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东矿洞沟地区四张磙子古元古代花岗岩识别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辽宁盖州四张磙子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质特征及意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系统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四张磙子花岗岩进行年龄测试和主微量元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四张磙子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 871.2±9.3)Ma,属于古元古代产物.主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四张磙子花岗岩与矿洞沟正长岩及闪长岩的Si O2与K2O及Na2O基本呈现正相关,与Ti O2,Al2O3,TFe2O3,Ca O,Mg O,M n O呈负相关,表明3种岩体可能具有亲缘关系.结合前人研究,认为四张磙子花岗岩与矿洞沟正长岩、闪长岩可能具有同一岩浆来源,四张磙子花岗岩为古元古代侵位的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2.
在德尔布干深断裂中段西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上识别出一套正长岩-花岗岩组合,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SiO2质量分数为60.86%~66.14%,高Al2O3,高K2O Na2O、富钾,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铕负异常不明显(0.81);花岗岩高硅、富碱,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铕负异常明显(0.08~0.46).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主要形成于晚造山-后造山环境,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来源于古老陆壳的部分熔融.正长岩-花岗岩组合为探索区域前寒武纪地块晚期演化历史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3.
往过同岩体位于藏东类乌齐地区往过同,岩石类型为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K-Ar同位素年龄为35 Ma,时代为始新世。往过同花岗岩富硅、铝、碱,高钾贫钛,低铁、镁、钙,在SiO2-K2O和K2O-Na2O图解中样品均落在钾玄岩系列区,岩石系列为钾玄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蛛网图上Th强烈富集,Sr呈现低谷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表现出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经分析,并应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往过同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打古寨和罗布里岩体是桃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体,成岩时代均为燕山早期。根据Sr,Pb,O和S同位素资料,结合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打古寨岩体是由上部地壳重熔改造形成,属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罗布里岩体是由壳幔混合岩浆形成,属同熔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祁连东段上莫吉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意义,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测得上莫吉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922.3±5.3) Ma(MSWD=0.037);岩石中SiO_2含量为70.92%~75.00%,Na_2O+K_2O含量为5.18%~7.66%,山德指数(A/CNK)为1.049~1.346,平均为1.25,碱度率AR为1.79~3.23;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为富集型模式,曲线向右倾斜,(La/Yb)_n为2.71~22.84,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Rb、Th的强烈正异常,Nb、Zr不同程度的负异常,类似于同碰撞花岗岩。因此,中祁连东段上莫吉侵入体的为CPG(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型花岗岩,该岩体的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具有富钠、富钾的特征,其岩体由古老的硅铝质大陆壳经重熔再结晶而成。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上莫吉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对赣西北石门楼地区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7 Ma±2.4 Ma(MSWD=0.21),属早白垩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Si(SiO_2分别为70.16%~72.78%和72.76%~73.80%)、Al、ALK、CIPW刚玉分子和Rb含量高,Ca、Sr、Ba、Ce、Zr、Y及Nb含量较低,A/CNK值、(Na_2O+K_2O)/CaO和Rb/Sr比值高,REE显示四分组效应,Eu/Eu*值(分别介于0.36~0.60和0.071~0.073)中等或小,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源岩重熔再造作用形成,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陆内造山挤压至伸展过渡初期,具有形成钨(钼铜)或钨(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时代及空间专属性和成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南部加里东期花岗岩的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南部地槽褶皱区伴随加里东早期和晚期运动,有花岗老化和岩浆侵入活动。早期形成混合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晚期形成块状花岗岩。前者具最大微斜长石——更、中长石组合;后者为正长石——正长微斜长石——更、中长石组合类型。经研究表明,两期花岗岩具有 Na_2O、CaO 低,富 Al_2O_3、K_2O 的岩石化学特性,它们属铝过饱和花岗岩,微量元素贫 V、Cr、Ni、Co、Cu、Pb、Zn,而富W、Sn、Be、U、Ga 等,付矿物以含钛矿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出现饰族稀土元素付矿物而缺亿族稀土元素矿物为特征。上述特征的一致性,表明两期花岗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从黑云母富铁,为铁质黑云母,在 Fe~(3+)—Fe~(2+)—Mg 图上落在Ni—Nio 缓冲线之下,说明加里东花岗岩是在氧逸度低的还原环境下形成。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两期岩体也很相似,出现铕的亏损,它明显地不同于华南慢源型的稀土模式。因此加里东花岗岩由地壳沉积物改造而成,属改造型花岗岩成因系列。两期花岗岩虽有相同的物质来源.但有不同的成因方式;地楷沉积物在角闪岩相变质基础上发生部分重熔,低熔组分交代围岩形成加里东早期武功山型混合花岗岩;进一步发展形成深层流化花岗岩——慈竹型和侵入混合花岗岩——石科型。当深部沉积物重熔形成岩浆,它侵位到较上层位形成早期片麻状花岗岩和晚期块状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岩石化学N((K_2O)/(Na_2O))、S((SiO_2)/(TiO_2×10~3))、F((Fe_2O_3×10~1)/(Fe_2O_3+FeO+MgO+CaO))三角图解来区分南岭地区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岩方式,图解中圈定的Ⅰ区属交代花岗岩区,Ⅱ区属岩浆花岗岩区.将南岭地区典型交代花岗岩和岩浆花岗岩体的81个岩石化学N.S.F 值投入本图解中,鉴别效果较好,并能醒目地反映出复式花岗岩体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卫境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紧邻华北板块北缘。通过对查干哈达地段的岩石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表明查干哈达地段的铀矿化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钻孔中花岗岩蚀变整体以碱性蚀变为主;矿化的花岗岩中钾长石含量明显减少,钠长石化明显,并伴有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主量元素显示新鲜花岗岩的Al_2O_3,Fe O*,CaO,TiO_2含量与SiO_2含量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矿化花岗岩呈现出明显的富Na_2O,CaO,P_2O_5,贫SiO_2,K_2O等特征,K_2O被Na_2O完全交代,SiO_2含量大量减少。深部钻孔铀矿化严格受碱交代体控制,这一特征可作为今后本区的寻找碱交代型铀矿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地区南加、刚边花岗岩体是黔桂边境摩天岭花岗岩基的北延部分,对其采样并进行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花岗岩SiO2含量介于69.14%-77.14%之间,Na2O+K2O含量为6.92%-7.73%,在侵入岩TAS图解上落入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区,为亚碱性钙碱系列岩石,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在3.22-7.41之间,轻稀土较重稀土明显富集,且显示明显的负铕异常。综合研究表明:黔东南刚边及南加花岗岩是碰撞的大地构造背景上的花岗岩,形成于主碰撞之后,即属碰撞后花岗岩;本区花岗岩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无关,且不能作为Rodinia裂解的岩石证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哈尔滨东部地区海西期钾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兴蒙造山带的演化.研究区钾长花岗岩呈肉红色细粒,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岩石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74.70%~75.70%,为酸性岩.Al2 O3的质量分数为12.07%~13.18%;Na2O+K2O的质量分数为7.78%~8.09%,K2O/Na2O为0.93%~1.60%.里特曼指数为1.85~2.06.∑REE的质量分数为96.32×10-6~172.83×10-6,δEu为0.21~0.77,为铕负异常;铝饱和指数为0.88~1.12,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与造山带垮塌导致的大规模岩石圈伸展作用有关.该花岗岩LA-ICP-MS锫石U-Pb年龄为(298.54士0.86) Ma(MSWD=0.94),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拼合后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阐述的中国东南部地壳系经历过雪峰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时代强烈构造运动,并相应地形成各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在各期构造带中循构造体系作有规律地分布。文中对各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成矿专属性等方面的特征及其明显的前进演化关系进行了扼要地叙述。研究资料表明,多时代花岗岩发育的地区,往往对钨、锡等金属成矿最为有利,并且其矿化经常与晚期或晚阶段花岗岩相联系,此乃多期、多阶段的花岗岩化的过程中,促使钨、锡等成矿元素不断从岩石中浸出向上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芦芽山紫苏花岗岩体主要由紫苏二长岩、紫苏石英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这些花岗质岩石表现TiO2,P2O5,K2 O,Zr,Nb,Y,Pb,La,Ce和Ba富集以及高的K2O/Na2O比值,而MgO,CaO,Mg#,Th,U亏损和低的Sr/Ba、Rb/Ba比值.Zr,Nb和Ce与SiO2反相关,这与Ⅰ型花岗岩恰恰相反.这些岩石的Sm-Nd同位素特征比较均一,初始εNd值为-5.93到-6.97,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67到2.78 Ga.这些特征说明紫苏花岗质岩浆起源于晚太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即铁镁质麻粒岩在富CO2流体存在和异常高温下的部分熔融,石榴石作为主要残余相.它们经历了干燥高温岩浆的结晶分异,辉石、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可能为早期结晶相.芦芽山紫苏花岗岩的岩浆作用形成于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1850 Ma)主碰撞期后的俯冲洋壳拆沉、地幔上隆导致的热松弛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南祁连内古生代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闪长岩锆石同位素年龄为(435.9±4.0)Ma,侵位时代为早志留世。岩石中SiO_2含量为54.17%~73.85%,Al_2O_3变化较少为14.01%~17.66%,MgO为0.39%~6.01%,A/CNK=0.78,Na_2O/K_2O1,总体显示为铝质钙碱性岩。稀土元素方面表现为较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征,Sr的含量为149~346 ppm,主体属于低Sr的花岗岩。Sr,Nb,Y,Yb在"蛛网"图上表示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岩浆混染了大陆壳物质。由Nb-Y和Rb-(Yb+Nb)图解可得知研究区花岗岩与祁连造山带板块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诸广岩体南部辉绿岩脉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广岩基南部侵入于印支-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的辉绿岩脉广泛分布,早期(±140 Ma)辉绿岩脉多以近EW向分布,第二期(110~103 Ma)、第三期(±90 Ma)主要为NNW向或NEE向展布,属板内拉斑玄武岩系列。蚀变辉绿岩较相对新鲜辉绿岩明显富集K2O和MgO,轻微富集Al2O3,而明显贫Na2O与CaO;对比分析辉绿岩、花岗岩和富矿石三者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组分Cr,Co,Ni和U等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而不是辉绿岩。无矿化的新鲜辉绿岩、含矿破碎辉绿岩、花岗质碎裂岩富矿石三种不同岩性的样品的δ34SV-CDT值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分别为-0.2‰~-0.5‰、-6.5‰~-10.9‰、-17.4‰~17.9‰,认为成矿热液的硫主要来自地层中的生物成因硫或沉积硫,可能部分来自花岗岩。辉绿岩脉中的矿化与辉绿岩脉经过了后期构造的切割和破碎有很大的关系,辉绿岩脉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起物理化学界面的作用,它的侵入为成矿作用提供导矿和储矿构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祁连东段白花沟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LA-ICP-MS方法测得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922±16)Ma(MSWD=2.0),侵位时代为新元古代。岩石中SiO_2含量为64.4%~75%,Al_2O_3含量为12.98%~15.75%,MgO含量为0.34%~2.25%,Na_2O/K_2O1,总体显示为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元素方面,Sr含量较低,属于低Sr花岗岩,Ba,Sr,Nb,Eu表示出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表现出强烈富集的特征,δEu1(0.36~0.82),具有明显的负异常。白花沟岩体形成于晋宁运动前期的一次碰撞造山运动,为古老陆壳的重融,其源岩为贫粘土、富斜长石的砂屑岩。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丹凤地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十分活跃.为进一步约束早古生代后碰撞阶段的开始时间,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测定,对马莲滩一带产出的钾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 表明,砖红色钾长花岗岩是高硅(71.79% ~72.99%)、过钾质(K2O/Na2O 3.02...  相似文献   

18.
结合花岗岩残积土的受拉特性,将花岗岩残积土筛分成不同粒径范围的土样,通过浓盐酸处理,利用XRD光谱分析处理前后土样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利用自制土体直拉强度测试仪,对盐酸处理前后不同粒组土样进行不同含水量下的单轴抗拉强度试验。利用微观层析成像技术分析处理前后颗粒的变化情况,探讨花岗岩残积土抗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经过盐酸浸泡处理后,5种粒组花岗岩残积土样中的游离氧化铁,如α-FeO(OH)、α-Fe_2O_3、Fe_3O_4等均消失,仅剩下SiO_2和少量的Al_2Si_2O_5(OH)_4。盐酸处理前各粒组的土样的抗拉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存在一个"凸峰"现象。HCl与花岗岩残积土中的铁、铝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消耗掉包裹在花岗岩残积土基本团粒单元外围的铁、铝胶质,与此同时也损耗了连接各结构单元体的胶结物质,使得花岗岩残积土微观结构遭到破坏,团聚体失去胶结物质等的约束。土颗粒之间的粒间吸力,特别是结构吸力的减小导致土样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容易被拉断。  相似文献   

19.
开展不同黏粒含量对花岗岩残积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揭示花岗岩残积土中黏粒含量对其渗透系数的影响趋势,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贵隆高速项目为依托,选取广西宾阳地区典型的花岗岩残积土,加入一定量的黏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测定不同黏粒含量条件下、标准击实后土样的渗透系数。结果分析表明:花岗岩残积土中的不同黏粒含量对其渗透性影响区别较大,黏粒含量的增加导致了渗透系数的降低;花岗岩残积土的渗透系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红黏土中的高岭石是影响花岗岩残积土渗透性的主要黏粒成分。  相似文献   

20.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的A型孪生花岗岩带—以福建沿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中同熔和改造系列是以岩石形成的不同方式、条件和过程为基础而作出的花岗岩成因分类。以此为前提,我们发现同时代两个系列花岗岩带常常平行成对分布,与相应时期的B型或大陆内部挤压俯冲带构成有规律的平行分布序列,据此,我们提出了孪生花岗岩带的概念,并指出有A型、AB型和B型三种孪生分带型式。本文以福建沿海(晚)燕山期孪生花岗岩带为例,系统阐述了产于活动大陆边缘的A型孪生花岗岩带的特征、成因及其形成的板块构造模式,将花岗岩成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从地球的化学分异原理、规律和动力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