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0-10,73
法律没有给一个人完全自由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依照自由意思结束生命,如自杀,并不会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安乐死并不是一个人完全自由处理自己生命的过程,安乐死的发生必定牵涉到第三方,所以,它引发的问题是多重的。参与的第三方行为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讨论"安乐死"合法与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王明丽  宋艳丽  贾翠平 《科技信息》2010,(21):I0125-I0125,I0073
自1986年陕西汉中安乐死案件发生以来,安乐死传入我国已有20余年,传入至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道德传统的国家,传统的“孝道观”、“生死观”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安乐死的行为与这些传统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改变这些观念是促进安乐死实施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它一直备受法学界、医学界、伦理界、人类学界、宗教界等关注,安乐死在法学界的争议也是异常激烈.在我国的法学界,安乐死同样引发了众多刑法学家和民法学家的争议.但从现实来看,安乐死在我国有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安乐死逐渐被世界各国认可,并且上升为法律制度,对个人的生命质量予以最高保障。我国也逐渐认识并接受了安乐死,但要出台安乐死法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随着人们认知水平及精神追求的提高,安乐死立法势在必行。但安乐死事关生死,所以必须严格限制安乐死的实施条件和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对安乐死的关注是对生命的另一个角度的关注方式;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世界这个大的人文环境中,安乐死的观念最终也会被我国所接纳。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价值观念上进行探讨,更要在实践中建立严格、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文献、法社会学及法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目前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对于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建议,以期对安乐死的早日合法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在我国当前的研究,已不是一个隐问题,从三十多年前第一个案例的出现到现在相关理论逐渐成熟,我国的安乐死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摸索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对死亡概念的鉴定,到具体的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和法律的争议,再到安乐死对于现实所引发的各种思考,将我国的安乐死研究渐渐的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近三十年来的安乐死研究做一个总体的梳理和把握,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安乐死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而我国儒道两家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是一种新型的死亡方式,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使安乐死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我国对安乐死仍有许多争议,但在法律上是禁止安乐死的。笔者也同意不为安乐死立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安乐死不是自杀行为,则是他杀行为;二是人的生命权比健康权更重要;三是为安乐立法将阻碍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安乐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非常敏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医学、风俗、伦理、法律、道义等各个方面,对安乐死的关注是对生命的另一个角度的关注方式;安乐死在我国合法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世界这个大的人文环境中,安乐死的观念最终也会被我国所接纳。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不但要在理论上、价值观念上进行探讨,更要在实践中建立严格、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安乐死”从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就已被提上议案,而更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7年,28岁的银川女孩李燕由于身患重病27年,双腿瘫痪,生活无法自理,通过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帮她提交“安乐死申请”议案,安乐死一下子轰动全国。但过了二十余年,我国仍未对其进行任何立法,那究其原因到底为何呢?本文从安乐死的基本理论性质方面予以论述这一众说纷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仁慈终点及安乐死作为3R准则中“优化”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已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还需要在相关法规、标准方面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介绍国外有关人道终点及安乐死的主要指南、法规,为我国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话题。有很多人自愿选择死亡,并为安乐死合法化不懈努力。安乐死合法化在中国是否可行,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讨论也进入白热化。从安乐死的历史沿革、安乐死的合理性、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安乐死合法化所需要的法律保障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安乐死合法化在中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安乐死"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伦理道德传统的国家,如果忽略了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即"善恶观、良心和正义"的影响,仅仅从法律角度去看待"安乐死",就必将遭遇巨大的困境。在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前提理应是伦理道德的普世化。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科技信息》2011,(22):74-74
安乐死的英文单词euthanasia来源于希腊文,本意指快乐的死亡或者无痛苦死亡。我国著名的刑法学者高铭瑄将安乐死定义为:安乐死是指身患绝症治愈无望,处于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之中,濒临死亡的病人应其本人要求,采取措施,使其死亡或加速死亡的发生。安乐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这是种结束他人生命的行为,人们自然无法轻易从感情上接受这种行为。然而,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生与死。在传统理念和现实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在中国悄悄进行虽然我国关于安乐死的讨论没有西方国家那佯激烈,但在医疗实践中,中国人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悄悄实施着安乐死。 1988年初,在上海某医院一位年轻的姑娘由于受不了晚期癌症的疼痛,向父母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希望平静地死去。她的父母及兄弟姐妹见挽救生命的一切努  相似文献   

17.
论文基于江西省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651名相关人员展开了有关安乐死法律问题的问卷调查,围绕"是否赞同安乐死""实施安乐死立法的理由""安乐死立法的障碍"及"安乐死立法可行性"四个主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并由此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大部分被告都处以缓刑,对待孝子助母"安乐死"的这类行为,司法界主流观点是构成犯罪,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在中国理论界和现实司法实践中,关于"消极安乐死"是"合法"或是"非法"一直争论不休。我们不妨从德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借鉴"停止治疗型"安乐死、直接故意安乐死、间接安乐死的分类来厘清何种安乐死为"合法",何种为"非法",必须受到刑罚。对于"停止治疗型"和间接安乐死,患者的意思表示、监护人的意见都可以作为阻却违法性事由,从而影响安乐死违法性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安乐死立法的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林 《海峡科学》2008,(4):88-88,94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有人开始要求在法律上允许安乐死,并由此引发了安乐死应否合法化的大论战. 1 国际上安乐死立法情况 二战以后,赞成安乐死的观点开始呈上升趋势,有关安乐死的民间运动和立法运动也日益增多.1993年,全世界第一个提倡自愿安乐死的团体在英国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个人自由原则思想、个人权利的充分发展;生命质量、人生价值、人口素质的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安乐死的道德意义。同时对实施安乐死行为是否符合我国法学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