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正在逐步地建立,但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危险性评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认为应当以犯罪人的内因和外因作为评估因素,采取以统计式危险性评估方法为主、临床式危险性评估方法为辅的评估模式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在社区矫正中采取个案矫正工作模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矫正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对矫正对象的全面评估为前提,由专职矫正人员和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矫正团队,制定具体的个案矫正方案,在实施中进行过程控制,以达到最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主张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让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社区矫正制度设计和安排应以公共管理为指导,使社区矫正管理真正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行为。在社区矫正公共管理中,是将社区矫正管理作为国家或政府的职责和义务。社会力量将以独立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中,通过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结构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和教育。社区矫正制度由国家主导的一元体系转向"国家一刑罚、社会一矫正"的二元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身危险性理论是近代刑法学派理论的中心范畴。在这一范畴的基础上,近代刑法学派的学对刑事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人身危险性理论有着深厚的社会根基、方法论根基、哲学根基。从内涵上看,它是初犯可能性和再犯可能性的统一。人身危险性理论带来了刑法理论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5.
社区服刑人员处遇措施是指在社区矫正中对服刑人员采取的刑罚执行和其他相关矫正措施的总称.根据中国有关立法、社区矫正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等情况,对于服刑人员的处遇措施,大体上应当分为两类:一类是惩罚管束性措施,另一类是帮助扶持性措施.这两类措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18):I0077-I0077,I0079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明确矫正主体,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矫正方式,体现了新的刑罚理念,是一种更富有"人道主义"的监管方式。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概念的阐述,对社区矫正依据、矫正主体、矫正对象、矫正手段等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构建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派驻检察室作为检察机关的派出机构,对社区矫正进行法律监督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以及实践依据。当前派驻检察室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存在监督地位不明确、禁止令缺乏法律规定、法律监督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因而法律层面应当对派驻检察室的职能、禁止令执行的有效监督、强化派驻检察室法律监督的刚性等方面加以规定并完善。以环境犯罪为例,对社区矫正中派驻检察室法律监督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实施五年以来,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逐步走向成熟,在2013年全国综治考评中,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位居全国第二位,得到了司法部充分肯定。为了更好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该文结合福建省社区矫正发展概况以及社区矫正专业前沿理论,结合专业思考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及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包括厘清概念、创新方法、加强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提高参与程度的六个意见,力争对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的困惑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我国刑事执行体制和刑罚执行方式的重要革新,对于行刑的人道化、科学化以及降低行刑成本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社区矫正同时也存在适用对象的选择、适用程序、矫正手段以及矫正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的结合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在肯定社区矫正价值的同时进行反思,科学选择适用对象、完善适用程序、提高矫正工作者素质,以真正实现公正、人道、科学、效益等行刑价值。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5,(5):78-80
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起步较晚,其各方面发展还有待完善。文章从我国现有立法规定出发,就社区矫正对象的立法问题进行探讨。在对我国现有社区矫正对象的有关法律规定做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扩大我国社区矫正对象的范围,增设社区服务的刑事或行政处罚,加强地方立法以适应社区矫正发展的需要等立法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对象权利法律保障方面存在立法不足、执法不力、司法实践难以真正落实和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监督等问题.将来在制定《社区矫正法》时,既要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具体内容,又要考虑到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执法素养很有必要;同时,可以从完善立法、更新理念、落实职责、丰富手段和建立谈话制度等方面完善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又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工作,在矫正监管过程中,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是社区矫正机构的职能和职责所在。所以,社区矫正工作如何做到既讲原则,又给予矫正对象人文关怀,达到人性化管理与依法公正管理的有机统一,是当前社区矫正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此为视角,针对社区建设,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方式、对象以及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等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一种综合性的,偏重于刑罚执行的法律制度,与刑法规定的刑种、量刑制度和刑罚执行措施有着密切关系。社区矫正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社区矫正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社区矫正价值理念的分析等问题。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还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定位。文章从社区矫正基本概念和价值理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指导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剖析人身危险性来源的两条基本路线,对比人身危险性的后天习得比先天获得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得出人身危险性是以人身危险性是一条以生来人身危险性为起点,以社会环境为决定因素,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曲线,行为是先天和后天结合作用的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狱矫正相对的一种不使犯罪分子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方法,是现代社会预防和控制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探讨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2年1月10日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的重大意义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在官方的文件解读下是一种单纯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领域里却呈现出司法矫正的性质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事实上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新的刑罚类型,是刑罚中的一个上位概念,而不仅仅只是从属于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矫正薄板焊接变形几种常用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矫正压型板焊接变形的有效方法为机械拉伸法,并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现场实验进行了验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文中介绍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如何进行组织设计、以及在工装选用和设计中注意要点。该工艺在压型板焊接变形矫正中有着独有的显著效果,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类似金属结构的焊接变形矫正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正式实施,相应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也已经颁布.但是由于实施社区矫正场所的不确定,出现了直接在社区进行矫正与“中途之家”进行间接矫正两种模式,各省市之间矫正的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基于审前调查制度的缺陷、矫正模式与刑罚个别化的裂痕等因素,在实践中需要两种模式并用,通过对不同犯罪性质的划分以及对被矫治者的具体分析来决定采用何种模式,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组织的与公众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被矫治者重新融入社会,实现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