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就有强调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补充与融合的传统,即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司空图为神韵派诗论的开创者,他的诗歌理论以道家美学为基础。而“中国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流派当然是‘南宗文人画”。南宗文人画亦以庄禅美学为其艺术理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观照陈师曾的绘画实践,其作品已绝少传统文人画耽于隐逸的出世倾向,总体上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也蕴含了陈师曾对人生、对世事、对生活在下层的平民百姓深切的关怀,体现了陈师曾积极入世、热爱生活、关心国计民生的现代知识分子情怀,说明陈师曾理论与实践相互砥砺,也是其文人画理论与美术创新思想的结晶.陈师曾基于民族本土立场的文人画理论以其开放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为传统中国画自律性的现代转型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当代背景下,于中国画在当代文化情境与世界艺术格局中的发展与价值取向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一切,都只能从对其艺术实践的剖析中得出.  相似文献   

3.
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实践形式,既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人画的扬弃。新文人画在创作题材、表现技法和审美旨趣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通过对新文人画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的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新文人画的理解与体认。 中文关键词 中文摘要  相似文献   

4.
新文人画继承和突破了文人画的精神,注重学习、研究和创新,在当今画坛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新文人家在全盘西化的年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拯救了中国画,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画中有诗”是中国古典绘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但这一特点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魏六朝,诗歌开始影响绘画并推动了山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诗歌意境在绘画中逐渐显现,王维的绘画已经被认为是“画中有诗”了;五代和两宋,绘画中的诗歌韵味越来越浓郁,“画中有诗”的特点逐渐形成;元明以后,随着文人画家成为画坛的主流和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了主导地位,“画中有诗”的特点已经成熟了,之后又经过一步步完善,最后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模式。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文人画最能体现“画中有诗”的特色,但在文人画出现前,诗歌对绘画的影响早已经开始;文人画形成后,一些被认为是“画工”的画家也同样在积极地追求绘画中的诗歌意趣;“画中有诗”体现了中国绘画对诗歌意境的永恒追求,既不是文人画家的专利,也不是仅仅依靠文人画才能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人画主要有"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的造型观,也是使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文人画的笔墨和形式风格是不得不变而且已经在变了.文人画对待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画种特别是民间美术的态度,也是应该予以批判的.目前已经有些同志在研究中西造型艺术的异同,这对于总结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现代的新的中国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世界绘画领域里较为凸显艺术精神性的两个绘画典型。通过对这两个绘画群体的分析与比较,从艺术思想与艺术创作、画家的人文品质,以及画家个体的心理特质三个方面论证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也证实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在艺术精神层面上的契合与共通。  相似文献   

8.
朝鲜族的传统音乐和西洋的音乐不同 ,大部分朝鲜族传统音乐色彩较暗。朝鲜北部音乐是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朝鲜南部音乐分为专业创作的音乐和群众音乐及传统音乐 ,其传统音乐严格的局限在古典范围之内。中国朝鲜族音乐系各个流派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推进 ,建立了鲜明的调式和创作方法及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诗歌翻译则是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和文化的有效途径。在翻译理论界,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可行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李白《送友人》的英译本,从翻译标准多元化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及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视觉艺术思维的角度,简明地论述了中国画的创作思维及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画艺术走的是一条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文化精神的再研究和体验的深入解读与自觉认知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中,人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着与个体创作相联系的生存意义和传统审美的纽带,并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形成个性风格突出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探究重彩画的源流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国画当代艺术的理念,阐释当代重彩画的绘画语言及其材料价值,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文化、视觉传达的角度归纳出国画艺术经验主要体现为形式经验、审美经验和思维经验,并尝试寻求国画和平面设计的相同或相似处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传承和化用,为创建别开生面的民族平面设计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方图式的形式审美观念的传入,传统文入画的形式美附庸于内容美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从高剑父、高奇峰“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开始,到徐悲鸿、林风眠等各不相同的中西融合,再到吴冠中等人对形式美的推崇,开创了文人画形式美的新传统。通过对文人画形式美发展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认为在西学东渐时代背景中,形式美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山水画,源于发达的农耕文明社会,成立于玄学鼎盛的魏晋时期,受道家美学思想熏染更深一些。文章结合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思想,阐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个性契合了老子生生不息的生命之“道”。即:水墨显现了“朴”的生命本色,空白处呈现了空灵的生命气韵,远的自觉体现了对“大”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黄宾虹“用光”的特点,偏重和谐,采用正面散光,含蓄丰富,繁密多变;李可染师承宾虹,其“用光”特点,偏于强烈,多采侧逆光,简洁明朗,洗练、统一。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多用“笔”“墨”,虽有“用光”,但极少触及理论研究。事实上,“用光”在绘画上有着强大的表现力,中国画要有所创新,当拓展对光和面的技法研究,从而建立起中国画“用笔”“用墨”之外的第三技法系统。在这方面黄李二人则已从实践和理论上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