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毛生华 《遵义科技》2004,32(2):49-50
水稻早育浅植技术,是一套严格而又规范的水稻栽培技术,要求在秧田期不建立水层,只保持秧地土壤湿润,秧地接近旱田条件下进行育秧,实行秧苗带土浅栽,合理密植。其优点有:土壤氧气充足,有利于萌芽种子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促进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提高秧苗素质,旱秧移栽后无明显返青期,发根力强,分蘖发生快;旱秧细胞组织致密,植株挺韧,较耐低温和干旱,抗逆性强;早育秧能提早播种,安全育秧,又能提早成熟,有利于抗低温增产。大量生产实践表明,推广应用水稻旱育浅植技术是实现水稻持续增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秧技术是一套严格而规范的水稻栽培技术,要求在秧田不建立水层,只保持秧地土壤湿润,秧地接进旱田条件下进行育秧,实行秧苗带土浅栽,合理密植。在我镇缺水地方推广该技术是保证水稻丰收的基础。自2004年来。我镇在旱育秧上配套使用旱育保姆,效果非常显著,加速了旱育秧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杂交水稻冈优527、D优363和汕优63,研究了旱种、湿润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灌溉(简称C处理)和淹水灌溉4种灌水方式对水稻齐穗期功能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晒、浅、间”灌溉方式和湿润灌溉更有利于水稻齐穗期功能叶生长,冠层叶片直立性好,功能叶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旱种抑制了功能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在全国约11×108hm2的粮食作物总面积中,稻田面积约占28%。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稻产区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各地试验、开发、应用与推广了许多种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文章根据这些新的水稻灌溉模式试验结果与推广经验,将我国水稻节水灌溉主要模式归纳为浅、湿、晒结合,间歇淹水,半旱栽培和蓄雨型等4类。阐述了这些模式的田间水分控制标准以及节水、增产和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潜力;提出了该4类模式的选择原则以及应用这些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讨论了推广这些模式能够持续节水与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机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是宁夏引(扬)黄灌区改造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河套引黄灌溉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 ,水地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35 % ,粮食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80 % ;但大水漫灌、淹灌 ,一把锹淌水 ,渠灌沟排一直沿用至今 .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为 0 42 ,“水稻加冬灌加渔池”用水量占黄河全年总引水量的 40 7% ,灌区盐渍化面积高达 45 0 % .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灌溉方式 ,必须进行全面的节水灌溉改造 .节水灌溉改造的目标 :平均每年从渠首少引水 2 0× 10 8m3 ;使渠系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 6 5~ 0 75 ;减少水稻、冬灌面积和其他灌水量 ;输水管道化和田间灌溉喷滴微化率提高到 6 0 %以上 .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负压灌溉供水器.以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为依据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负压灌溉供水器供水速率与供水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在过水断面面积足够大的条件下,设置三个不同的供水高度,研究负压灌溉供水器供水速率与供水高度的关系.在灌溉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呈非饱和状态,可抑制土表湿润导致的无效蒸发和深层渗漏导致的无效灌溉;不会破坏土壤结构,从而使灌溉水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以收集雨水并用于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7.
十一、山塘小水库转制本节介绍山塘、小水库转变管理体制问题.通过转制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性,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并保证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实施,即“通过管理出效益”.(一)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山塘、小水库大都建于60年代~70年代,是山区人们灌溉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没有专人管理,一般由附近农民兼管,付给少量管理费用.由于报酬是“固定”的,与管理好坏没有直接联系,所以造成雨水流失,蓄水量少,灌溉时水量浪费,抗旱能力弱,影响灌区水稻产量.(二)转制的内客及方法转制就是把山塘小水库经营权租赁给当地农户(租期10年以上),或把所有权拍卖给农户,由这些农户经营管理,并直接向受益农户承包灌溉,收取灌溉费.在方法上,一是走群众路线,讲清转制的目的,征求农民意见,共同制订政策.二是明确转制后的山塘水库必须保证原有灌区用水.三是村与经营者、经营者与灌区农户的责任与义务都以承包协议形式固定下来.(三)转制实例1.余姚市陆埠镇原有山塘水库60座,总蓄水量31万m~3,最大的蓄水10万m~3,最小的几百m~3,分布在全镇各个山岙,自流灌溉水稻66.7ha.1998年初对其中22座山塘水库采取租赁(其余38座已失去灌溉作用的则退水还林),落实经营管理者.协议规定承包者必须做到积极引水、计划放水、科学灌溉、  相似文献   

8.
在松嫩古河道盐碱地综合开发万亩试验区,首次对高效节水-高效洗碱-超高产组合技术开展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粳稻亩产774. 05 kg;降盐率42. 5%;构建了"浅-中-深-湿"节水灌溉模式,据以构建的灌溉制度,具有高效节水功能.亩定额493. 59 m3,较吉林省推荐节水定额节水18%,较通行灌溉制度节水46%.证明水平流种稻洗碱技术体系先进,可以高效降低盐碱和实现超高产.延续一个世纪的"苏打盐碱地最难改良"的传统定论不再成立.若在松嫩盐碱地全面推广,将使水稻增产30%;节水量可达21. 60亿m3,可满足新增15万hm2水稻用水量,或灌溉40万hm2碱性草原,从而破解碱性草原生态恢复缺水的难题.成果具有强化松嫩粮食基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推动草原恢复以及优化平原生态环境的重大综合效益.古河道盐碱地开发试验也证明工程地理学创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以及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大值,其他时期则较小;蒸发蒸腾量与冠层净辐射量、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因素以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叶面积指数不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利用冠层净辐射量等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系数表示的冠层阻抗与蒸发蒸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平均值为1.27,生育中期的作物系数值稍大于FAO推荐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发展半旱地农业,促进农业用水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业用水管理采取的是分离做法,要不就是旱地农业,要不就是灌溉农业,实际上它们是互通的,应当把旱地和灌溉地看作是一个连续系统,它们都应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为基础,都用单位水量形成多少产量来评价,因而在两者之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就为推行农业节水扩展了更大空间,而能否发展第三种农业用水类型——半旱地农业的问题也由此提出.可以将半旱地农业理解为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补充少量灌溉水的农业.其目标可归结为:在缺水灌区保持农田高产的同时,做到大量节约灌溉用水;在旱作山区通过雨水集流等措施对部分农田实施少量补充供水,以达到显著增产.推行半旱地农业首先是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缺水压力,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本身的需求.2008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水大会公报中指出:农业用水占到全球供水量的2/3强,今天的水浇地明天将会怎样,至今没有答案.不过一些专家认为,未来将逐步做到以土壤水资源替代灌溉用水,农业中用更少量的灌溉水正在变得可以实现.我国研究者曾提出对水稻、小麦等作物实行半旱作栽培的主张,近年又多次出现"灌溉农业和旱作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应淡化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人为划分"的呼声.  相似文献   

11.
杂交晚稻旱育抛栽能改变“双夏”季节紧、任务重、劳动力紧张,及夏季高温、插秧后易败苗、影响返青、分蘖而导致产量不高等问题,因而它是一种省工、省力、增产、高效的新技术。一、塑盘旱育壮秧培育1.秧盘选用:根据杂交晚稻秧龄长特点,塑盘长×宽为60cm×33cm,塑盘孔穴数为308个,孔穴上口直径为2.6cm,穴底直径为1.2cm,孔穴深为2.4cm,穴底钻有0.3cm小孔,每个孔穴可培育一株秧苗,每亩用秧盘60只。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Z1):16-17
一、课题研究背景江淮地区是我省水稻主产区,也是提升水稻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针对该区特别是江淮分水岭地区土壤贫瘠、水资源不足、调蓄能力差、易发季节性干旱以及劳动力资源紧缺等情况,通过耐旱性新品种选育与简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的有机结合,建立江淮地区水稻抗旱节水简化丰产技术体系,为江淮地区水稻避灾减灾、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储备.二、课题主要研究成果1.选育出耐旱、高效、广适性旱稻新品种“绿旱1号”  相似文献   

13.
在彭曼法推算水稻需水量的基础上,结合武穴市的气象、地形条件,用“浅、蓄、湿、晒”灌溉技术计算一定设计保证率的水稻灌溉定额.将该法用于武穴市魏高邑项目区土地整理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计算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西瓜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但必须注意: 1.要有适合的土壤墒情。粘土墒度“宁干勿湿”,土壤含水量14~16%,砂土墒度“宁湿勿干”,含水量不低于18%。 2.要掌握温度。膜内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6℃以上,是播种适期,提前或推后不利于保苗和早熟。 3.严格掌握铺膜和播种质量。要求土壤细碎,地面平整干净,铺膜平展,压膜严实,破口适时封严;播行笔直,株距均匀,播量准确,每塘3~4粒,种深1.5~2厘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在厦门研究香叶天竺葵水分平衡的结果.香叶天竺葵在我国南方栽培,夏季植株生长不良,叶片由下而上的枯萎,只茎顶几片小形叶存活,发生所谓“衰枯”现象,或甚至大面积死亡,或部分植株在久雨天晴时发生突然萎蔫现象,妨碍了香叶天竺葵的农业生产.通过蒸腾作用季节变化及其与外在生态条件间矛盾关系的分析,根、叶呼吸强度、电解质外渗量、吸水力和叶束缚水含量等的测定,认为夏季土壤干旱,植株水分失调,是造成衰枯或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夏季的高温促进了土壤干旱的伤害作用,但如田间土壤含水量正常(田间持水量的60—80%),高温的有害作用即不明显.夏季土壤持续过湿(超过田间持水量的90%),造成嫌气条件,破坏部分植株根系的正常代谢活动,根系吸水和茎下部输水系统瓦解.久雨初晴,日照强烈,便迅速的发生不可逆的浸水萎蔫.高温的有害作用在促进土壤的嫌气条件.因此认为控制适当的土壤湿度(田间持水量的60—80%),干旱时灌溉,潮湿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选择干旱时能灌溉、排水性又好的农田,是我国南方夏季栽培香叶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氮素在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SPAC)去向及迁移转化机制,在对比试验基础上,结合同位素N~(15)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氮素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及肥料氮归趋利用.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薄露灌溉模式W1、间歇灌溉模式W2)可以有效地抑制肥料氮淋失;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节水灌溉模式NH_3挥发总量显著小于常规灌溉,同时降低肥料氨挥发量在总氨挥发中所占的比例;节水灌溉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吸氮量,随着生育阶段的推移,各处理植株吸收肥料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值亦呈下降趋势;此外,节水灌溉模式稻田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均少于常规模式,降低幅度为14.6%,作物吸氮量则明显高于W0,相比W0模式,W1和W2模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2%和14.2%.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稻米新品种——“麦茬湿润稻”的选育过程及其各种性能的分析、鉴定结果。这种稻米是一种介于水稻与陆稻之间的“湿土生态型”新品种,产量一般可达600~800斤,适宜在旱粮井灌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8.
九、机埠转制机埠(灌溉泵站)转制就是转变机埠的管理体制,这是以改革带动节水灌溉技术得以有效实施和顺利推广的保证.(一)“集体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机埠在新中国诞生以来,就一直是“集体所有”自然也就“集体管理”.所有费用也“理所当然”地由集体统包,管理者——机手拿固定工资(补贴),机埠管理好坏、灌水多少(即用电多少)与机手的收入毫无关系,致使机埠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浪费水量、电量.机埠抽水量是田间实际需水量的2倍~3倍,水的蒸发多,渗漏多,浪费水资源,同时浪费电量(或柴油),提高了灌溉成本,加重了农民的负担.2.影响了作物产量.田间灌水太多,地下水位升高,造成人为的“渍害”,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如水稻灌水太多,容易引起病虫害,且易倒伏,会减产10%~30%.3.污染水质.大部分灌溉水带着肥料、农药回归到河网,既使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又污染了河网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草疯长,影响河道蓄水和排洪功能,成为目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二)机埠转制的方法机埠转制攸关节水灌溉的成效、农业生产和农户的切身利益,要开好村民会,经民主讨论,确定转制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农业的气候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分不足是半干旱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农田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对甘肃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等农业气候因子的动态分析,发现5,6月间降水低谷与7~9月丰水季节交替重复出现是本区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一降水低谷引起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造成夏粮作物的“卡脖旱”,严重影响产量在该区发展集水农业,雨季蓄积雨水,于次年5~6月间干旱季节进行补偿性灌溉,充分利用两季雨水,消除土壤水份低值槽现象,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因此,从气候学角度讲,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实行集水农业是必要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简介节水反渗灌法(专利申请时名为“高效节水反渗灌技术”),是利用自然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将原来由城市排水系统排走的部分雨水,经过收集,储存到作物栽培区下,就地形成地下微型水库,以无动力反渗透灌溉方式为作物正常生长周年提供自动、恒定的生长用水。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水源拓展型的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