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准确方便地测量微波吸收材料(RAM)的吸波性能,提出用HP8722ET矢量网络分析仪和APC-7mm空气线进行吸波材料反射率简便测量的同轴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测量0.05~18 GHz范围内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无需微波暗室等实验条件;在普通实验室条件下,可以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准确测量吸波材料的反射率.单层与双层吸波材料的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同轴法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值非常吻合,比弓形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型号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同轴空气线构成的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2.
FSS在吸波材料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频率选择表面(FSS)在复合吸波材料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把具有不同几何图案的FSS置于多层复合吸波材料中的不同位置,得到多个不同的样品,并在以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为核心的弓形法测试系统中进行微波吸收性能测量.测试结果表明:FSS的存在显著影响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收性能;FSS的图案、几何尺寸以及在复合结构中的位置都对样品的反射率特性产生影响.优化FSS在复合吸波材料中的使用可获得频带较宽、吸波性能较强的复合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3.
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的现场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吸波材料(radar absorbing material,RAM)反射率的大小是衡量吸波材料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提出一种对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进行现场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六端口矢量反射计与H面喇叭测量探头相结合,并配合现代电子计算机及Matlab软件对测量系统进行校准与数据处理,最终成功实现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的现场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精度满足工程需要,又一次拓宽了六端口测量技术这一经典理论的应用领域,并且在六端口系统的校准方面提出一种简单快捷的校准方法.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校准精度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Dy掺杂的Bi1-xDyxFeO3多铁性材料,利用XRD,SEM对材料物相、微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分析;分别采用传输/反射法和弓形法,借助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系统,测量材料试样的微波电磁参量及吸波性能.在实验研究煅烧温度对材料微结构和形貌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煅烧温度,进而探讨Dy掺杂量对Bi1-xDyxFeO3材料的微结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频谱特性、电磁损耗机制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50oC的煅烧温度制备的Bi1-xDyxFeO3材料杂相基本消失,材料颗粒为亚微米尺寸的短纤维状;Dy掺杂能有效抑制材料中杂相形成和煅烧过程Bi3+挥发,有助于抑制螺旋形自旋磁结构,从而提高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增强磁谱的弛豫特性;Bi1-xDyxFeO3材料中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两种机制共存且存在竞争与协同效应,Dy掺杂可以改善Bi1-xDyxFeO3材料微波高频段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积分法的电磁兼容吸波材料反射率的建模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磁兼容吸波材料反射率试验测试成本较高、理论方法难以精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有限积分法的吸波材料反射率的建模仿真方法.使用该方法计算了矩形同轴测试装置空载反射系数,以及分别加载铁氧体瓦和角锥泡沫吸波材料后的反射系数.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使用二阶通用色散模型进行拟合.对于铁氧体瓦,仿真得到的反射率略优于实测值,与产品提供的反射率曲线相比,在谐振点处相差10 d B.对于角锥泡沫吸波材料,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在有效测试频率范围内相差7 d B.对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别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利用手机综合测试仪E5515C和频谱分析仪E4440A组成的WCDMA手机射频测试系统在测试杂散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测试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二茂铁热分解原位沉积法制备了金属Fe填充碳纳米管复合雷达吸波材料.高分辨透射电镜观测证实了Fe在碳纳米管内的填充发生,填充的金属Fe在碳纳米管内呈准连续的纳米线.采用HP8722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样品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采用吸收屏理论公式计算材料反射率损耗、匹配频段及匹配厚度.结果表明,样品反射损耗随吸收层匹配厚度的增大,吸收峰向低频方向迁移.吸收层在Ku波段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当吸收层匹配厚度为3.5 mm时,在中高频范围内,反射衰减最大达-22.73 dB,反射衰减小于-10 dB的频宽达4.22 GHz.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低频效应和宽频特性较好的吸波材料,以高纯块状Co、Fe、Si为原料,采用电弧熔炼和高能球磨工艺制备CoxFe80-xSi20(x=0,10,20,30)合金粉体,使用SEM、XRD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合金粉体形貌、结构及Co添加对合金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合金粉体主要由α-Fe相组成;Co的添加使Co-Fe-Si合金的反射率峰值变小,并随α-Fe晶粒尺寸增大而向低频移动;在涂层厚度为1.8mm的条件下,x=20的合金吸收峰频率和峰值分别为4.8GHz和-13.4dB,低频效应较好,x=10的合金吸波峰频率和峰值分别为6.2GHz和-14.8dB,低于-5dB的吸波带宽达14GHz,具有良好的吸波宽频效应。系统研究了Co10Fe70Si20合金的反射率随涂层厚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合金的反射率峰值向低频移动,当涂层厚度为3mm时,反射率峰值达到极值,即在3.7GHz处达到-14.8dB。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水为发泡剂,经过预聚和发泡合成了聚氨酯泡沫材料,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在其中掺杂碳纳米管,制备成复合吸波材料.采用数字化矢量网络分析仪(Agilent 8722ET型)在5~18 GHz频段范围内对该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了碳纳米管的聚氨酯复合泡沫材料在11~17 GHz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效果,并且吸波强度随着碳纳米管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磁介质吸波剂/多孔金属材料吸波性能,在泡沫铝合金表面涂覆了Ni-Zn铁氧体(CFe)、羰基镍粉(CNi)以及二者的复合粉,利用GJB 2038—94"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测试方法"中的雷达截面(RCS)法对该材料的微波反射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12~18GHz频段内,复合磁介质吸波剂/泡沫铝材料吸波性能介于单一吸波剂样品CFe与CNi之间;在26.5~40 GHz频段内,羰基镍质量分数为40%的泡沫铝复合材料吸波性能最好,当其质量分数大于40%时,材料吸波性能逐渐降低.因此,在泡沫铝合金表面涂覆适当比例的Ni-Zn铁氧体与羰基镍复合粉,可以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按不同配方分别制备了(LiFe)xZn1-2xFe2O4(x=0.1、0.2、0.3、0.4、0.45、0.5),用Agilent8510c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在0.5~13GHz频段内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发现(LiFe)0.45Zn0.1Fe2O4有较强的吸波性能,然后再对(LiFe)0.45Zn0.1Fe2O4进行不同搀杂,并在0.5~18GHz频段内测试材料的吸波性能,发现掺入1wt%的Al2O3对增加-10dB带宽非常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电工钢片矢量磁特性测量系统的磁化均匀度与励磁效率,提出在磁极表面添加导磁物质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通过改变气隙间隔与屏蔽层位置,减弱正交磁极耦合与杂散干扰,设计一种磁化均匀度高的几何励磁结构;然后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确定导磁物质最优磁导率,减小磁路间磁阻,从而降低励磁功率需求;最后搭建矢量磁特性测量系统并对其磁化性能进行评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对矢量磁特性测量系统进行优化后,不同激励下磁通密度的波形系数偏差较优化前减小了57.1%,磁化均匀度明显提高;系统优化后,相同激励下磁通密度幅值较优化前增大了58.6%,励磁功率需求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片状石墨表面镀覆一层Ni-Co-P合金,对包覆后的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观察(SEM)、X射线衍射分析、磁性能及吸波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石墨表面沉积的镀层完整致密,以非晶态为主,且得到的镀Ni-Co-P石墨具有一定的磁性。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0.1~14 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ε=ε’-jε″)和复磁导率(μ=μ’-jμ″),用吸收屏理论公式计算了反射率损耗(R.L),得到当匹配厚度为5 mm时,镀Ni-Co-P石墨的最大吸收峰值约为-9.1 dB,超过-5 dB的频宽达4.2 GHz,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复合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掺杂Ld2O3对Ni-Zn铁氧体/泡沫铝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在泡沫铝表面涂覆了单一Ni-Zn铁氧体和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Ld2O3的Ni-Zn铁氧体复合粉,利用GJB2038—94"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测试方法"中的雷达截面(RCS)法对材料微波反射率进行了测量,扫描电镜(SEM)对吸波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2~18 GHz频段内,涂覆添加Ld2O3后泡沫铝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优于涂覆单一的Ni-Zn铁氧体.在26.5~40.0 GHz频段内,Ld2O3质量分数为1%的泡沫铝复合材料吸波性能最好,当其质量分数大于1%时,材料吸波性能降低.因此,在泡沫铝合金表面涂覆适当比例的Ni-...  相似文献   

15.
为测量金属结构件表面的传导电流,设计了耦合面为平面结构的电流探头.根据传输线理论设计并制作了平行板传输线校准装置,以获取探头的传输阻抗曲线.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探头放入前后装置输入端的电压驻波比均小于1.3.建立了电流探头信号检测的等效电路模型,并由此推导出传输阻抗的计算公式,测试值曲线与计算式得出的趋势吻合.从装置...  相似文献   

16.
角锥型吸波材料应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碳纤维与磁性微粉复合做成小尺寸角锥型吸波材料 ,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角锥设计成高 1.5cm ,底座高 0 .35cm ,尖顶角 4 5° .经测量 ,2 # 材料在 2~ 18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在 - 10dB以下 ,3.72GHz处峰值反射率达 - 2 0 .86dB  相似文献   

17.
多层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优化设计,建立了多层吸波材料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层吸波材料的最大吸收反射率与材料厚度的成单调递增关系,同时频宽却向低频方向发生偏移;反射损失(RL)-10d B的频宽随着厚度增加而减小;双层吸波材料的吸波频率范围比单层吸波材料的宽,三层吸波材料的吸波频宽进一步增大,且在C波段和Ku波段有最大反射损失吸收峰.各单层吸波材料具有不同的电损耗和磁损耗性能,经过优化设计复合后,多层吸波材料中各层吸波材料的优异性能的合理叠加使吸波频宽增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的吻合度很好.  相似文献   

18.
PANI包覆单一铁氧体的结构和吸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聚苯胺包覆铁氧体的复合颗粒,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手段观测了复合颗粒的形貌、结构和性能.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在0.5~20 GHz频段内测试了材料的吸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当掺入质量分数为15%的Li0.45Zn0.1Fe2.45O4时,复合颗粒吸波性能最好,其-8 dB带宽达5 GHz,最大损耗为26.1 dB,且面密度最小为0.28 g.cm-2.  相似文献   

19.
微波暗室低散射目标RCS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微波暗室低散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测试精度,采用设置吸波墙、扫频RCS时域测量、匹配滤波和合理选用窗函数的方法测量了低散射目标的RCS,得到了目标宽带RCS数据和精细的频率特性。设置吸波墙的方法使小金属球的回波信杂比提高了20 dB,扫频宽带RCS时域测量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扫频时域测量目标宽带RCS能减弱杂波叠加导致的不利波动,设置吸波墙和匹配滤波能显著抑制目标近距离处的转台和支架杂波,窗函数的平坦通带特性能减小数据截短影响,从而有效提高低散射目标RCS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杂散电流和氯离子耦合作用下钢筋锈蚀的演变规律,从而揭示钢筋的损伤机理,为此类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计20组砂浆试件,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杂散电流以及其与氯离子耦合作用下钢筋的锈蚀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试验采用直流电模拟杂散电流.结果两种腐蚀环境下钢筋的自腐蚀电位随着侵蚀时间、杂散电流强度以及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杂散电流单独作用对钢筋锈蚀影响相对较轻,而在二者耦合作用下钢筋的锈蚀速率明显增大;另外,在耦合腐蚀环境下杂散电流强度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程度比氯离子含量影响要大.结论根据试验的测试结果,杂散电流与氯离子的耦合作用会加速钢筋的锈蚀,降低结构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