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贺作为中唐时期声名卓著的诗人,其诗歌以怪异著称,诗中充满想象,诗意隐晦难解。这是诗人在险恶的社会生活和苦闷的精神压抑下,不得已而选择的一种表达方式。如《马诗》就是诗人借咏马来隐喻自己的贵质高才,含蓄抒发自己的讥刺之情,对其诗歌的“荒诞怪异”应加以全面考虑,才能真正理解其诗其情。  相似文献   

2.
苏颋是初盛唐之交的重要诗人,他和闻名于时的张说一起被誉为“燕许大手笔”。其入蜀诗是指他被罢相后,远赴益州期间所作的诗歌,由于暂时脱离了宫廷环境,这些诗歌写得纯净、流利、有所兴寄,体现了初盛唐诗歌交替转换的痕迹,跃动着文学新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贾岛是中晚唐之际以五言律诗表现山水隐逸题材的代表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源远流长的"清淡诗派"中应有一席之地。贾岛的五律创作对清淡诗风的艺术传统既有承续又有新变,也是对王维在清淡诗风传统中所确立的艺术范式的发展和新变。贾岛诗歌在晚唐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声势浩大的追随。因此,贾岛及其后继者构成了中晚唐诗坛王维诗歌的主要接受群体。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2,(2):71-77
杜甫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诗篇,而亲情诗在其整体诗歌创作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诗歌中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诗经》早已有之,至杜甫则将诗歌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亲情诗中尤为突出,主要以日常语的运用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来展现。随着宋代诗人对杜甫的推崇,使得这种写法对有宋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加注重日常生活题材的书写。  相似文献   

5.
卞之琳是30年代接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最深广的诗人之一,他融古化欧,善于把握中西诗歌中的相通特质,并将其诗歌进行智性的选择与转化,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拗字格法,由唐代的杜甫到宋代的黄庭坚,逐渐成为律诗创作中极为重要的格法之一。方回在前人创作及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在《瀛奎律髓》一书中对其专门总结研究,并以此为纽带建构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武器批评宋末元初盛行的晚唐诗风。  相似文献   

7.
在蒙元时期被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陆续签发来华的数以千万计的西域回回人,在实现自身华化的过程中,汇合唐宋以来众多“土生蕃客”的后裔,共同形成了一个中华穆斯林的庞大群体,即中国的回回民族。元代的回回诗人,以自己别开生面的多样化的文学创作,赢得了中国各族文人学士的关注和称赞。他们以各自的审美情趣,率真地进行着颇具特色的山水吟唱:有高克恭的自得天趣(《房山集》),有萨都剌的自语怀抱(《雁门集》),有马祖常的自品物色(《石田集》),有迺贤的自绘游踪(《金台集》)……他们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山水吟唱,向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奉献上一份极为厚重的见面礼。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诗坛,“同光体”诗派及诗人作品多为人所垢病,原因是多方面的。陈宝琛作为“同光体”闽派的扛鼎诗人,其《沧趣楼诗集》中裒集的近800首诗作,问津者少,论者盖鲜见。探讨前清遗老陈宝琛对民国和伪满的立场、态度以及诗作的审美价值是敏感而又必须面对的课题,它是总体评价陈宝琛诗歌作品思想艺术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诗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的底蕴深厚,魅力无穷,即使极力推崇西方文学、极欲打倒传统的新潮派诗人,也仍旧摆脱不了传统诗词的影响。因此,近百年来中华诗词在顽强地坚守,在曲折中前进,不断有杰出诗家和优秀作品问世。中华诗词事实上已经成为与时俱进的新诗词,包括古风、歌行、律诗、绝句、词、散曲,这些古老的形式,都焕发了新的生机,足可与自由体的新诗争芳斗艳。广大诗人可以用自己适宜的表达方式,去创作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各种体式的诗歌作品。重新确认中华诗词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流派的角度对宋末元初的诗坛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宋末元初的诗歌创作在表现出繁荣风貌的同时,又分别流衍着江西诗派、四灵诗派、江湖诗派及理学家的诗风。另外,在地域差异及易代之际的政治背景下,诗坛还表现出南北诗风的不同。从中既可看出宋诗风格的继续流衍,同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也恰恰暴露出诗歌创作的一些不足。因此,诗学思想的重新建构成为了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的格律由六朝发展到唐初已趋成熟,而于杜甫等大诗人手中登峰造极,此后一千多年汉语诗歌的格律基本沿袭未改。与此同时,古体诗歌也一直获得诗人们的青睐,得以延续与发展。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区分,本来是很明晰的,但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并不一定严守这种区分,中唐诗人刘长卿即是一例,细读其五言诗,确能发现不同一般的诗体。本文即对此特殊诗体试作论述,并用之于文献的校勘。而文体或诗体的研究,作为文学研究的本质,其研究价值及有待开拓的空间,于此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刘克庄诗歌的独创性。在思想上,他的诗贴近现实,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敏感,在艺术上,他师法四灵,却又不拘一格,不断寻求超越。这些方面,在同时江湖诗人中,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14.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其现存诗文中,始终充溢着忧愁悲苦的孤独寂寞之气。通过对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统计,并与《广韵》进行比较,得出其诗歌用韵特点,即卢照邻诗歌用韵中同用独用与《广韵》中同用独用基本相同,且卢诗严格遵守四声分押,韵摄之间界限分明,没有跨摄押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普拉斯是美国自白派诗人中最富才情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爸爸》以其立体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富有深刻的历史化内涵。诗人将其独特的个人经历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一幅悲壮的历史画面。诗歌描述的是一个赋予多重身份的“爸爸”:爸爸、丈夫和男性代表。诗人通过对传统父权、夫权和男权制社会的疯狂颠覆而赢得女性主体意识回归。应当从精神分析、人物原型批评等角度对诗歌的颠覆性主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惠特曼对近代诗歌的冲击与影响不亚于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他超凡脱俗地对长期沉淀着西方文化的意象进行更新,从而形成了世界近代诗歌史上强烈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17.
赵朴初先生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其旧体诗词曲创作,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成就.在思想内容上,大都反映了新时代的新事物和新思想;在艺术形式上更有显著的继承和创新.其创作理论和实践为中国诗歌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东阳的诗歌既有台阁体的面貌,也展现出其创作的转向,诗风渐趋沉郁、硬瘦,宗杜是他重要的诗歌主张。李东阳的诗歌创作中还有一种倾向,即欣赏、学习宋代诗人,李东阳的诗学主张兼顾宋诗,而他作于不同年代的两批集句诗则印证了其宗宋的诗学观念,说明其创作转向宗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刘将孙简谱     
刘将孙,宋末元初著名诗人、词人和学者。生于1257年,卒年约在1325年前后。学博而文畅,名重艺林。其词叙事婉曲,善言情。尝为延平、临汀、洪州教官、光泽主簿。著有《养吾斋集》三十二卷。然而其生平事迹尚无文探讨,兹据勾稽所得,试对其生平行事作系年考证,以作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南宋词整体评价不高,某些论者指其为“偏见”。然而,在这种“偏见”背后,隐藏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所秉持的观念,体现了他在文学评论中的文化眼光和文化选择:即以诗歌为北方文化的产物,把“北方的感情”作为诗歌的基础,强调积极入世、改造社会的精神和热情,特别推重融合了“北方人之感情”和“南方人之想象”的作家作品。因此,他的这种词学观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