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2.
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烟蚜(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危害云南省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生产中还是以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危害.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科技人员和农户都在寻求以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烟蚜危害.烟蚜茧蜂是自然界控制烟蚜的一种优势天敌.作者在云南省玉溪烟区经过5 a的研究和推广,形成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大规模繁殖和释放技术.对大量繁蜂的设备和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规模扩繁中的最佳繁蚜冬寄主,比较了自然条件下7种不同冬寄主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变化,烟蚜茧蜂对各寄主上烟蚜的防控效果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烟蚜在7种寄主上种群数量的自然增长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烤烟K326、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芥菜上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为70.56%,显著高于其他寄主;7种冬寄主上僵蚜羽化率均高于70%,其中芥菜最高,为97.33%,萝卜最低,为72.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烟蚜茧蜂均能寄生7种冬寄主植物上所饲养的烟蚜且僵蚜羽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芥菜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僵蚜羽化率均最高,可利用芥菜来替代烟草作为冬季繁蚜寄主,也可在春烟种植前对芥菜田释放烟蚜茧蜂使其在田间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种蚜茧蜂对烟蚜的复合控制作用,运用复合防控法(烟蚜茧蜂∶菜蚜茧蜂比例为1∶1)及单一防控法(烟蚜茧蜂)接蜂.结果表明:接蜂30d内复合防控寄生率比单一防控高,最大值为76.44%,烟蚜虫口减退率最大值为90.69%,出蜂量均显著高于单一防控,羽化率最大值为22.89%,烟株各部位僵蚜量、虫口减退率均高于单一防控.接蜂不同天数寄生率、虫口减退率、羽化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蚜茧蜂复合防控烟蚜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防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防治烟蚜技术,重点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对烟株的影响和对烟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烤烟的长势影响不大,药剂主要从施药部位随着水分从下向上输导,药效期长达18 d,对烟蚜茧蜂羽化率有轻微影响.这些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烟草、天敌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6.
《武夷科学》2021,(1):1-7
研究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前后,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结果显示,烟蚜茧蜂的寄生,对各龄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当烟蚜数量固定为5头时,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与烟蚜茧蜂的数量、蜂-蚜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且蜂-蚜距离对烟蚜定位烟叶的影响比烟蚜茧蜂数量对其影响更大。当烟蚜数量固定为2头时,烟蚜数量、蜂-蚜距离对该烟蚜定位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烟蚜数量和蜂-蚜距离双因素的作用下对烟蚜定位时间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结果说明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不受烟蚜茧蜂寄生与否的影响。虽然烟蚜茧蜂没有直接寄生烟蚜,但可能由于烟蚜受到烟蚜茧蜂气味、激素及视觉等间接影响,从而延长了烟蚜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因此,试验结果可为烟田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是否要继续释放烟蚜茧蜂、放蜂量多少等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叉叶苏铁[Cycas bifida (Dyer) K.D.Hill]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了解广西崇左叉叶苏铁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可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及管理提供指导。本研究利用筛选得到的6对稳定且多态性良好的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对位于崇左的4个叉叶苏铁野生种群和迁至桂林的1个叉叶苏铁迁地保护种群共10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4个野生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2.875,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796,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63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63,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373,说明广西崇左叉叶苏铁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迁地保护种群的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3.000、1.865、0.686、0.323和0.391,说明迁地保护能提高叉叶苏铁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中群体间遗传呈中度分化(0.134),种群间遗传变异占25%,种群内遗传变异占75%,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Structure分析表明109份样品可分为2类,迁地保护种群ZWS和野外种群PR为一类,其余3个种群为一类。野生种群中MALL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Shannon信息指数为0.711,期望杂合度为0.394),应将该种群作为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迁地保护种群ZWS的Shannon信息指数和期望杂合度均高于野生种群平均值,但Shannon信息指数略低于野生种群MALL,期望杂合度略低于野生种群MALL和YCLL。建议继续加强野生种群MALL和YCLL种群资源的引种工作,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叉叶苏铁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现状,对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在今后烟蚜茧蜂推广应用中应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繁殖与释放技术水平,加强繁蜂基地与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推动烟蚜茧蜂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巩固烟蚜茧蜂在烟蚜生物防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烟蚜作为烟蚜茧蜂人工大量繁殖的寄主,目前还以烟草为主要的寄主植物,但烟株的培育颇为费时,直接影响到繁蜂效率和成本。为了探明在生产上能替代烟草的繁蚜植物,以油菜、萝卜、白菜、烟草和茄子为寄主连续饲养3代烟蚜,分析和比较了烟蚜在不同寄主上各代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产蚜量差异。结果表明,各代烟蚜的存活率以油菜饲养的最低,萝卜和白菜饲养的烟蚜的产蚜量多于烟草饲养的。因此,白菜和萝卜可以作为繁殖烟蚜的合适寄主,在较短时间内可繁殖出较多的烟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为江苏省重要的乡土树种,野外资源稀缺。南京椴野外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探索,可为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以南京椴5个天然群体[江苏宝华山(P1)、牛首山(P2)、安徽皇藏峪(P3)、安徽蜀山(P4)和浙江天台山(P5)]93个体为实验材料,选用15对多态性EST-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①用15对引物共检测等位基因数(A)总和为96,平均值为6.4,四倍体基因型(G)和四倍体特异基因型(Gi)总和分别为441和251,特异基因型比率(R1)和种质鉴别率(R2)均值分别为45.73%和17.99%。②在5个群体中,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Aloc)和四倍体基因型丰富度均值(Gloc)分别为5.50±2.43和9.41±4.29;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1.43和0.62±0.14。参考各群体GlocHe值,确定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群体为P1和P3。③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Gst)仅为0.030;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群体多样性水平变异来自于群体内(96%)。④聚类和遗传结构Structure分析显示,5个群体可划分为2组(组1包括P1、P2和P5;组2包括P3和P4)。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结论】 南京椴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宝华山群体和皇藏峪群体多样性较高,群体扩张可能是以这两个种群为中心,经人类活动迁移至其他区域。但南京椴群体间未形成明显分化,主要是由于植株寿命长,群体缺乏自然更新,加之群体间存在人为种子传播。因此,本研究提出通过建立隔离区,明确优先保护群体、加大植株异交,并采用人工繁育及种质回迁的方式保护南京椴野外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种质资源状况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评定为易危物种的褐石斑鱼(Epinephelus bruneus)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采用PCR方法测定褐石斑鱼西太平洋海区的中国海南岛(HN)、福建厦门(XM)和韩国济州岛(HG)3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谱系结构和群体扩张历史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石斑鱼3个地理种群(88个个体)共检测出18个多态位点,共有7种单倍型;各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而且单倍型在群体间分布不均,韩国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中国海南和厦门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地理距离最远的韩国群体和中国海南群体遗传分化最高(FST=0.177 5),地理距离最近的中国海南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13 4)。Mantel检验结果显示,3个褐石斑鱼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间存在显著相关,距离隔离(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相似文献   

13.
特有种四合木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合木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在种群水平上维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大部分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四合木的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生境条件变化形成的.其基因组DNA存在较高的变异性,各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四合木各种群可看成是meta-种群,应注意保护四合木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的meta-种群.  相似文献   

14.
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选择性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析了采自日本九州海域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和台湾海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9 对选择性引物在 2 种金枪鱼中共扩增出675个位点(100~750 bp),其中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多态位点分别为388个和368个.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7.48%和54.52%,0.330 1和0.301 8.AMOVA分子方差分析显示:种间遗传分化中,83.79%的遗传变异由种间贡献,而16.21%的变异分布于种内个体之间.同其他鱼类比较,2 种金枪鱼显示了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种质资源处于较好的水平.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蓝鳍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内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选取线粒体控制区(CR)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对分布于山东省近海沿岸的3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以及北黄海1个离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情况。经PCR扩增得到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的CR和Cytb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485bp和651bp。基于CR基因序列共检测到40个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6,定义了53种单倍型。基于Cytb基因序列检测到56个多态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9.04,种内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为0.934,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5,定义了38种单倍型。对比分析表明,4个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均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NJ系统进化树、群体间/内平均遗传距离、Fst值、基因流及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内近海沿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和北黄海离岸野生群体遗传差异不显著,群体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未形成显著的遗传分化。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于更新世晚期经历了快速扩张,并形成了现有遗传格局。山东省内近海沿岸大泷六线鱼野生群体和北黄海离岸野生群体遗传结构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地理隔离,这可能与人为增殖放流和秋冬季节黄海沿岸流及暖流有关,从而使得群体之间基因交流广泛。  相似文献   

16.
Using 36 SSR markers and 889 accessions of common wild rice in China,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divergence among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re investigated. Guangdong Provinc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alleles, which account for 84% of the total alleles detected in the study, followed by Guangxi Province. The Nei's gene diversity indices, from high to low, are in the sequence of Hainan, Guangdong, Guangxi, Fujian, Hunan, Jiangxi, and Yunnan provinces. Two genetic diversity centers of Chinese common wild rice are detected on the basis of geographic analysis, i.e., the region covering Boluo, Zijin, Lufeng, Haifeng, Huidong and Huiyang coun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region covering Yongning, Longan, Laibin and Guigang counties of Guangxi Province. The common wild rice in Yunnan, Hunan, Jiangxi, and Fujian provinces are diverged into respectively independent populations with relatively large genetic distances, whereas, those in Haina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have relatively low genetic diverge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eographic separation, natural selec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primary forces contributing to the divergence of common wild ri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Gaozhou wild rice analyzed by SS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OCATED AT 21°42′34″―22°18′48″N AND 110°36′48″― 111°22′45″E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FROM SOUTH SUB- TROPICS TO NORTH SUBTROPICS, GAOZHOU WILD RICE (GWR) IS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AND THE WIDEST WILD RICE POPULATION IN GUA  相似文献   

18.
揭示珍稀濒危植物石山苏铁(Cycas sexseminifer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大小,确定优先保护种群,对石山苏铁的有效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简化基因组序列分析设计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引物,并利用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实验共获得6对SSR引物,6对引物共检测出37个观测等位基因(Na),其中最小观测等位基因数目为3,最大观测等位基因数目为12,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6.167。位点GZST002、GZST055、GZST065、GZST088是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石山苏铁各种群期望杂合度(He)为0.330-0.533,平均值为0.444,表明石山苏铁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7个种群的He值大小顺序为广西植物研究所引种(ZWS)>崇左广河(GH)>崇左排汝(PR)>隆安陇怀(LH)>崇左中干(ZG)>百色作登(ZD)>隆安新会(XH)。固定系数(F)为-0.161-0.480,平均值为0.074,其中LH、PR、XH 3个野生种群为负值,GH、ZD、ZG 3个野生种群的固定系数则大于0;7个种群的F值大小顺序为百色作登(ZD)>广西植物研究所引种(ZWS)>崇左中干(ZG)>崇左广河(GH)>隆安陇怀(LH)>隆安新会(XH)>崇左排汝(PR)。因此,综合各个遗传指标,石山苏铁需要重点保护和引种的野生种群是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的崇左广河(GH)种群。同时建议开发更多的SSR引物和采集更广范围的石山苏铁野生种群,精准筛选遗传多样性高的优良种群,以利于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石山苏铁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濒危机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省中北部昆明、富民、宾川3县(市)及四川省西南布拖县境内的硬枝野荞麦(Fagopyrum urophyllum(Bur.et.Franch.)H.Gross)6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分化。硬枝野荞麦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值为0.16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的均值分别为0.927和0.0776,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