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冰乙酸和烯丙醇反应制得了乙酸烯丙酯,然后,用过氧化氢水溶液氧化合成了一乙酸甘油酯.讨论了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对一乙酸甘油酯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配比为n(乙酸烯丙酯)∶n(过氧化氢)∶n(钨酸钠)1:2:0.04,在30℃的条件下,恒温反应8 h,产品收率可达66.0%.  相似文献   

2.
丁二烯适宜贮存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贮存温度、时间、气相氧含量和铁锈含量对丁二烯中过氧化物生成量的影响,考察了丁二烯适宜的贮存温度.结果表明:丁二烯中过氧化物含量随着铁锈含量增加而同倍增加;当气相氧含量增加1倍,丁二烯中过氧化物含量提高21%;在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为104 mg/kg、贮存时间为7 d条件下,当贮存温度大于21℃时,丁二烯中过氧化物量增加显著;丁二烯较适宜的贮存温度为18℃.工业装置生产运行表明:在18℃下贮存丁二烯是安全、稳定和节能的.将丁二烯贮存温度从13℃调整到18℃,可使其装置运行费用下降43%.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固体酸催化剂,应用该催化剂合成了三乙酸甘油酯。实验表明,Zr:Ti=2:1、活化温度为45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酸强度和酸量分布表明中强酸位有利于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RDX基硝酸酯炸药在温度为71℃下的贮存老化试验,分析了炸药在贮存过程中的质量和体积变化,以及贮存试验前后的真空安定性和安定剂含量变化,得出RDX基硝酸酯炸药满足在常温(21℃)下的理论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5.
脂肪酶催化棕榈油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以猪胰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体系中由棕榈油通过甘油解瓜在合成单甘油酯,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甘油与油脂摩尔比2:1,甘油中含水质量分数w为4%,反应时间20h左右时获得的单甘酯w达24.17%,降低体系的反应温度到12~13℃,单甘酯含量进一步提高,4d后达到平衡,单甘酯w为30.93%。  相似文献   

6.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合成乙酸苄酯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C)催化合成乙酸苄酯,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氯化苄∶乙酸钠=1∶1.4,催化剂用量为9%,反应温度为98℃~102℃,反应时间为3 h,酯收率达88.8%.实验证明,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合成对该酯化反应是高效、低成本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酸和异戊酸为原料,采用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了乙酸异戊酯.当反应时间为1h,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量的3.0%,反应温度为130~135℃,酯的产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松香与甘油的部分酯化反应及松香甘油酯与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松香与甘油反应温度为260~270℃,用量配比为1∶2,催化剂ZnO用量为松香用量的0.05%,反应时间4.5h,产物羟值175.2(滴定1g产物所需氢氧化钾毫克数),单酯含量48.2%,双酯含量37%;松香甘油酯与环氧乙烷的加成反应催化剂为KOH,其用量为酯的0.6%,温度150℃。测定了产物松香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张力δ为3.29×10-2~3.83×10-2N/m,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2×10-4~5.2×10-4mol/L,钙皂分散指数LSDP为4.2%~18.5%,对松节油乳化力EP为74~190s,浊点CP为17~81℃;环氧乙烷聚合度(n)对产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随着n的增加,δ先下降,然后逐渐上升,CMC、LSDP、CP逐渐升高,EP先升高,当n=10时,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9.
脂肪酶催化牛油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猪胰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体系中由牛油通过甘油解反应可合成单甘油酯.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2℃,甘油与油脂摩尔比为4∶1,甘油中水含量为4%时获得的单甘酯含量最高,达19.51%,反应在24h左右达到平衡.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常温下储存,单甘酯含量继续提高,6d后达到平衡,为28.7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红薯糯米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pH值及酒精度变化,以及不同条件下各贮存阶段红薯糯米酒各成分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3天为红薯糯米酒发酵关键时期;不同贮存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总酯、总酚含量变化不大,而酒精度、黄酮、维生素C含量随温度及果胶酶添加量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其中在贮存温度4℃,果胶酶添加量2%条件下,能保存红薯糯米酒品质和提高风味,降低杂醇油生成。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随果胶酶添加量增加,贮存酿液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贮藏温度对蓝莓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确定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并为研究蓝莓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提供参考.在贮藏温度为20~25,10~15,0~5℃下,于不同贮藏期取样测定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蓝莓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并分析3种活性成分与蓝莓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能明显促进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增加,但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速了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增加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环境温湿度对粘土干缩裂缝结构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环境温度、湿度作用下粘土干缩裂缝的结构形态与变化规律,以南宁市河流冲积相粘土为研究对象,将制成饱和泥浆的土样分别放置在40、50、60、70℃四种温度和相对湿度为50%、70%、90%三种湿度环境下,使其失水、干缩开裂至稳定,观察分析土样干缩裂缝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土样失水稳定时裂缝率、分维数、块区个数呈增大趋势,平均块区面积、最大块区面积则呈减小趋势;随着湿度增加,裂缝率、分维数、平均块区面积减小,块区个数和最大块区面积增加;裂缝率和分维数与含水量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随含水量的变化速率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块区面积分布函数的峰值随温湿度升高而增大,块区最可几面积则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适当的空气环境条件下,中央空调机组或大型客机环控系统中空气过滤器拦截的微生物可能在过滤器上大量生长繁殖的情况,挑选常用的玻璃纤维过滤材料,对其进行染菌,控制空气环境条件下培养,从而研究不同温湿度环境条件、滤料含水量以及不同滤料结构对微生物在滤料上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含水滤料表面微生物最大生长繁殖量没有明显影响;在37,℃、90%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细菌最大生长繁殖量大约为加水滤料上的1/2,且大于相同温度下的低湿条件最大生长繁殖量;17,℃时,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均没有生长趋势;低效滤料更适宜微生物生长.上述结论说明长期处于高湿度下的空气过滤器是最容易被微生物驻留并生长繁殖的部件,容易形成微生物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2-丁烯醛类食用香料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了储存温度、相对湿度和顶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反-2-甲基-2-丁烯醛、3-甲基-2-丁烯醛和2-苯基-2-丁烯醛在储存过程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的3种因素中对2-丁烯醛类食用香料的稳定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顶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储存温度和相对湿度。装有2-丁烯醛类香料的容器顶空中含有空气时,在室温下储存20周,其含量降到90 %左右。为了保证2-丁烯醛类香料的质量,包装打开后建议在12周内用完;这类香料不耐高温,在调配耐高温香精时应该少量使用。为确定3种2-丁烯醛在储存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采用质谱和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保留指数对生成的新物质进行了初步定性。结果表明:反-2-甲基-2-丁烯醛和3-甲基-2-丁烯醛容易被氧化生成反-2-甲基-2-丁烯酸和3-甲基-2-丁烯酸,而2-苯基-2-丁烯醛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物质是2-甲基-3-苯基-2-丙烯酸和苯丙酮。这类香料应该保存在低温和惰性氛围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郁金香鳞茎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影响,取Apeldoorn品种周径8~10 cm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2℃、5℃、9℃冷藏箱和10~18℃室温下贮藏,在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14周8个时间段,测定鳞茎体积、水分、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间接揭示温度对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作用。试验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随贮藏时间延长鳞茎的体积减小,鲜重降低,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降低;干物质相对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伴随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解除休眠呈现规律性变化。试验得出,在2℃、5℃下的贮藏处理,有利于鳞茎水分和干物质保存,有利于延长鳞茎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16.
在实测数据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及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橘园与花生地土壤温湿度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橘园、花生地土壤湿度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不同深度的变化幅度各有不同;2土壤湿度除了受降水因子影响外,在未降水时段内还受气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因子的控制;3土壤温度随着土层深度加深,其季节变化趋势越来越平缓。在一天内,不同土层变化幅度以及出现极值的时间均不同,橘园出现极值的时间比花生地晚半到1 h;4影响土壤温度的环境因子有气温、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其中太阳辐射对花生地土壤温度的影响更大,且土壤表层最易受到气温、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高温热滥用角度出发,对高湿高温环境中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进行实验和模拟的对比分析.选择荷电量(SOC)为50%的镍钴锰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NCM523)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恒定功率1kW 的电热炉作为外加热源,加热660s后撤掉外热源,进行湿热环境下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滥用实验,并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常湿条件下,环境初始温度的提高,造成热失控发生的时刻显著提前.对于SOC为50%的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当环境初始温度由20℃增加到40℃时,电池达到热失控的时间提前了20.2%;在室温为30℃条件下,当环境湿度由50%增加到100%时,热失控导致的最高温度增加了37.2%.高温高湿环境将造成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风速仪器检定对环境测量仪器性能参数的要求,确定检定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限制范围,通过动态测量和数据比对的方法,获得不同环境条件下风速测量结果的实验数据,定量分析了风速检定实验室的房间阻挡物、温度、湿度和气压等要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有阻挡物时的风速稳定性系数和测量误差均比无阻挡物时大1倍以上;实验室的温度、气压和湿度3个要素中,温度变量对风速测量结果影响最大,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小;在检定过程中,当实验室温度变化超过1℃、气压变化超过25hPa、相对湿度变化超过38%RH时,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可估量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微粉抗鸡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的吸湿性。方法:在25℃、相对湿度为25%条件下,比较添加剂超微粉和粗粉的吸湿速度和吸湿百分率;测定添加剂超微粉和粗粉的临界相对湿度;以温度和相对湿度为研究因素,以吸湿百分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选择超微粉添加剂的适宜储存条件。结果:添加剂超微粉的吸湿百分率明显高于粗粉。添加剂超微粉和粗粉的临界相对湿度分别为70%和78%。与敞口存放比较,添加剂超微粉密封后吸湿百分率显著降低,其适宜储存条件为10℃、相对湿度为75%以下。结论:添加剂超微化会引起吸湿性变化,加工制备和储存时要控制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吴方评  杨宏健  杨勇 《科技资讯》2009,(25):201-202
通过正交表的结构和选用、因子和水平的合理选择等教学活动,把正交实验法应用于黄连中小檗碱提取的学生实验,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确定了稀硫酸浓度,稀硫酸的用量、石灰乳调碱度的pH和趁热抽港后用盐酸调pH的温度为提取的因子,每个因子三个水平,选用了L9(34)作为正交实验表,学生实验后,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此次实验最佳方案为:稀硫酸以16倍量,浓度为0.2%,浸泡24小时。石灰乳调碱度的pH为9,盐酸调pH的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