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运用植物外源遗传物质动态导入法,将大蒜(Allium sativum L.)、胡葱(Allium fistulosm L.)和玉米(Zea mays L.)的遗传物质分别导入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体细胞中去,约三个星期,就可获得大蒜—青菜、胡葱—青菜和玉米—青菜纲间杂交的完整植株。然后,采用交叉免疫电泳技术,对供体、受体与杂交植物的组份Ⅰ蛋白分别进行分析,清楚地表明青菜受体细胞内导入的有关外源基因已经与细胞内有关DNA发生杂交,并在合成的组份Ⅰ蛋白上得以表达。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杂交的成功,使得被子植物亚门内的各种植物进行各种组合的杂交,产生了现实的希望。这一杂交技术在使用时简便易行,重复性强,成功率高以及获得  相似文献   

2.
根癌土壤杆菌能把它的Ti 质粒插入被感染植物的核基因组,使一些裸子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现在土壤杆菌的Ti 质粒已广泛用于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高等植物的媒介.这最终将有可能在庄稼植物基因组中新增有益的遗传物质.然而在单子叶植物中利用Ti 类媒介的前景很暗淡,因为根癌土壤杆菌不是这类植物的病原体。Slogteren 等最近指出,Ti 质粒DNA 至少能进入某些单子叶植物细胞,但不完全是致瘤性的.这样,Ti 类质粒媒介在单子叶植物中毕竟还是有应用希望的.Dutch 等发现植物组织中有冠瘿碱.这些代谢物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是由冠瘿组织中已整合进植  相似文献   

3.
加州的研究者们经过长期的努力,最先成功的用遗传工程的方法让生长的玉米植株带上了外来基因. 将外来基因移入植物体内并非新事物了。早在10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用工程学的方法在双子叶阔叶植物中获得成功,如象烟草和蕃茄.但是,众所周知直到现在对于单子叶植物,如象玉米和水稻,工程学的方法还未见效。世界上的主要谷类作物留下的这些难题,几乎没有先进的遗传工程所涉及.  相似文献   

4.
未传粉子房显微注射向水稻转移外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忠训 《科学通报》1987,32(11):863-863
基因转移无疑是改造高等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实现培育新品种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Palmiter和Brinster等人用显微注射法进行基因转移,培育出大体形小白鼠,比利时的Montagu和联邦德国的Shell等利用Ti质粒载体向烟草等双子叶植物中转移了外源基因,并且得到了表达。这些成功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基因转移技术的美好实用前景。单子叶植物,  相似文献   

5.
ABC模型与花进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贵生  孟征  孔宏智  陈之端  路安民 《科学通报》2003,48(23):2415-2421
介绍了经典的花发育ABC模型以及随后发展的ABCD, ABCDE和四聚体模型, 评述了在花进化研究中运用这些模型所取得的成果, 如对买麻藤与被子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新认识, 花被演化方面的新结果,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之间花器官的同源性鉴定. 目前的研究表明, 花发育进化的研究将会深入地揭示花的起源和多样性分化以及各类群间花器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我们称接上去的枝或芽为接穗;称被接的植物体为砧木或台木.通过嫁接,可以实现在一株上开出多种颜色的花或者是在一株上开出不同种类的花. 嫁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枝接、芽接、靠接和根接.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嫁接时的动作都要迅速,并严格按技术要领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能紧密相接,绑扎松紧适度,以确保接穗成活.  相似文献   

7.
水稻乙烯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彪  陈受宜  张劲松 《科学通报》2010,55(15):1438-1445
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及在应对多种环境胁迫的防御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在以拟南芥为主的双子叶植物中得到了系统研究,已建立了一个线性信号转导模型.与拟南芥相比,人们对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乙烯作用机制还了解较少.本文介绍了水稻乙烯信号转导目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与拟南芥及其他植物进行了比较.拟南芥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大多数组分在水稻中已找到了同源序列,包括5个乙烯受体,OsCTR1,OsEIN2,OsEIL1和OsERFs等.与拟南芥的同源组分相比,水稻乙烯受体家族各成员在功能上可能更具有特异性.但是OsEIN2和OsEIL1对水稻乙烯反应只表现了有限的调控作用.ERF类转录因子OsERF1和OsEBP-89可能也参与水稻乙烯反应,但它们是否被OsEIN2-OsEIL1介导的信号途径激活并不清楚.鉴于水稻的乙烯反应在多方面与拟南芥不同,推测水稻中或许存在着新的信号传递组分或新机制.筛选水稻乙烯反应突变体并鉴定相应基因将可能初步揭示水稻乙烯信号转导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李宝健 《科学通报》1989,34(8):615-615
当前,应用改建和“解除了武装”的根瘤农杆菌的Ti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建成了若干套植物基因工程的实用载体系统,运用这些系统结合叶圆盘转化法(Leaf-disc transformation)已能将不少外源基因引入双子叶植物细胞并使被转化植物产生了新的性状。但由于根瘤农杆菌宿主范围的限制,使得应用这一载体系统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迄今为止,在单子叶植物中仅有石刁柏、水仙、吊兰、黄独四种植物能够  相似文献   

9.
正被子植物或称有花植物,在近2亿年前起源,然后迅速辐射到世界各地,成为优势陆生植物。目前,被子植物已繁衍至约25.7万种植物,主要分为真双子叶、单子叶、木兰类和早期开花植物类群,其中早期被子植物类群主要包括睡莲目(Nymphaeales)、无油樟目(Amborellales)和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睡莲即为睡莲目中睡莲科睡莲属植物。已有研究表明,睡莲目处于被子植物的基部分支,分化早于单、双  相似文献   

10.
刘安娜  腾瑶  徐文忠  麻密 《科学通报》2011,56(23):1891-1898
砷酸盐(As)是一种对包括人类和植物在内大部分生物具有剧毒的重金属. 结果显示, 编码含植物特有VQ 模序蛋白基因AtARVQ1 (arsenate-repressed VQ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1)参与拟南芥对As应答和抗性调控. 结果表明, 砷酸盐胁迫强烈抑制AtARVQ1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转录表达.进一步利用组成型启动子CaMV 35S 驱动AtARVQ1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获得在砷酸盐处理条件下增强AtARVQ1 基因转录的超表达植株, 发现超表达AtARVQ1 可以明显提高拟南芥对砷酸盐的抗性水平. 系统进化分析发现, 含VQ 模序结构的AtARVQ1 同源基因为植物特有, 并进化出两大分支4 个子分支, 这类同源基因在双子叶植物和苔藓中分布于两大分支上, 而在单子叶植物中仅分布在同一子分支上. 这些结果表明, AtARVQ1 基因在拟南芥对砷酸盐的抗性应答上有着重要作用, 而其同源基因也可能在其他植物对砷胁迫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邱并生 《科学通报》1992,37(21):1997-1997
虎尾草条纹花叶病毒(CSMV)属于双生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但在被侵染的植物中可形成复制型的病毒双链DNA。寄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双生病毒有CSMV、玉米线条病毒(MSV)、玉米矮缩病毒(MDV)和马唐线条病毒(DSV)等。本研究的目的是企图用这类病毒对单子叶植物的侵染性构建禾谷类植物的基因转移载体。  相似文献   

12.
古生物学研究表明:被子植物在中生代的侏罗纪晚期时就已进化而成,而在白垩纪晚期又演进成不同种类的被子植物。然而,这一观点在被子植物的化石记录上存在不少疑问:化石所记录的,究竟是整个被子植物早期进化史呢,还是仅仅那些生长在低地的被子植物的演进史。为了解开这个疑团,马丁(Marrin)等人运用“分子钟”原理(“molecular cl ck” principle),研究了代表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的六个亚纲的九种现存被子植物。其研究结果实在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13.
罗士韦 《科学通报》1963,8(1):21-21
本文所指植物組織培养的范围,具有比較广泛的含义,就是应用无菌培养的方法培养植物的一个离体部分、組織或細胞。經过将近30年的研究,可以說,几乎所有植物的器官、組織或細胞,都能在离体状态下培养而不断生长。自然,还有一些少数例外,这主要是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离体根尖。我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对它們的生活条件还没有获得充分了解的緣故。其次,我們說  相似文献   

14.
植物嫁接系统及其在植物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幼群 《科学通报》2011,56(30):2478-2485
嫁接作为一个特异的研究系统, 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文就嫁接的方法、草本植物嫁接体的发育过程、检测嫁接植株嫁接面发育过程和亲和性的方法以及嫁接在研究物质输导和植物体内信号长距离传递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李卫  郭光沁  郑锠 《科学通报》2000,45(8):798-807
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近几年获得的新进展,在转化机理方面,对农杆菌自身转录与调控的研究与相当深入。而对有关的植物编码因子的研究也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转化范围上,对真菌与裸子植物的转化取得了不少进展,单子叶植物尤其是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禾谷类作物应用农杆菌介导相继获得了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6.
安徽五河下白垩统被子植物叶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浩敏 《科学通报》2003,48(4):375-378
记述一被子植物化石叶子印痕的正负面, 发现于安徽省五河县新庄组, 时代属于早白垩世的巴列姆期, 或者略晚. 此叶十分微小, 长、宽均不超过0.6 cm, 叶脉保存相当完好、清晰. 其叶结构特征属于被子植物叶进化四等级中的第1等级, 即最原始的一级. 在现代被子植物以及已报道的早期被子植物中未见与其近似者. 将其归入一形态属, 命名为微小双子叶植物叶(Dicotylophyllum minutissimum sp. nov.). 这是我国继东北和香港之后, 在早白垩世地层中再次发现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17.
植物体内的纳米结构SiO2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地壳中含量极为丰富的元素,Si在植物体内,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体内的含量高于任何其他无机组合,由于它无处不在,因此很难用一般植物营养生理学方法证明它是植物的“必须营养元素”,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证明Si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它能明显提高植物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从植物体矿化纳米结构SiO2的形态发生,结构和功能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以植物细胞壁为模板,诱导有机/无机二元协同胶体SiO2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它具有的特殊结构所赋予的植物抵属种环境胁迫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紫叶矮樱是一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彩叶树种,因其生理特点在北方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推广.文章着重就新优彩叶植物紫叶矮樱在北方地区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尽管所有的植物细胞均来自于授精的卵细胞并且含有完全相同的信息,但来源于不同体细胞的愈伤组织在表达全能性的能力上却各不相同,禾谷类细胞培养尤其如此。在单子叶植物中,含有未成熟分生细胞的外植体发育成具有表达全能性能力的愈伤组织,禾谷类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幼叶基部、未成熟花序、未  相似文献   

20.
存在水稻中新型农杆菌毒性区基因的信号分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中朝 《科学通报》1995,40(12):1126-1126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毒性区基因所编码的特殊的接合系统将介导T-DNA由农杆菌向高等植物的运动和转移.在双子叶植物中,该系统可通过二元调节系统被许多植物酚类激活.然而,对单子叶植物,尤其是禾本科作物而言,有关毒性区基因诱导因子的报道甚少.我们曾采用带有vir::lacZ融合基因的农杆菌系列菌株,研究了水稻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渗出液及提取液对农杆菌毒性区基因的激活作用,发现只有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扬花期的叶片才能检测到较强的诱导活性.我们纯化了水稻中的毒性区诱导信号分子(RVS),其中一个为3,5-二羟-3’,4’-亚甲二氧基-5’-亚甲二氧基-5’-甲氧基-β-羰基二氢查耳酮(C_(17)H_(14)O_7).RVS的诱导方式与乙酰丁香酮(AS)相似,均随诱导物浓度和时间变化而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中存在着毒性区基因诱导的信号分子,但只有在特定组织及特定发育时期才可被明显检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