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换水法研究了Cu^2+、Cd^2+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效应.其目的在于评价水环境中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影响,为瓯江彩鲤的养殖水质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u^2+、Cd^2+对瓯江彩鲤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0.18,0.13,0.09和0.08mg·L^-1,Cd^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6.23,5.48,4.71和4.56mg·L^-1;Cu^2+和Cd^2+对瓯江彩鲤的毒性顺序为Cu^2+〉Cd^2+瓯江彩鲤死亡率与Cu^2+、Cd^2+浓度均呈二次曲线关系,Cu^2+、Cd^2+对瓯江彩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46mg·L^-1.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甲壳素对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可溶性甲壳素对Fe^3 、Cu^2 、Zn^2 、Pb^2 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其对Fe^3 的吸附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对Cu^2 的吸附率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Zn^2 、Pb^2 随温度升高吸附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乙二醇苯醚和甲醛为原料,经缩聚反应,先得到乙二醇苯醚一甲醛树脂(FQ),再分别与苯磺酰氯、巯基乙醇反应,得到含硫、氧酚醛型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对重金属离子Cu^2 、Pb^2 、Ni^2 、Zn^2 、Ag^ 、Hg^2 的吸附容量,研究了该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及pH值对静态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g^ 、Hg^2 、Cu^2 、Ni^2 、Zn^2 、Pb^2 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04、0.85、0.73、0.59、0.39、0.17mmol/g。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了Cu^2 和Zn^2 分别对老年低额NaoSimocephalus vetulus Straus96h急性毒性反应的基础上,采用相加指数法进行了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对老年低额Nao24、48、72、96hLC50分别为0.83、0.71、0.61、0.55mg/L;Zn^2 对老年低额Nao24、48、72、96hLC50分别为0.89、0.54、0.42、0.30nm/L.Cu^2 和Zn^2 在老年低额Nao的安全浓度(Sc)分别是0.0055mg/L和0.0030mg/L.当Cu^2 与Zn^2 共存时其联合毒性发生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mg/L,0.08mg/L,0.64mg/L,5.12mg/L的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鳃中SOD酶活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0.64mg/L Cu^2+和0.08mg/L Zn^2+时SOD酶活力达到最大(73.57±0.12U/mg和53.63±0.17U/mg),且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Cu^2+处理组SOD同工酶酶谱出现SOD酶带变宽、颜色加深现象,并在O.08mg/L和0.64mg/L浓度组中新增一条酶带(SOD2),而高浓度组(5.12mg/L)明显抑制SOD酶带活性,新增的条带也缺失;同样低浓度的Zn^2+使得SOD酶谱的条带变宽,颜色加深,但没有出现新增酶带,而高浓度(5.12mg/L)Zn^2+使得条带变窄,颜色变淡.结果表明:这两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活力及酶谱的影响与浓度有关,Cu^2+对SOD的影响明显大于Zn^2+,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藻类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实验分析温度、金属浓度等因素对3种藻粉(小球藻粉、螺旋藻粉、海带粉)吸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Pb^2+、Cu^2+、Zn^2+)的影响,同时比较活藻和藻粉对重金属的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藻粉和活藻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量顺序均为Pb^2+〉Cu^2+〉Zn^2+,3种藻粉在温度为40℃,浓度为6mmol/L时均达到最大吸附量,每种藻粉对金属的吸附量与重金属溶液浓度呈正相关.死藻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明显大于活藻,死藻在工业上运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卢桂芳 《科技促进发展》2010,(6):312-312,268
应用生物毒性的微板分析方法,以污染物对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sp—Q67)的发光抑制为生物毒性指标,分别测定了CdCl2·2.5H2O,CoSO4·5H2O,Cu(NO3)2·3H2O,MnCl2·9H2O,ZnSO4·7HO,Ni(NO3)·6H2O6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发光菌的单一毒性及其混合物的毒性测定。通过运用APToxO序对剂量-效应曲线的非线性模拟,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离子化合物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3.953、2.825、3.599、2.288、3.927和2584,从而可知其毒性大小顺序为:Cd^2+〉Zn^2+〉Cu^2+〉Ni^2+Mn^2+.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以在浙江舟山普陀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取得的三疣梭子蟹各期涵状幼体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Cu^2+、Zn^2+、Cr^6+4种重金属离子对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幼体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Zn^2+、Cr^6+,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中对Cu^2+、Hg^2+、Zn^2+、Cr^6+的安全质量浓度取值分别为0.0156mg/L、0.0025mg/L、0.0686mg,/L和0.5230mg/L.  相似文献   

9.
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Cu2+、Cd2+和Se4+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单一及联合毒性效应,并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毒性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对大型溞的毒性大小为:Cu2+>Cd2+>Se4+。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u2+、Cd2+和Se4+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比较复杂,在两两共存或三者共存时,随着浓度配比方式的不同,联合毒性效应发生变化,显示出一定的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Cu2+Cd2+在毒性1∶1配比时,联合毒性效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与其他几种联合方式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臧传锋 《科技信息》2012,(21):491-491,493
本文以重金属元素Cu为例研究浮萍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在浮萍正常生长的条件下考察浮萍对Cu^2+的吸附和富集。结果表明:浮萍对Cu^2+的去除率可达61.6%,去除主要发生在前5天;7天的吸附浮萍中Cu^2+浓度增加了176%。本研究为浮萍应用于废水深度处理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静水条件下,研究了Zn2+、Mn7+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刺参幼参行为及其存活状况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Zn2+、Mn7+单独处理时,幼参在Zn2+浓度低于0.4 mg/L或Mn7+浓度低于0.5 mg/L条件下暴露96 h后死亡率均为0.0%,表明在此对应浓度范围内两种金属离子均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幼参死亡率明显升高,其附壁率呈降低趋势。Zn2+对幼参的24、48、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70、1.35、0.82 mg/L,安全浓度(SC)为0.14 mg/L;Mn7+对幼参的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1.61、4.24、3.13 mg/L,SC为3.16 mg/L。因此,Zn2+对幼参的急性毒性作用强于Mn7+。随着水体中Zn2+与Mn7+浓度的增加,幼参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和累积速率总体呈升高趋势,而富集系数呈降低趋势,Zn2+的富集作用强于Mn7+。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自制改性淀粉CS-g-PMMAPANNHNH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重金属离子单独存在或共存时,CS-g-PMMAPANNHNH2对Pb2+、Cr6+、Cd2+、Cu2+、Mn2+、Zn2+等金属离子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高吸附率可达99%.同时,利用CS-g-PMMAPANNHNH2对实际含Pb和含Cu、Pb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CS-g-PMMAPANNHNH2是一种很好的水处理剂,对Pb2+、Cu2+等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具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和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和50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铅和铬共存对斑马鱼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29和26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h、48h和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89、061和043,皆大于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以偶氮二异丁睛为引发剂,使苯乙烯和烯丙基硫脲在其表面发生聚合,制成了聚苯乙烯-烯丙基硫脲/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对合成材料进行结构及元素组成分析。将聚苯乙烯-硫脲/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水中Pb2+和Hg2+,以硝酸和三乙醇胺的混合液作为洗脱剂洗脱目标化合物。采用ICP/MS分析法测定Pb2+和Hg2+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聚苯乙烯-硫脲/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对Pb2+和Hg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6.5 mg/g和18.9 mg/g,SPE-ICP/MS测定水中Pb2+和Hg2+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12μg/L和0.048μg/L。  相似文献   

15.
六种有机磷农药及三种重金属离子对小球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报告了六种有机磷农药及三种重金属离子对小球藻生长的EC50值,并证实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依次为:辛硫磷,对硫磷,水胺硫磷,DDV,氧化乐果,甲氨磷。同时研究证实了重金属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Zn2+,以及Fe2+对Cu2+毒性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铜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品种KWS3418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铜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250μmol·L-1时,甜菜幼苗生长良好,与对照(0.3μmol·L-1)相比,各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Cu2+浓度的增加(Cu2+〉250μmol·L-1),甜菜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其单株干、鲜重和叶面积均显著下降.Cu2+为250μmol·L-1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叶绿索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甜菜有一定的耐铜性,但是高铜处理可能通过引起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来抑制光合作用进而抑制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去除锌冶炼废水中的Zn2+、Cd2+、Fe2+、Pb2+、Cu2+等重金属离子、回收利用废水为目的,采用斜发沸石吸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斜发沸石的改性效果,以及吸附时间、温度、沸石粒径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NaCl活化、400℃煅烧定性制得的沸石吸附效果较佳;吸附时间80 min较为合适;减小沸石粒度,吸附量显著增加。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各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Zn2+98.52%、Cd2+82.31%、Fe2+98.87%、Pb2+99.30%、Cu2+100%。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以铜绿微囊藻在435nm/680nm处的荧光强度为测试指标,进行了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对Hg2+毒性的最佳响应时间,以及不同Hg2+浓度在短时间内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HgCl2的最佳响应时间为25min。当Hg2+质量浓度为0.000 5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相对荧光强度(样品荧光强度-空白荧光强度)为负值,即其叶绿素荧光强度小于对照组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当Hg2+质量浓度为0.0010.500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相对荧光强度为正值,并且在0.0010.500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相对荧光强度为正值,并且在0.0010.400mg/L浓度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随汞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呈正相关关系,r=0.983 3。  相似文献   

19.
研究Hg2+、Pb2+、Cu2+、Mn2+和Cd2+5种重金属离子对俄罗斯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对卤虫无节幼体的24 h,48 h和72 h实验结果以及卤虫成体的24 h实验结果分别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方程.选用的5种重金属离子对俄罗斯卤虫的死亡均表现出直接或者联合的影响,联合作用包括金属离子间的协同或者拮抗作用;不同发育阶段卤虫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情况不同,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也有差异.不同发育阶段的卤虫对5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不同,在研究毒性作用或建立环境监测的数学模型时,必须注意卤虫的发育时期.对回归方程的验证实验表明,所得方程基本能够反映重金属离子对卤虫的毒性作用,但是有些仅死亡率分布趋势相似,结果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海拔地区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低,Cu、Pb、Zn、Ag需分别溶样测定。故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一次溶样连续测定矿石中的Cu、Pb、Zn、Ag。矿样用HCl+HNO3+HF+HClO4混酸完全溶解,用EDTA溶液定容至500ml容量瓶中。方法精密度(RSD,n=9)小于7.5%,加标回收率为95.6%~106.7%。方法检出限为:Cu0.0017μg/ml,Pb0.0328μg/ml,Zn0.0101μg/ml,Ag0.0021μg/ml。方法用于测定矿石样品中的Cu、Pb、Zn、Ag结果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外检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