倍体平均含量、细胞增殖状况,评估其与胃腺癌淋巴结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关系。方法:收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腺癌标本69例,经Feulgen染色,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胃腺癌细胞DNA倍体平均含量、细胞增殖状况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其与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N_0、N_1、N_2、N_3组胃腺癌细胞DNA异倍体平均含量、增殖期细胞数量随淋巴结转移数目增高而依次升高,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淋巴结个数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腺癌细胞DNA异倍体含量高、进入S/G2/M期细胞多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且与胃腺癌UICC/AJCC的淋巴结转移分期呈正相关,评估胃腺癌细胞增殖、DNA倍体状况对提示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 或D3 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 ,全数摘取淋巴结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 ,按 1997年修订的 5thTNM分期判断预后。结果 :32例共取淋巴结 2 0 15枚 ,平均 6 3枚 /例。近端胃切除 5 7枚 /例 ,全胃切除 70枚 /例。按新的分期 ,N1、N2 、N3 病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46 %、11.0 5 %、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的扩大 ,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 ,新的定量N分期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9%,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 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授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N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的影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53例接受131I 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48例和转移灶治疗5例)在给予74 MBq(诊断剂量) 131I 2~3 d 后进行全身显像;给予治疗剂量131I 7~10 d 后,用相同的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 给予治疗剂量3~6个月后进行131I随访全身显像,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48例接受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中, 3~6个月后进行131I全身显像随访,甲状腺一次完全去除率为91.7% (44/48),其中3例在完全去除后发现新功能性转移灶; 8.3% (4/48)未获完全去除.在5例接受131I转移灶治疗患者中, 131I全身显像随访显示功能性转移灶(如颈部淋巴结)消失, 肺和骨转移灶减少.结论:131I全身显像是评价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灶131I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胃癌手术前行CT检查临床分期对判断能否手术及手术预后评价的作用,对46例确诊胃癌的患者术前CT检查,CT诊断的结果与术中观察、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对进展期胃癌原发灶的诊断准确,转移灶检出灵敏度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较高。因此,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指导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及高频彩色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甲状腺癌,回顾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着重分析甲状腺肿块内部回声的特点、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钙化、有无包膜和肿块彩色血流丰富程度、频谱多普勒中的多项测量指标的变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57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实性低回声结节42例,囊实性混合结节15例,结节边界不清晰33例,结节中有砂砾样钙化灶3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51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出结节内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二维声像图及CDFI表现,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