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纯林与混交林叶片热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东南沿海防护林4种主要树种纯林及混交林共8个林分类型成熟和衰老叶片的热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纯林中,厚荚相思叶片中热值最高,湿地松次之,都高于木麻黄和桉树: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中木麻黄小枝热值差别不显著,都高于与桉树混交的木麻黄小枝;厚荚相思纯林和混交林成熟叶及衰老叶热值都高于湿地松和桉树:在所有的林分类型中,衰老叶中的热值都高于成熟叶或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厚荚相思在沿海沙质海岸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改变沿海地区造林树种单一状况,提高森林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1990年在福建东山县海岸后沿沙地引种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及毛绢相思;1998年选用厚荚相思、木麻黄、刚果12#桉、湿地松等树种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更新和带状采伐更新;1999年选用厚荚相思、肯氏相思、马占相思、纹荚相思在风口沙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岸前沿风口沙地厚荚相思造林成活率高,受风害轻微,对沙荒风口不良生境适应力强;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中,厚荚相思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在林带后沿沙地厚荚相思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于其它相思类树种,树高,直径及材积生长量最大,降低风速明显,林内凋落物多,提高土壤肥力显著。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木麻黄老林带分别采取不同采伐宽度种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以及建立多树种混交配置更新,结果表明10m×30m、20m×30m及30m×30m采伐带宽度更新木麻黄平18无性系生长显著差异,以30m×30m采伐宽度更新林木生长最佳.采用木麻黄、厚荚相思、湿地松纯林更新效果较好;木麻黄与厚荚相思、厚荚相思与湿地松单行混交,存在不同程度的种间矛盾,林分生长不稳定,因此不宜采用.木麻黄与厚荚相思、刚果12号桉与湿地松以及厚荚相思与湿地松采用多行混交,其更新效果普遍较好,两者之间竞相生长,种间关系比较协调.多行混交不仅可以避免树种之间挤压,而且整个林分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从而形成防护林树种的多样性和较好的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4.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配置模式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配置模式对海岸防护林防护效应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海岸木麻黄防护林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1∶4)的防护效应>厚荚相思×湿地松、刚果桉×湿地松>厚荚相思×湿地松(3∶1);木麻黄林防护效应随林分密度和郁闭度增大而增大,密度为2205株/m2的林分比3375株/m2的林分提高2.4%,比875株/m2的林分增大15.7%.  相似文献   

5.
郭清明 《海峡科学》2008,(3):71-72,83
为改变福建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匮乏的局面,应用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在沿海沙地开展造林选择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三种相思造林6a保存率都在90%以上,生长量表现为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木麻黄: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6a生时防风效能分别为56.6%、71.6%和74.4%;三种相思6a生林分与同龄木麻黄相比,土壤肥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和大叶相思可作为沿海防护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6.
在沙质海岸通过选择木麻黄惠安1号、广东701号两个无性系与木麻黄实生苗进行建立防护林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其保存率、生长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的实生苗.因此,在滨海风积沙土上建立沿海防护林,必须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的木麻黄无性系.种子育苗造林要严格选择木麻黄优良母树进行采集种子和培育苗木,否则将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林带结构对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对防护效能的影响,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东山岛对不同林带结构和空间层次的海岸木麻黄防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疏透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明显地优于通风结构和紧密结构;木麻黄与湿地松、厚荚相思组成的复层林比木麻黄单层林的防护效能提高了3.3%.  相似文献   

8.
沙荒风口造林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立防护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省海岸带沙荒风口造林特别困难,营造防护林常遭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深入剖析,其最关键的原因是大风、水分蒸发和飞沙危害.在海岸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首选的造林仍以木麻黄科树种为主.采用两年生木麻黄优质大苗深栽、适当修枝、浇定根水、设置风沙障是非常关键的配套技术,这些综合技术在沙质海岸困难立地推广应用,可以提升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林青 《科技信息》2008,(18):324-324
对闽南丘陵山地引种卷荚相思的生长效果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生长迅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比尾巨桉稍强,适合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闽南丘陵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沿海前沿林带更新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沿海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大多已达40~50年,生长量及防护功能均下降,需要通过更新来保证防护林效益的持续发挥。而现有的防护林以木麻黄单一树种为主,林带结构简单,防护林生物多样性较差且生态景观单调。为此,我们结合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开展了不同树种造林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尾细桉、巨桉、粗皮桉和木麻黄无性系A13、平2在基干林带更新造林中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可作为前沿保留少量老林带下基干林带更新的树种。  相似文献   

11.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了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林、厚荚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木麻黄林现存生物量为156.82 t/hm2,各组分热值(总能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处于19.84~21.70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26 kJ/g,能量现存量为3 177.95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8.09%,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0.77%;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149.51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为19.98~23.48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3 079.16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57.67%,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3.06%;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142.22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处于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 GJ/hm2,其中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5.08%,枯枝的最小.3树种林分具有较高的现存生物量、能量现存量、各组分热值和整体平均热值,体现出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可见从热值与生物量的角度看,木麻黄、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是海岸沙地造林的良好树种.  相似文献   

12.
江苏海岸带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对江苏省全部海岸带林业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海岸带造林树种分布和生长至关重要的立地因素。针对江苏海岸各种立地环境条件,论述了如何选择先锋树种和后继树种,使海岸造林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滨海风沙地木麻黄的特性及根际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木麻黄是热带旱生类型植物,但能适应轻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增加时,木麻黄的外部形态略有变化,体内薄壁组织,尤其是髓部增加最明显;渗透势有显著降低,含水量和含灰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在海岸沙质地上栽培的木麻黄,以坚木麻黄生长最快,抗风力最强。木麻黄迹地养分全面下降是二茬木麻黄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导因是群众不断取出木麻黄凋落物。采用施肥补给等各种措施,在实践中已收到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黄齐  张聃  曹昀  郑林 《江西科学》2010,28(3):333-335,385
湿地松是一种适合沙化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的先锋植物。因其耐旱、耐贫瘠和固沙能力强等特性被在沙地广泛引种。通过对其生态学特性以及在沙化土地中的适应性的分析,认为外来物种风险、单一物种造林、病虫害威胁、菌根缺乏等问题是制约湿地松在沙化土地恢复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沙化土地湿地松恢复对策:(1)进行生态学引种试验和风险评价;(2)进行群落调控,避免物种单一化;(3)加强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害;(4)接种菌根菌剂,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16.
滨海风沙地果园防护林农业气象生态与农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风沙地防护林气象效应良好,林内相对湿度、雨量都比林外高,蒸发量降低,风速减弱.防护林具有"保温性"和"保冷性"的作用.风沙地夏秋季节土温高、持续时间久、温差变幅大,采取绿肥覆盖能有效降低地温.滨海风沙地土壤含水量变幅大,切勿选择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处建园.滨海风沙地气候逐年变暖,冬季"温室效应"明显.根据滨海风沙地防护林的气象效应,提出了适应滨海风沙地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沙生红树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及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于广西北海大冠抄测定了开阔海岸沙生白骨壤群落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碳和腐殖质的含量,及红树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等。由向陆林带到向海林带,土壤的粉粒粘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随着群落树高和生物量的下降而降低,植物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特征。木榄、红海榄只偶见于向陆林带,桐花树和秋茄可生长到中间林带。这种分带现象部分地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在土壤的垂直剖面上,植物跟土壤间也存在与上述相似的关系。这些表明,先锋红树植物白骨壤与土壤的共同进化为后来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沙生红树林演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上海海岸防护林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海岸防护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生态功能、景观效应、经济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营造的29个防护林树种进行了评价筛选。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类:表现优良的树种3种,表现较好的树种3种,表现一般的树种6种,不适应树种17种。在水盐协同胁迫逆境下,推荐苦楝(Melia azedarach)、青桐(Firmiana simplex)、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金丝垂柳(Salix×aureo-pendula)、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中山杉(Taxodium hybrid)、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nc-ne)、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雪松(Cedrus deoda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ra)、南酸枣(Choerosponias axillaris)等12个乔木树种作为上海地区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森林不同种组的耐旱适应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把土壤-植物-大气视为一个连续体,通过研究喀斯特森林树种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吸水潜能、耗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初步评价各种组的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方式因种组而异,先锋种为高输入低输出高效率类型,次先锋种为中输入中输出较高效率类型,过渡种为较低输入中输出较低效率类型,次顶极种和顶极种为中输入、中输出中效率类型。先锋种、次先锋种耐旱适应性强于次顶极种和顶极种。同一种组内落叶阔叶树种耐旱适应性弱于常绿阔叶树种,证实了“喀斯特森林中落叶成分是对干旱的适应”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