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刘莉芳 《科技信息》2009,(2):288-288
本文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粮食储备状态,提出河南省粮食安全检测预警的应对预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河南省建立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及类型差异,并分析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和预测了福建省粮食需求情况,并对粮食需求消费影响因子进行探讨。再次,采用灰色预测法从粮食供给总产量、消费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并评价了福建省粮食安全形势。最后,在构建和完善福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任务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严格保护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彭俊杰 《创新科技》2019,19(10):62-69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强调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产业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割裂,既相互竞争、相互约束,又相互促进。随着"北雁南飞"人口大规模流动新趋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以及气候、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加剧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新时代下应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稳定持续发展新格局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等路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设立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应对国际粮食问题,实现国内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和耕地资源面临压力基础上,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提出了在东北平原等粮食生产基地设立8亿亩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方案,以便为国家的生存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朱万军 《科技信息》2007,(28):28-28
目前中国粮食储备包括中央、地方和农村储备。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意义上讲,因为有半数以上的粮食仍储存在农户手中,农户储粮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保粮食手段落后,特别是农户存粮批量少,品种多,增加了储粮管理上的难度,因而损失相当严重,主要有虫害损失、霉变损失、鼠雀危害。据报道,由于农村存储条件差、储粮技术落后等原因,受虫,霉变、鼠害等造成的损失率在8%-12%,有些地区高达30%。但有关中国农户储粮损失率的报道数据差别很大,主要原因是损失调查统计的方法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现有国内外农户储粮损失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虫鼠害、散落各项损失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评介,希望能对建立中国农户储粮损失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评介,希望能对建立中国农户储粮损失评估方法的标准化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我国是世界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本文对粮食安全概念、含义﹑内容及衡量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讨了国内外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运用综合手段,解决粮食安全压力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构筑耕地资源保护机制,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四是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五是搞好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阐述农业科技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科技问题及其创新基本目标,强调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重视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并提出“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的发展思路和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发展海洋渔业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时期粮食安全的涵义以及海洋渔业在质量以及数量上对于粮食安全的贡献。海洋渔业不仅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质量优等、数量可观的水产品,在拓展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粮食安全涵义、拓展农业资源及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粮食利用率和水产品需求与供给四个角度分析了海洋渔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性,并从保障粮食安全角度给出了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晶粒长大机制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平面三角形点阵及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二维多晶粒的长大规律。对晶粒形貌与其生长动力学的分析表明,晶粒正常长大过程是按Monte Carlo机制进行的,淬态时的生长指数模拟值为0.45。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岩相分析和扫描电镜手段对破碎后的磨料内部结构和裂面形貌进行了分析,把裂面形貌区分为五种类型。利用矿物结晶学和断裂力学理论解释了磨料内部缺陷对磨料破碎过程及破碎强度的影响,相应五种裂面提出了五种破碎模型,并对磨料破碎的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速单颗磨粒磨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进行了单颗磨粒高速磨削45钢、20Cr钢和典型难磨材料钛合金TC4和GH4169高温合金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45钢和20Cr钢,高速条件下单颗磨粒磨削的比磨削能显著低于比熔化能·发现了国外一些学者提出的钢铁材料的最低比磨削能约束于材料比熔化能假设的例外·高速磨削四种材料均表现出尺寸效应·采用高速磨削,对改善磨粒的切削状态,降低比磨削能是非常有利的·在磨削钛合金TC4和高温合金GH4169时,易发生金属粘附·锆刚玉磨削钛合金TC4比磨削高温合金GH4169的粘附严重·高速下金属粘附作用减轻·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运动学原理,对双向运输筛分机物料的松散技术、透筛技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运用实物实测试验的方法验证了筛分分级效果。该技术将筛分分级置于运输途中完成,将传统技术中运输和筛分两个截然不同的工序合并为一体,不仅起到经济、节能效果,而且加工能力、筛分质量、适用范围较传统技术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轴流脱粒的小型悬挂谷物联合收割机风筛式清选装置的流场分布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高速摄影显示其清选过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装置的清选机理及物料运动规律.通过对比试验和旋转回归试验,阐明了其结构和运动参数及物料状态对各项清选指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较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6.
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锰钢晶粒细化机理的结果表明:在中锰钢中加入0.232%Nb和0.048%N,钢中可形成NbN和Nb_2C等化合物,它们可作为非自发结晶核心。这些晶核满足热力学及晶面条件,并在电镜下得到证实,从而使钢的晶粒度由原来的1~2级细化到6~7级,机械性能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新型移动式颗粒床除尘器的技术进步、除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获得的低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浴淬火热处理可以实现样品的快速、均匀加热,与常规的热处理条件相比,由于加热速度快、保温时间短,在材料完全奥氏体化初期或接近完全奥氏体化情况下,奥氏体晶粒还未长大,通过淬火得到较为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可以获得力学性能优良的马氏体钢.通过优化的热处理参数可以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提高10%以上.其中盐浴淬火在930℃×20s工艺下,抗拉强度达到1488GPa,延伸率为76%.  相似文献   

19.
含铝高速钢中奥氏体非均匀长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2AI和M2高速钢经一次和二次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和未溶碳化物的定量研究表明,在高温r/f比值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淬火前原始组织的差别,可发生正常(均匀)和异常(非均匀)两类长大。根据异常粗晶形成初期的组织观察,提出了“连续-非连续”再结晶模式和“合并—推移”式的生长机制。提出了减轻或消除M2AI钢混晶的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研究原子尺度晶界迁移和移动机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归纳了晶界迁移机制的理论模型、晶界迁移机制的原子尺度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晶界移动机制的原子尺度计算机模拟研究,讨论了各种晶界运动机制的优点和不足,并展望了材料中晶界运动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