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原理,建立叶尖间隙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涡轮发动机等旋转叶片设备叶尖间隙的结构特征与测量需要,建立了具有矢量特性的叶片点阵模型.分析叶片厚度、叶片转速、传感器敏感区大小、信号采样速率引起的空间滤波效应,以及对叶尖间隙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叶片厚度情况下,叶片转速、传感器敏感区、信号采样速率存在最低要求,这一结论可为叶尖间隙测量系统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所研制的海面溢油油膜厚度测量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基于垂直入射差分激光三角法油膜厚度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厚度0.1,mm的塞尺和10,mm的陶瓷量块对传感器的测量上下限进行了验证,并采用厚度为1~10,mm的0级陶瓷量块对传感器进行了精度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油膜厚度测量传感器的范围为0.1~10,mm,测量相对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种非接触厚度测量及厚度分选仪,其传感器由气动位移传感器和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复合而成,该系统不受被测对象水分、灰度及密度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非接触厚度测量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4.
选取屋顶绿化中9种常见的庭院观赏阔叶植物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微观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这9种阔叶植物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并对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种阔叶植物抗旱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迎春、花椒、连翘、红刺玫、红叶李、蜡梅、紫藤、南天竹、月季; 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中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与抗旱性的关联度最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差异显著,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可作为筛选屋顶绿化抗旱植物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谐振腔微扰法测量植物叶片介电常数。实验采用三种不同植物的叶片,并分早、午、晚不同时间测量。通过对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叶片介电常数与矿物质的含量与种类有关,且植物叶片在不同的时间由于生理活动的不同,其介电常数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植物叶片在交变电场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谐振腔微扰法测量植物叶片介电常数.实验采用三种不同植物的叶片,并分早、午、晚不同时间测量.通过对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叶片介电常数与矿物质的含量与种类有关,且植物叶片在不同的时间由于生理活动的不同,其介电常数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植物叶片在交变电场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有直流输出的新型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用非品态合金丝制成敏感器件,以多谐振荡电桥作为测量电路.探测一永久磁铁的位移量。该传感器除可测位移量外,尚可应用于振动、厚度、磁场强度等测量领域。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沙地植物叶性状的研究可揭示叶性状受环境驱动及其响应,但当前研究未充分考虑物种进化对叶性状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22种菊科植物为对象,研究比叶面积、叶片体积、叶重比、叶片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含量等叶片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研究发现比叶面积、叶体积、叶重比、叶组织密度、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的K值(表征系统发育信号)分别为0.727,1.02,0.687,0.881,0.992,0.866.各叶性状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P0.05).据此认为,科尔沁沙地菊科植物叶性状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不大.该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环境因素与植物进化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当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兰州市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和滨河路两处研究区4种常见园林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测定了叶片厚度(TL)、上(下)角质层厚度(CTUE、CTLE)、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TPT)、海绵组织厚度(TST)、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P/S)、叶片结构紧密度(TLS)、疏松度(LLS)10项叶片结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4种园林植物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均是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大于滨河路,表明滨河路植物所处的环境较为干旱;叶片解剖结构在两研究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旱柳为等面叶,其余3种植物为异面叶,且植物的TL、TPT、P/S、TLS均是滨河路大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而TST和LLS均是滨河路小于甘肃农业大学校园. 10个抗旱性指标在4种园林植物间有较大差异,变异...  相似文献   

10.
木犀属植物叶片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法对木犀属(Osmanthus)27种植物叶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脉厚度、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层数和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以及中脉维管组织的结构特征等具有一定的种间差异。这些结构特征与木犀属植物生长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基于叶尖定时的单参数法无法实现叶片共振倍频数测量的缺点,分析了该方法无法实现叶片共振倍频数辨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利用多只传感器的叶尖定时数据实现叶片共振倍频数测量的方法.通过分析振动相位信息实现叶片共振倍频数辨识,并对传感器安装角度进行了优化.所提算法在叶尖定时测量系统定时精度较高时,采用2只传感器即可实现转动叶片共振倍频数测量;在定时精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3只传感器可实现叶片振动倍频数准确辨识.利用叶尖定时系统对实际高速转子叶片进行叶尖定时测量实验,并利用所提算法对叶片共振倍频数进行辨识,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杜宇  秦建敏  张建国 《太原科技》2008,169(2):33-34
基于空气、冰与水的物理特性差异对冰层厚度进行检测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冰厚检测理论与方法,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新型冰层厚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新仪器以MSP430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采用CPLD对单片机I/O口进行扩展,研制出了具有极低功耗和结构一体化等特点的新型冰层厚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南方绿化常用的8种桑科榕属植物: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印度橡胶榕(F.elastica)、黄葛榕(F.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金榕(F.microcarpa‘Golden Leaves’)、小叶榕(F.microcarpa)、柳叶榕(F.celebensis)、高山榕(F.altissima)、菩提树(F.religiosa)的抗逆性,采集它们的叶片制成玻片,观测叶片解剖构造。9个观测指标包括叶表面上、下角质层厚度,叶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叶表皮气孔密度,气孔长度。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之和为81.384%(〉70%),可以代表原始因子所代表的大部分信息,其中以叶片厚度对贡献率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橡皮树和黄葛榕单独各成一类,其它6种植物共同组成一类;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得到8种植物抗逆性顺序为:橡皮树〉小叶榕〉高山榕〉黄金榕〉垂叶榕〉菩提树〉柳叶榕〉黄葛榕,这一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何芳  麦云飞 《科技信息》2007,(31):118-118,12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温度测量系统,以MSC1210单片机为核心器件,通过对多个传感器的测量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来实现多点智能温度采集系统。传感器采用利用先进的薄膜技术制备的薄膜温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热响应时间短、精度高、便于集成等特点,MSC1210单片机可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快速温度采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叶片振动测量对汽轮机设计和安全监测非常重要,光纤传感器的出现为实时精确测量高速旋转叶片振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研究描述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叶尖定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距系统计算机器人运动路径是机器人壁障、路径规划以及协作编队关键技术之一。根据移动机器人工作环境地形复杂、光线差等特点,采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协同测距,以ARM9为核心设计了软硬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自适应加权平均数据融合算法,并分析了各传感器的误差和方差。经实验统计,多传感器融合比单一传感器测量精度平均提高了47%,测量误差减小到0.5 cm以内,表明本系统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电涡流检测技术是一种无损、无接触测量的检测技术。由于电涡流检测采用了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线性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不受油污介质影响的电涡流传感器,因此在位移、厚度等方面的测量获得广泛的应用。作者在应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时,为了正确可靠地测量位移量的大小,对电涡流位移传感器作了静态特性的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8.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够客观表达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响应,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乔、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坡向灌丛植物功能性状在营养性状(生长型、生活习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和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上的差异,探究喀斯特石山植被对不同坡向微气候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阴坡的灌木和耐阴物种数多于阳坡,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为阴坡大于阳坡;阳坡的乔木物种数多于阴坡,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也均为阳坡大于阴坡。植物营养性状(叶片厚度和叶组织密度)为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差异显著的主要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喀斯特石山灌丛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对植被的筛选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现有的测量技术的基础上,将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引入两相流测量领域,通过Fluent实验仿真分析导光管对流场的影响,构建基于近红外吸收技术的液膜参数测量传感器。根据近红外光谱吸收原理、功率谱测频和互相关测速算法等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气液两相环状流液膜厚度及波动参数的测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性、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有效反映局部液膜厚度随采样时间的变化,以及准确测量液膜波动参数,为研究气液两相环状流传质传热以及流动特性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单片机MCS-8031为控制核心,用霍尔集成传感器作为测量车速的检测元件。最后用字符型液晶显示器1602(HD44780控制)显示车速等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