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橡胶轮胎与路面间摩擦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建立于摩擦学和物理学原理上的橡胶轮胎与路面间摩擦系数与摆动角度的关系模型,可为摩擦测定设备提供理论基础,并用于预测摩擦系数的大小。该模型分析了不同滑动长度下摩擦系数和摆动角度的特点和必须满足的条件。实际摩擦试验表明该模型预测不同滑动下摩擦损耗功的变化与实际较为符合。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轮胎摩擦理论及摩擦系数测定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导电摩擦焊热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传热方程,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提示了导电摩擦焊热源的特征和导电摩擦焊工艺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轧辊与轧件接触面的复杂摩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轧件振动模型,研究了粘滑共存摩擦转变为全滑动摩擦时,由于轧件失稳所导致的轧机颤振现象,并采用相平面法分析了振动系统的极限环稳定性,同时,应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轧件振动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抑制颤振的方法,并通过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论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灰色理论在摩擦因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指数曲线最小二乘拟事及灰色理论中灰色预测方法研究了摩擦因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模型,模型适宜于粗糙度(e/d)一定的管路系统摩擦因数λ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章对棉包涤纶长丝摩擦纱、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棉包锦纶全牵伸丝摩擦纱以及棉包粘胶长丝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它们与纯棉环锭纱和纯棉摩擦纱的平纹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锦包涤纶长丝摩擦纱织物和棉包锦纶高弹丝摩擦纱织物在服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环锭纱织物。这两种摩擦包芯纱织物作为服用织物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石墨,Kevlar,Hakoplan850,ThermotexNp-086/17,NP-086/18,NP-086/19与铝型材的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在与工作条件相应的压力与温度下,用销盘试验机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讨论了不同材质垫板的摩擦磨损特点.  相似文献   

7.
纳观摩擦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摩擦是一个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有关滑动摩擦的研究是物理学中最古老、应用上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与此不相适应的却是人们对摩擦中基本纳观过程知之甚少 ,至今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 ,既可以解释摩擦中的宏观现象又可以解释其纳观机理 因此 ,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相互接触以及在表面的纳观摩擦机理是摩擦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拓展和深入 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纳观摩擦机理的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 ,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摩擦理论模型和相关的研究结果 同时提出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钛合金是航空航天、军工、生物等领域重要使用材料之一,但其摩擦磨损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摩擦工况下的应用。对比测试了TC29钛合金在不同摩擦配副和摩擦参数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GCr15钢对磨时,TC29钛合金的摩擦磨损程度明显高于其与TC29钛合金对磨时的摩擦磨损程度;与GCr15钢对磨时,TC29钛合金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与TC29钛合金对磨时,其主要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载荷和对磨转速的增加均会加剧TC29钛合金的摩擦磨损,但具体摩擦磨损的程度受摩擦配副情况及相应的磨损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静电理论中摩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电理论中的“偶电层”模型,研究了静摩擦与动摩擦的微观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摩擦的分子-机械理论。给出了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
纺制摩擦包芯纱是提高摩擦纱强力的一个有效手段。该对摩擦包芯纱 加捻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获得了加捻过程中纱线转动速度n(x)和捻度T(x)的变化规律。以棉纤维为外包纤维,对涤纶、锦纶6及粘胶长丝等三种不同材料的芯丝对芯丝预加张力对摩擦包芯纱强力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理论研究的结果对试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许中明  黄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5):2257-22592267
根据独立振子模型的能量耗散机理,提出一个用能量方法计算弹性接触光滑界面滑动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方法,并根据计算结果研究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与摩擦副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指出两摩擦副界面原子失稳跳跃后在平衡位置附近相对摆动是机械能耗散的关键.研究表明随着接触峰高度的增加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也增加,当超过某个临界值时,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基本上不再增加,此时能量方法与Bowden黏附摩擦理论公式计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12.
按Bowden和Tabor的原始处理,基于分形理论将总黏着摩擦系数表示为弹性及塑性区中的黏着摩擦系数的组合,建立了黏着摩擦系数的分形模型和粉末颗粒的内摩擦与分形维数的数学模型.通过函数曲线分析了粉末颗粒的分形维数对总的黏着摩擦系数、粉末颗粒的内摩擦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一定的分形维数,总的黏着摩擦系数随归一接触面积的...  相似文献   

13.
考虑金属的热衰退特性及温度、压力和摩滑速度对混合润滑油膜的影响,建立了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摩擦因数计算模型,研究了摩滑过程中湿式铜基摩擦副局部接触状态下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销-盘摩擦因数测量实验对摩擦因数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元件屈曲变形导致摩擦元件间摩擦状态发生变化,在局部接触条件下,接触区摩擦状态随温度升高可分为油膜主导阶段、微凸峰主导阶段、摩擦因数上升阶段和热衰退阶段4个阶段.其中,油膜主导阶段会随摩滑速度的减小而消失.干摩擦状态下,摩滑速度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在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因数随摩滑速度增加而下降,且温度越小摩擦因数衰减越显著.局部接触区平均面压较小时,压力对摩擦因数影响较小,当压力超过100 MPa时,接触面压力开始对混合润滑中的油膜主导阶段产生影响,此时摩擦因数随压力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摩擦系数按椭圆分布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当量摩擦系数,研究了其分布规律,建立了滑动区和非滑动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关于水银和氧化铝表面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水银和氧化铝表面摩擦系数进行了测量,得出在水银液体体积较小时,摩擦力可以忽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摩擦温升状态与车辆性能息息相关.首先考虑沟槽冷却、接触面局部散热和摩擦因数实时变化,引入了副间等效对流换热系数和等效增益系数,优化了温度场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并试验验证了有效性,比原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滑摩稳定期,应用滑摩温度场优化模型分析了转速、油压对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润滑流量对滑摩温升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测得了变形失效过程的温升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散料G在平面胶带上的摩擦系数f_0决定于二者之间的特性,散料在各种槽形胶带间受有侧压力,使得摩擦力增大。本文探讨了V形、梯形、半圆槽形和管形断面的换算摩擦系数f与f_0的关系。可用于各科断面f的计算,以判断其可能的适应倾角。  相似文献   

18.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abrasive grains and workpi ec e is a crutial factor determining the main grinding output. Few studies have bee n carried out investigating the values of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grinding,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direct measurement. In this pape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grind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the aid of a new grinding parameter C ge,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 to wheel wear rate Z s, metal removal rate Z w, specific energy u and gr...  相似文献   

19.
变形速度是轧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导出粘着摩擦和滑动摩擦两种情况下,轧制变形速度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粘着摩擦和滑动摩擦变形速度在轧件开始咬入附近处变形速度最大;在轧件与轧辊分离处,变形速度为零,在这点附近粘着摩擦和滑动摩擦变形速度值接近相等,摩擦系数几乎不影响滑动摩擦情况下的变形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