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木麻黄生长量研究,旨在评价木黄麻的生长状况,探索该地区木麻黄生长规律。从而较完整地评价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综合效益,并为木麻黄防护林带营造和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龄木麻黄防护林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重金属消减效应,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福建省平潭国有防护林场林龄分别为5,15,20,30年的木麻黄小枝、细根、凋落物及林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Cr、Cu、Zn、Cd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平潭木麻黄林地土壤重金属Cr、Cu、Zn、Pb、Cd含量均低于福建省土壤和福建海岸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未发现重金属污染;木麻黄Cr、Cd和Zn的平均含量高出普通植物的正常值范围,木麻黄中重金属含量依ZnCrPbCuCd顺序降低;木麻黄细根中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且细根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也最高;木麻黄对Cr、Cu、Zn、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木麻黄细根中Zn、Cu元素含量显著正相关;小枝对Cr、Cd和Pb,细根对Zn的富集系数均与林龄极显著正相关;木麻黄现存生物量中,Cr、Cu、Zn、Cd和Pb的现存储量分别为3.06~3.46 kg/hm2,1.14~1.57kg/hm2,11.67~12.57 kg/hm2,0.05~0.09 kg/hm2和0.45~1.84 kg/hm2,且主要存在于根和树干中;随着林龄的增加,木麻黄积累大量的重金属,并达到其峰值.综上所述,木麻黄防护林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能够吸收富集大量的重金属,对海岸带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果,2006年11月对东山岛单条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和两条林带内外区域的风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内外风速呈抛物线状变化,最小值出现在单条林带后10h处,两条林带后15h处,距离后移了5h,而且风速值在逐渐降低.空间表面图为波浪状曲面,等值线分布比较均一.弯曲不大,中间出现一些小的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元谋县的干热河谷引种了9个木麻黄种和1个无性系,并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肥木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好,粗枝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差.造林1年和2年后都以短枝木麻黄的保存率最高,轮生木麻黄的保存率最低.综合树高及保存率两个生长指标,短枝木麻黄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树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后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Frankia固氮菌后对木麻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我耀 《科技资讯》2008,(14):100-101
利用经各种处理的短轮伐期水培木麻黄木屑、普通木麻黄木屑和杂木木屑栽培香菇,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短轮伐期水培木麻黄适合作为香菇栽培原料,其产量,利润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平潭气候环境适合栽培香菇食用菌;木麻黄树龄对栽培香菇的效果无明显影响;木麻黄木屑的粗细程度对香菇的栽培影响不大。试验成功结束了平潭无生产食用菌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利用木麻黄木屑栽培食用菌研究上的空白,确定了木麻黄可作为香菇栽培的新树种,对提高平潭木麻黄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建滨海风沙区木麻黄林带迹地土壤性质和林带更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壤化学性质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研究了福建滨海沙土木麻黄林迹地更新不良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土壤的酸化和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土壤有效钼的缺乏与这一区域缺乏燃料,木麻黄枯枝落叶几乎全被用作农家燃料,使木麻黄林正常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断有关。提出了解决滨海沙土木麻黄林的维护和更新,以保护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防护林带及防护林带微灌系统的规划特点,提出了微灌技术在农田防护林工程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8.
4种木麻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RAPD枝术对普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 folia),粗枝木麻黄(C.gluca),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aina)和滨海木麻黄(Allocasuarina littoralis)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18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有效引物.1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9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18条,占总扩增条带的46.09%.对扩增出来的690条DNA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属(Casuarina)的普通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其中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遗传距离特别小,为0.19;而异果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的滨海木麻黄与其他3种木麻黄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木麻黄之间的亲缘关系与血清学和化学分类学的结果一致,说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木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滨海风沙地木麻黄的特性及根际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木麻黄是热带旱生类型植物,但能适应轻盐渍土。土壤含盐量增加时,木麻黄的外部形态略有变化,体内薄壁组织,尤其是髓部增加最明显;渗透势有显著降低,含水量和含灰量有一定程度增加。在海岸沙质地上栽培的木麻黄,以坚木麻黄生长最快,抗风力最强。木麻黄迹地养分全面下降是二茬木麻黄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导因是群众不断取出木麻黄凋落物。采用施肥补给等各种措施,在实践中已收到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功能木麻黄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麻黄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以及浙江南部等省(区)海岸带引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对防风固沙和农田防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收集用材型、抗逆型和景观型等木麻黄优良种质资源的新材料非常重要。该文主要探讨多功能木麻黄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以便使木麻黄科树种的研究不断深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油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分别径阶选定样木,测定根径大于1厘米的根系生物量,用土柱法测定根径小于1厘米的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35年生人工林每公顷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14.32%,根系生物量与林木径阶的变化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根径小于1厘米的根系集中分布于0-20厘米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东北部木麻黄立木生物量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木麻黄是海南岛沿海主要的造林防护树种,量化估测木麻黄林生物量有利于明确木麻黄的碳汇贡献能力。【方法】以海南岛东林场木麻黄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4株标准木,并获得其生物量实测数据。基于筛选的41株木麻黄样木生物量数据,分别选出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优独立模型,依据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的理论和求解方法,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与材积变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建立了木麻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消除各模型的异方差。【结果】地上、地下生物量最优独立模型为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一元方程,立木材积的最优独立模型为以胸径D和树高H为自变量的二元独立模型; 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能够很好地解决生物量相容性的问题,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立木材积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5,并很好地改进了单株预测精度(平均百分标准误差EMPSE均小于10%)和控制了平均预估误差; 同时,得出生物量转换因子(EBCEF)和根茎比(R)的二元方程。【结论】此次建立的木麻黄生物量非线性联立方程组可用于大范围尺度估算木麻黄防护林的生物量及其碳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省级尺度上分析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数据,以探索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动态分配格局及其准确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江西省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5.64~165.22 t/hm2,其乔木层生物量占94.2%以上。杉木林及其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而各林龄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而在中龄林和过熟林中则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叶>根>枝,而其他林龄中的排序均为树干>根>枝>叶。以胸径(D)为单变量的杉木单株生物量(W)模型(W=0.266D2.069)及以胸径(D)和树高(H)为变量的模型(W=0.046 9(D2H)0.906 4)预测值小于测量值,且预测精度R2均为0.84,其精度和预测能力均低于以胸径、林龄(A)、密度(N)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W=11.497D1.847A0.082N-0.478)。  相似文献   

14.
防灾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和防灾设施的"平灾结合"是防灾公园的重要设计思想,确保一个公园具有一般公园和防灾公园的双重功能。探讨了避难所与公园广场、绿地,公园入口形态与外围形态,抗震减灾用水设施与水景设施,厕所,公园树木与防火树林带,广播设施、通信设施、发电设施、照明设施诸方面的"平灾结合"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对云南普洱21个思茅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粗死木(CWD)、凋落物进行了调查,建立了思茅松生物量模型,估算了其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普洱地区思茅松林活体生物量为82.63~197.89 thm-2(平均129.11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97.86%~98.38%,灌草层为1.62%~2.14%.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为茎(67.06%~78.45%)枝(9.75%~16.98%)根(10.14%~13.85%)叶(1.54%~2.10%).死地被层生物量为4.58~8.94 thm-2,其中凋落物占到了81.58%~96.91%,CWD仅占3.09%~18.42%.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分别从12~13 a的101.76 thm-2 和52.06 thm-2增加到25 a的194.68 thm-2 和 97.03 thm-2.当地思茅松林的间伐活动严重影响生物量和碳储量,在间伐强度高的16~19龄的样地中,生物量(82.63 thm-2)甚至低于12~13龄的生物量(103.79 thm-2).  相似文献   

16.
河北杨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晋西北年生人工河北杨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按标准木法、样株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对乔木层、幼树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作了测定。根据调查数据,建立的估测乔木层单森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回归模型为。(干)=73.6267(D~2H)~(0.7745),(枝)=113.5505+6.0267(D~2H),(叶)=-1536.6556+431.57711n(D~2H)和(根)=-2138.8441+721.9196ln(D~2H).结果表明: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6.540t/ha其中乔木层15.100t/ha,幼树下木层0.991t/ha,草本层0.449t/ha。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太白山红桦林的群落生境和群落学特征的研究,分析了红桦林的类型及分布规律。太白山红桦林的总生物量为286.749t/ha,其中乔木层251.134t/ha,灌木层33.464t/ha,基本层2.15lt/he  相似文献   

18.
收割法研究酸枣群落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地上总生物量为14.028t/ha;其中灌木层为8.5334t/ha,草本层为l.2125t/ha,枯枝落叶层为4.2825t/ha, 用样株法计测46株酸枣。结果表明:酸枣种群生物量为7.4783t/ha;其中干4.1653t/ha,枝1.8334t/ha,叶1.4797t/ha。  相似文献   

19.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了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林、厚荚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木麻黄林现存生物量为156.82 t/hm2,各组分热值(总能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处于19.84~21.70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26 kJ/g,能量现存量为3 177.95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8.09%,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0.77%;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149.51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为19.98~23.48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3 079.16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57.67%,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3.06%;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142.22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处于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 GJ/hm2,其中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5.08%,枯枝的最小.3树种林分具有较高的现存生物量、能量现存量、各组分热值和整体平均热值,体现出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可见从热值与生物量的角度看,木麻黄、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是海岸沙地造林的良好树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晋西北汕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营林前景。样地设在河曲县阴山林场范围内海拨1300米左右黄土丘陵沟壑区。应用W_S=118.623(D~2H)~(0.705),W_B=91.319(D~2H)~(0.691),W_L=122.037(D~3H)~(0.640)和Wr=131.447(D~2H)~(0.490)幂函数优化模型,分别获得了树干、枝条、叶子和根系的生物量。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338吨/公顷,幼树的生物量为0.294吨/公顷,草本层的生物量为0.180吨/公顷。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11.812吨/公顷。油松林乔木层的生物生产力明显高于当地杨树人工林,今后应提高油松在晋西北绿化树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