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鲁俊华 《科技信息》2013,(36):180-180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形势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不断地改革和探索,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地得到体育锻炼,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发展,终身体育才能有较大突破,全面健身计划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于2020年2月16日至18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收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 075人在最近1周内的体育活动信息.结果显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和人们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有所提高,但运动强度和平均每次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偏低;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水平的人数为17.89%,略高于平常水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人们的体育活动水平受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城乡)、锻炼习惯、锻炼动机、居家锻炼条件和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建议疫情期间有针对性地支持人们的居家锻炼,帮助大家优化居家锻炼条件,积极培养人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引导居民保持合理的锻炼抗疫心态.  相似文献   

3.
胡建业 《科技信息》2011,(8):216-216
为了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终生爱好体育,保持健康,并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态度,就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和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这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手段,这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许资亮 《科技资讯》2008,(31):172-172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课程指导纲要》规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之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目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符合运动卫生要求,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以便更好的达到《纲要》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秋艳 《科技信息》2012,(28):301-302
通过对武汉市城区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居民具有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锻炼时间较长;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喜爱参加的运动项目是步行、健身操、舞和球类运动、跑步、交谊舞;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和家务忙,缺少活动场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健身目的等方面具有异同性。  相似文献   

6.
王恒亮 《科技信息》2008,(19):274-274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这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激发学生锻炼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下面我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对菏泽学院2012~2013级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少数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经常锻炼;男生以篮球、足球、轮滑、排球、羽毛球运动为主,女生以健美操、羽毛球、排球、跑步、轮滑运动为主;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是体育意识淡薄,缺乏毅力,自我锻炼能力差,缺乏专业指导,学习压力大.提出建议如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健康观念;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习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提高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8.
罗腾香  林湘明  陈毓璇 《科技信息》2011,(36):I0215-I0216
学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学生锻炼的场所,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保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空余时间的增加,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的锻炼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培长趋势,而体育场馆难以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如何更好地综合利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实行对社会的有偿经营,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的体育消费对场馆的需求,对推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本质的探讨和认识及体育教学、训练的改革,准备活动的内容组织的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创新。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自我锻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之前必须要克服身体的惰性,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这对将要进行的体育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准备活动是学生自我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其中,在准备活动中,有其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价值。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学生充分的做好、做完准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对准备活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制定运动处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民健身纲要”的施使强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的健身意识也不断地向科学化锻炼方面转化。因此,针对锻炼者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体状状、所处的环境和可利用的体育设施等条件,合理的制定出地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对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使身更具有科学性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如何制定运动处方提出 ,旨在为广大健身者提供科学锻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温州市区全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地点不同,健身教练缺乏和锻炼场馆的不足,严重影响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对未来温州市区全民体育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的积极锻炼来增强体质的不断健康发展,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技巧,对体育教学实现最佳方案,这正是当前提高中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高校体育的改革必须顺应全民健身运动,使高校体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强身健体”的目的.高校体育改革应使学生养成经常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川渝地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85.8%的大学生表示喜欢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但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之间不完全一致;男生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比女生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多样化,注重体育功能的全面开发;男生喜欢有激烈对抗、趣味性较强的运动,女生喜欢没有直接身体对抗,较为舒缓的运动;大学生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傍晚和晚上,高峰时期,绝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不够充足;大学生体育人口约为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欠合理;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中,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要锻炼场所;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和缺乏锻炼伙伴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好;大学生对毕业后继续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忧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一、家庭内体育锻炼活动的必要性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给家庭注入了无限健康活力;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大家的体质,在平时生活当中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也能让家庭更加和谐;体育活动是一个集体运动,需要配合与协作,所以经常组织体育活动也就无形中增添了家人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鼓励支持青少年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将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概念了。不过,由于家庭是儿童青少年长久生活的场所,儿童身体能不能有效的得到锻炼,体质如何,首先取决于家庭内的锻炼。世界上许多教育家在论述家庭内的教育任务和内容时,都主张把在家庭的体育锻炼活动放在第一位。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就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我们要能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人体发展不同时期的运动技能,使之毕业后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及身心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锻炼时盲目性大,从准备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安排好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遵循体育锻炼规律,注意休息和补给五个方面指导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不同的学校体育模式,为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根据学校自身的紊件和特点,通过实验实施“234”含3+1体育作业.“234”体育模式;即每周2节体育活动,每天做3操:早操、大课间操(系列课间操、健力课阃操、武术搡)、眼保健操.3+1体育作业:学生每周自觉进行不少于3次晨炼,参加一次社区体育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新模式下的体育课、课间锻炼.课外活动等方面态度有明显变化.喜爱运动的学生参与率避步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增加,促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发病率下降,上课时精神注意力更为集中,促进学生文化课学习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选择北京市2所学校13~23周岁的90名视障学生作调查对象,研究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视障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问题:主观上存在怕受伤、恐讥笑等顾虑;客观上存在着学校体育基础薄弱、家庭体育活动较少、社会锻炼条件不足等.提出的治理对策是,政府和社会要保障残障人的体育权利,加大对残疾人体育方面人财物的投入,创建无障碍运动环境,让残疾人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红利;学校要进行健康教育,让残疾人体会运动的乐趣;家长要带领残疾子女共同运动,使他们享受亲情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认识到真正的体育教学,并非是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开始,而是从情感体验开始的,从培养兴趣入手的。 一、体育兴趣从何来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及其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在学校体育中让学生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充分的运动感。当学生进行了适度的体育锻炼后,机体就会体验到运动后的快感,既不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更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特别是在当前学习压力大,学生运动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适宜的运动量和合理的运动组合是体验体育乐趣的第一要素。 2、放大的空间感。总在教室里活动的学生一来到空阔的操场就会兴奋不已。如果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利用这种心理趋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中活动,使其获得一种空间的解放感,是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中的乐趣的。 3、人际交流的自由感。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有限的。而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这种交流就显得方便自由多了。如果在体育锻炼中,能合理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组合,就能更加有效地加强这种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这方面的乐趣。 4、掌握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