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为筛选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规模扩繁中的最佳繁蚜冬寄主,比较了自然条件下7种不同冬寄主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变化,烟蚜茧蜂对各寄主上烟蚜的防控效果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烟蚜在7种寄主上种群数量的自然增长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烤烟K326、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芥菜上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为70.56%,显著高于其他寄主;7种冬寄主上僵蚜羽化率均高于70%,其中芥菜最高,为97.33%,萝卜最低,为72.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烟蚜茧蜂均能寄生7种冬寄主植物上所饲养的烟蚜且僵蚜羽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芥菜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僵蚜羽化率均最高,可利用芥菜来替代烟草作为冬季繁蚜寄主,也可在春烟种植前对芥菜田释放烟蚜茧蜂使其在田间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2.
烟蚜茧蜂是多寄主型天敌,本文究了烟蚜茧蜂对绿色型或红色型桃蚜与萝卜蚜共存系统中各种蚜虫的寄生选择性,分析了烟蚜茧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寄生喜好性、选择性和转换行为等.实验中蚜虫总密度设置为60头,两种蚜虫的密度比例变化分别为1∶5,2∶4,3∶3,4∶2,5∶1.实验结果表明:共存系统中烟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作用明显强于对萝卜蚜的寄生作用,烟蚜茧蜂选择寄生的蚜虫桃蚜,烟蚜茧蜂对桃蚜和萝卜蚜的寄生比例随各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烟蚜茧蜂对红色型桃蚜与萝卜蚜组合的寄生作用高于对绿色型桃蚜与萝卜蚜组合的寄生作用.烟蚜茧蜂对桃蚜具有正喜好性和负转换行为;对萝卜蚜具有负喜好性和正转换行为.  相似文献   

3.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武夷科学》2021,(1):1-7
研究烟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前后,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结果显示,烟蚜茧蜂的寄生,对各龄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当烟蚜数量固定为5头时,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与烟蚜茧蜂的数量、蜂-蚜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且蜂-蚜距离对烟蚜定位烟叶的影响比烟蚜茧蜂数量对其影响更大。当烟蚜数量固定为2头时,烟蚜数量、蜂-蚜距离对该烟蚜定位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烟蚜数量和蜂-蚜距离双因素的作用下对烟蚜定位时间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结果说明烟蚜在烟叶上的定位时间不受烟蚜茧蜂寄生与否的影响。虽然烟蚜茧蜂没有直接寄生烟蚜,但可能由于烟蚜受到烟蚜茧蜂气味、激素及视觉等间接影响,从而延长了烟蚜在寄主烟叶上的定位时间。因此,试验结果可为烟田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是否要继续释放烟蚜茧蜂、放蜂量多少等问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寄生蜂及重寄生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油菜蚜虫的寄生蜂为菜蚜茧蜂、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优势种为菜蚜茧蜂,重寄生蜂为蚜虫金小蜂,雌雄性比分别为1.26:1、1:1、1:1和1.27:1.桃蚜和甘蓝蚜寄生蜂的寄生率在11.5%~18%之间,甘蓝蚜较低,在0.73%~1.44之间.蚜茧蜂在三种蚜虫上的寄生孵化率大约在85%左右,在西宁三个不同地区的寄生孵化率约为75%.  相似文献   

6.
以蛹蜂比为1∶100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为替代寄主繁殖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测定室内人工繁蜂的最适交配期和接蜂暴露期。结果表明:当小蜂羽化出蜂后交配48~72 h时,寄生率(93.3%~94.2%)、羽化率(87.5%~90.8%)和平均子代出蜂量(1 010.4~1 213.3头)等寄生指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24 h时的值(p<0.05),极显著高于0 h和96~144 h时(p<0.01)的值;当寄主蛹暴露给寄生蜂2~3 d时,寄生率(87.5%~95.8%)、羽化率(86.7%~95.8%)和平均子代出蜂量(1 274.5~1 365.6头)等繁蜂指标也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暴露期处理(p<0.05)。综合考虑蜂龄对寄生效果的影响,选择白蛾黑基啮小蜂人工繁殖的最适交配期和暴露期分别为羽化出蜂后2 d和2~3 d。  相似文献   

7.
烟田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2007年云南玉溪地区烟蚜种群动态与天敌种类、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烟蚜的种群数量、动态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上中旬密度最大,但无论是烟蚜的日增长率还是平均数量,1999年均高于2007年.烟田内烟蚜的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蜘蛛类、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Harmonia axyridi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和草蛉(Chrysopa sinica).烟蚜茧蜂、瓢虫、食蚜蝇和草蛉与烟蚜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而以烟蚜茧蜂的跟随关系最为明显.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影响烟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瓢虫和草蛉,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天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由于长期实施以烟蚜茧蜂防治烟蚜为主体的烟蚜综合治理措施,烟蚜茧蜂已成为当地控制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防治烟蚜技术,重点研究了吡虫啉灭虫签对烟株的影响和对烟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烤烟的长势影响不大,药剂主要从施药部位随着水分从下向上输导,药效期长达18 d,对烟蚜茧蜂羽化率有轻微影响.这些表明吡虫啉灭虫签对烟草、天敌和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9.
日光蜂在田间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5.3%,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10月下旬,寄生率可高达41.5%.试验表明,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消长,效果明显.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215;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215;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头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因此,日光蜂的保护与利用,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释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烟蚜(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危害云南省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生产中还是以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危害.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科技人员和农户都在寻求以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烟蚜危害.烟蚜茧蜂是自然界控制烟蚜的一种优势天敌.作者在云南省玉溪烟区经过5 a的研究和推广,形成的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大规模繁殖和释放技术.对大量繁蜂的设备和成本核算以及相关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隶属鳞翅目 Lepidoptera夜蛾科 Noctuidae,一种杂食性、暴食性害虫 ,是烟草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斜纹夜蛾侧沟茧蜂 Microplitis prodeniae (Viereck)隶属膜翅目 Hy-menoptera茧蜂科 Braconidae,为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内寄生蜂。对该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 :该蜂田间种群消长 1年有 2个高峰期 ,第 1个高峰期发生在 7月下旬 ,对斜纹夜蛾的寄生率为 4 9.5 % ;第二个高峰期发生在 8月下旬 ,对斜纹夜蛾的寄生率为 5 4.8%。烟田雌蜂的数量明显多于雄蜂 ,其性比雌 :雄平均为 1.2 1- 3.4 4:1,7月份的性比最低 ,8月份的性比最高。补充营养能够明显延长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寿命。在相同的浓度下 ,不同补充营养对其寿命延长有不同效果 ,以 2 5 %蔗糖液效果最好 ,雌蜂寿命明显长于雄蜂 ,雌蜂寿命为雄蜂的 1.0 5 - 1.38倍。不同补充营养液与清水对照相比 ,2 5 %蔗糖液、2 5 %葡萄糖液和 2 5 %蜜糖喂饲的成蜂寿命分别比对照延长 2 0 .7d、18.6 d和 7.1d,分别为对照的 5 .7倍、5 .2倍和 6 .2倍。从接蜂至成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9.5 2 34℃ ,有效积温为 134.0 4 2 6日·度 ;从茧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1.5 96 5℃ ,有效积温为 84 .95 5 8日·度 ,该蜂完成 1个世代所  相似文献   

12.
烟仓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强  陈乾锦  张玉珍 《武夷科学》2003,19(1):283-287
本文对烟仓麦蛾茧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蛾茧蜂在烟仓的消长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发生在4月份,第2个高峰期发生在10月份。温度(T)对麦蛾茧蜂的寄生率(P)、卵孵化率(H)、成蜂的产卵量(L)和茧的羽化率(C)影响显著,其关系式可分别表达为:P=—352.67+32.54T—0.61T~2、H=—381.82+35.79T—0.67T~2、L=—82.05+16.32T+0.27T~2、C=—119.18+16.52T—0.32T~2。在不同的营养中,5%蜂蜜水对麦蛾茧蜂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同一温度下,麦蛾茧蜂成蜂的发育历期最长,其次是蛹,幼虫的历期高于卵的历期;对于同一虫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麦蛾茧蜂成蜂的发育起点最低,但其所需的有效积温最高;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卵的有效积温最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证明了羊角藓为枣铁倍蚜和蛋铁倍蚜新冬寄主,且寄生越冬率高,在溪沟两岸的岩面和灌丛粉岩土面,其枣铁倍蚜的寄生率比蛋铁倍蚜的寄生率高123%,在阴坡山地的石灰岩面和煤渣陀上的粘性土面,其蛋铁倍蚜的寄生率比枣铁倍蚜的寄生率高94.4%,羽化的有翅性母成蚜有较强的生命力,可迁飞上树正常产生干母,在红麸杨小叶上致瘿分别形成枣铁倍和蛋铁倍.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南方小花蝽对烟蚜的控制潜能,在25℃的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分别对烟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在烟草叶片上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不同龄期若虫与雌、雄成虫对不同虫龄及虫态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圆盘方程.南方小花蝽各虫态均对3龄若蚜的捕食量最大,对成蚜的捕食量最小.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对3龄烟蚜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达0.5000,寻找效应最强为0.4766.研究表明南方小花蝽对烟蚜捕食量大,捕食能力强,是烟蚜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云南省11州市主要烟区的6个烟田种群、13个工厂繁育种群以及1个野生种群,基于线粒体atp6、cox1、cob和nad2 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开展了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解析云南省主要烟区烟田烟蚜茧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特点,为烟蚜茧蜂的科学释放和蜂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在10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58个多态性位点和4种单倍型;20个种群中只有8个,具有遗传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在0.000 46~0.008 08之间;除了保山的工厂繁育种群和普洱的野生种群与其他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外,各地烟田和工厂繁育种群之间无明显分化.可见,云南省主要烟区烟田的烟蚜茧蜂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且与工厂繁育种群的遗传背景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工释放的烟蚜茧蜂能够在烟田有效定殖,但目前大规模繁育和释放的烟蚜茧蜂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可能存在种群衰退的风险,导致烟蚜茧蜂田间控害能力下降,应及时引入野生种群对工厂繁育种群进行合理复壮.  相似文献   

16.
松突圆蚧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混合及单一杀虫剂,采用注干、涂干等方法对松突圆蚧进行林间药效试验,同时对几种方法处理后的松突圆蚧种群消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注干和涂干法处理时,混合药剂的最佳组合均为40%杀扑磷乳油(V(杀扑磷乳油)∶V(水)=1∶5) 40%毒死蜱乳油(V(毒死蜱乳油)∶V(水)=1∶5) 40%氧乐果乳油(V(氧乐果乳油)∶V(水)=1∶2.5)混合,采用注干法和涂干法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8%和81%,虫口减退较明显,而喷雾法处理的虫口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7.
白蛾黑基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是我国杨树人工林主要食叶害虫——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蛹期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笔者对该蜂的形态、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羽化1~2 d爬出蛹壳进行交配、产卵的时间分别为0.5~2 min、1~3 min。每头寄主蛹出蜂量平均为(70.2±34.2)头,雌雄比为(6.1±5.1)∶1。在温度(20±2)℃、相对湿度RH(75±10)%、光周期L∶D=12∶12时,发育一代需37.0 d;而在(28±2)℃、RH(75±10)%、L∶D=12∶12时,发育一代仅需19.5 d。雌成蜂每侧卵巢由10~12根卵巢管组成,每根卵巢管含卵3~8粒。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有效地延长其成蜂寿命,并能显著提高其怀卵量和寄生率,其中以取食蜂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复合剂)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筛选出菌毒复合剂Ⅰ、Ⅱ号防治效果最佳,林间虫口减退率达76%,蛹期虫口减退率98%,公顷用量Ⅰ号1200亿PIB,Ⅱ号2400亿PIB.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虫酰肼、茚虫威、苏云金杆菌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双斑侧沟茧蜂成虫和蛹(茧)的毒性。药膜法测定结果表明:啶虫脒对双斑侧沟茧蜂成虫的毒性最高,触药后24,h,双斑侧沟茧蜂成虫的死亡率达89.49%,;其次是甲维盐、阿维菌素,死亡率分别达85.61%,、80.63%,;再次是高效氯氰菊酯,为63.32%,。而茚虫威、苏云金杆菌对双斑侧沟茧蜂成蜂毒性较低,仅为21.59%,、24.71%,。浸渍法研究表明,8种杀虫剂对双斑侧沟茧蜂蛹的羽化及其成蜂寿命影响不大。该结果为双斑侧沟茧蜂的田间使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松毛虫脊茧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常见的寄生性天敌,国内分布广泛。在苏皖地区对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1.8~20.1%。该蜂在苏皖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越冬代3~4龄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翌年2~3月寄主幼虫虫体缩小,两端微尖,中间隆起呈纺锤形,固定在树皮下或小枝、针叶等部位。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发生期长,幼虫有滞育现象,因此生活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蛹期19~24天。成虫在白天羽化、交尾、产卵,平均寿命7.7~24.7天,补充营养可延长寿命。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脊茧蜂的诱虫量与松毛虫发生数量密切相关。茧蛹期有5种重寄生天敌,全年平均重寄生率18.6%,其中以窄柄姬蜂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