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向燃烧锅炉炉膛结构对烟道烟气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引进型600MW机组四角切向燃烧锅炉进行冷态模化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上部炉膛折焰角结构和炉膛高度对水平烟道内气流速度不均匀性的影响.通过对原炉膛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折焰角结构和炉膛高度,明显减小了水平烟道内气流速度场的不均匀性,为解决大容量四角切向燃烧锅炉水平烟道烟气偏差提供了有价值的试验数据,并为锅炉设计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600 MW机组锅炉水平烟道气流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厂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原型建立试验台,在1∶20的模型上对炉膛上部、屏区烟道的气流流动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测量了锅炉水平烟道的速度偏差,得出不同工况下水平烟道流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屏区气流偏差形成的原因,得出四角切圆锅炉出口气流的残余旋转是造成锅炉屏区气流偏差的主要原因,为降低炉内气流偏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低挥发份煤燃烧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传统的燃烧器四角布置方式,将燃烧器布置于四墙中心,既保留了切向燃烧方式的优势,又大大改善了燃料的着火和燃烧条件,使低挥发份煤能够在炉膛内及时着火、稳定燃烧和充分燃尽,通过试验研究表明,新型的燃烧方式为解决电站锅炉燃用低挥发份煤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解决大容量电站锅炉四角切向燃烧时炉膛结渣和炉膛出口水平烟道内烟气参数偏差两个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型四角喷燃锅炉烟温,汽温偏差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型四角切向喷燃锅炉中由于燃烧器四角布置带来的内燃烧不均匀性引起的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大,以至引起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偏差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不同燃烧条件下一,二次风放旋转方向、屏式过热器、二次风圆直径等对为国温偏差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大型四角切向喷燃锅炉中由于燃烧器四角布置带来的炉内燃烧不均匀性引起的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大,以至引起锅炉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偏差较大的原因进行了数值研究,探讨了不同燃烧条件下一、二次风旋转方向、屏式过热器、二次风切圆直径等对烟温偏差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再燃低NOx技术的冷模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几何比例为1:12.5的220t/h切向燃烧深粉锅炉冷模试验台上,通过喷入不同温度的气流并测量炉内温度场,模拟了不同喷射方式和喷射流量时的再燃气体、燃烬气流与主气流之间的混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前后墙方向喷出的再燃气流与主气流之间形成了快速互均匀的混合,但主燃烧区空气动力场变化较大;切向喷出的再燃气流更适合于切圆燃烧深粉锅炉;四角切向喷入燃烬风对燃烬有利。本文还对再燃气流的喷射量、喷射位置对混合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燃烧器反切对大容量切向燃烧锅炉烟气偏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0MW机组切向燃烧锅炉在原设计工况下以及燃烧器采用反切技术时炉内和水平烟道内流场进行了冷态模化试验,研究表明,燃烧器采用反切后,无量纲准则数XJ是反映护内流场分布的重要指标,其值取1左右时,炉内流动稳定,水平烟道速度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8.
200 MW四角切向燃烧煤粉炉炉内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借助FLUENT CFD软件平台,应用Eulerian/Lagrangian方法,在3种不同工况下,对200MW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炉内的流动、传热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为减小数值伪扩散的影响,采用了改进网格系统的措施。模拟结果表明:炉内最高温度出现天燃烧器区域,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整个炉膛空间存在旋转流场,从下至上旋转强度从弱到强,然后再逐渐减弱,直到炉膛出口仍存在残余旋流;炉内CO、O2和CO2的质量浓度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很大关系,高温区对应着高的CO质量浓度和低的O2、CO2质量浓度。数值模拟结果为锅炉的运行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某厂220 t/h高炉煤气和煤粉混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对锅炉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总结适合该类锅炉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网格划分方法。预报了混烧锅炉炉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该锅炉炉内可形成较规则的四角切圆形流场,炉内等温线分布较均匀。模拟结果可为同类锅炉的优化设计、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某厂220 t/h高炉煤气和煤粉混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对锅炉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总结适合该类锅炉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网格划分方法。预报了混烧锅炉炉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该锅炉炉内可形成较规则的四角切圆形流场,炉内等温线分布较均匀。模拟结果可为同类锅炉的优化设计、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锅炉转向室烟气调节屏的调节性能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锅炉尾部烟道中烟气气流分布不均匀性问题,在锅炉转向室内增设烟气调节屏,并通过数值计算和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的方法对烟气调节屏的调节性能进行优化.在锅炉转向室内优化设计出3种不同的烟气调节屏装置,并引用不均匀系数和速度偏差系数定量评定烟道内流场的均匀性,结果显示增设烟气调节装置后气流场均匀程度明显变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1139t/h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炉内气固两相流动问题,采用标准k-ε模型和DPM模型数值研究3种典型负荷下炉内流动特性及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四角射流均能形成稳定切圆,但炉内气流偏斜严重易引起水冷壁的结渣;100%负荷下在炉膛壁面产生漩涡,颗粒对水冷壁造成冲刷;炉内合适的煤粉粒径能够保证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研究结果对锅炉的热态燃烧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站锅炉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116 0t·h-1四角切圆电站锅炉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燃烧器组采用常规直流煤粉燃烧器和低NOx煤粉燃烧器两种形式 .结果表明 ,大空间锅炉炉膛的速度场、温度场分布很不均匀 ;燃烧器上部附近的炉膛中心烟气上升速度最小 ,湍动能最大 ,温度最高 .烟气上升速度分布图形 ,在燃烧器区域为单峰形 ,即炉膛中心上升速度最大 ;在燃烧器上部为马鞍形 ,即截面环形区域的上升速度最大 .烟气温度分布图形 ,在燃烧器区域呈马鞍形 ,即中心区域和四周水冷壁附近的温度较低 ,截面环形区域的温度最高 ;在燃烧器上部区域为单峰形 ,即炉膛中心的温度最大 .水冷壁附近烟气温度的最大值 ,即结渣的可能区域位于旋转火焰的下游 .炉膛的切圆直径 ,在燃烧器区域随炉膛高度增大不断减小 ,至燃烧器上部附近急剧增大 ,之后随高度增大成一常数 .电站锅炉的常规直流煤粉燃烧器改造成低NOx 燃烧器时 ,炉膛的速度场、湍动能场、截面切圆直径和旋流强度以及温度场等保持不变 .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350 MW超临界热电联产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的炉内燃烧问题,基于Fluent6.3模拟软件,分析了炉内的温度和组分分布特性.结果表明:BMCR工况下温度在炉膛燃烧器区横截面上,低温区出现在炉膛中心,在炉壁附近出现局部高温.在炉膛中心纵截面,沿高度、温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分布,出口温度为1 138.11 K;炉内O2组分沿高度上升,CO组分先上升后下降,CO2组分先下降后上升.研究结果为超临界锅炉运行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水平烟道入口区域流场分布的模化试验研究,表明右侧烟速明显高于左侧,而膜式屏能减小烟速偏差。  相似文献   

16.
分别使用组分输运涡耗散模型(EDM)和混合分数PDF模型,对1台100 MW四角切圆锅炉燃烧煤粉和掺烧污泥时,进行炉内流动、燃烧和污染物NOx排放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单煤燃烧时炉膛内部温度场和速度场;模拟烟气组分O2和CO2体积分数相接近,均较符合实际情况;EDM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水分吸热对炉膛燃烧的影响,在锅炉掺烧不同含水率污泥的燃烧数值模拟方面相比PDF模型更加合理;对比实际锅炉掺烧含水率为56%的不同配比污泥,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符,表明EDM能合理地模拟不同比例的高水分污泥的掺混燃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台130t/h切向燃烧锅炉炉膛出现的结渣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消除结渣的燃烧器结构和燃烧器配风方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燃烧器,锅炉炉内实际切圆直径减小,炉膛温度水平降低,上二次风喷口附近水冷壁壁面O2浓度增加,都有利于抑制和消除炉膛的结渣。改造后的炉膛结渣基本消除,锅炉高负荷运行稳定性提高,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开缝钝体燃烧器实验室冷热态试验结果以及在实际锅炉炉膛中形成的冷热态空气动力场和不同负荷下热运行的结果.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开缝钝体燃烧器能够合理组织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的炉内工况,并对劣质煤具有较好的稳定燃烧性能.对开缝钝体燃烧器的流动和稳定燃烧机理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角切向燃烧锅炉烟温偏差产生的原因和锅炉实际运行参数 ,提出了将三次风下移来降低大型锅炉燃烧过程中烟温偏差的方法 ,对汉川电厂 3 0 0 MW机组锅炉的热力计算结果说明 ,三次风下移后不会对燃烧稳定性及结渣性产生不良影响 .  相似文献   

20.
以110MW、四角切向喷射的煤粉动力锅炉为对象,借助CFX4.2软件,在α-250工作站对该型锅炉的燃烧过程开展了数据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该型炉膛内存在某种由准强制涡和准自由涡所组成的涡结果,这些涡均属于大尺度涡(非亚格子涡);在这些准强制涡和准自由涡即大尺度涡之间以及某些涡与固壁或涡与喷射气流之间因扩散燃烧及强剪切而导致局部火焰增强现象即所谓“砂轮”效应,从Zeldovich转换和广义Reynolds比拟及粘性耗散的角度,定性地分析了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