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捻系数、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子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麻赛尔/棉混纺纱线性能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工艺参数;并用最佳工艺参数纺制不同混纺比的麻赛尔/棉混纺纱,比较不同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捻系数、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的增加,成纱的断裂强力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随着麻赛尔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克服棉纱及棉纺织品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产量的缺乏,本文研究了如何提高棉竹混纺纱的质量参数,开发了7种相同线密度及捻度但具有不同混纺比的纱线.可以得出,纱线的不均匀性受混纺比影响.若竹纤维的比例增加,则纱线的不均匀性降低;就纱线的强度及拉伸强力而言,混纺比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热重分析显示,随着竹纤维成分的增加,混纺纱线的重量损失减少.这可以进一步通过FR-IR光谱仪观测得到,随着竹纤维成分的减少,纱线反射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PBST/棉包芯纱的拉伸回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PBST(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棉包芯纱拉伸回复性能的分析,探讨了捻度和混纺比对PBST包芯纱回弹性能的影响.在捻度相同、PBST纤维相同的条件下,PBST包芯纱的拉伸弹性回复性随着棉纤维的增加而减少;在纱线混纺比相同时、PBST包芯纱的拉伸弹性回复率随着捻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采用捻度为500捻/m和40/60的混纺比纺制PBST/棉包芯纱时,纱线的拉伸弹性回复性能较好,并且在小变形下,PBST包芯纱能保持良好的拉伸回复性.这对PBST包芯纱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纱线混纺比的微机控制系统是在头道并条机上,采用单片微机控制混入纱条输送辊的转速,以此达到工艺设定的混纺比要求.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品种变化方便,为混纺纱线和织物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阻燃织物的制备工艺存在对实际应用条件考虑不足的问题,通过制备阻燃黏胶/腈氯纶服用织物,研究阻燃服用织物的性能与应用.选用2种不同混纺比(60/40、75/25)的阻燃黏胶/腈氯纶纱线分别进行并纱、浆纱、织造和退浆工艺,通过调控经密,变换平纹和方平2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制备不同规格的织物样品并进行退浆处理,对退浆后...  相似文献   

6.
从麻织物风格及其吸水性能的要求出发,探讨利用涤纶中空纤维设计纱线号数、混纺比,捻度的方法、提出当设计纱号为32s、混纺比80/20,设计捻度100.763捻/10cm时纺制的纱线可较好地体现中空涤纶纤维吸水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混纺比的竹浆/棉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浆/棉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纺纱线中棉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断裂强力则随着混纺纱线的混纺比的变化出现一个极低值,其曲线呈下凹形;而随着竹浆/棉混纺纱线的混纺比的变化,其弹性恢复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联合狗毛蛋白改性的毛/粘混纺纱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上染百分率为指标,优选出有利于改善毛/粘混纺纱线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最佳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即压力120Pa,功率120W,时间5min.并研究经此等离子体联合狗毛蛋白助剂改性的毛/粘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二者联合处理的混纺纱线的染色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天然绿棉/白棉混纺纱线的混纺比测定方法.用氨水对不同绿棉含量的绿棉/白棉混纺纱进行化学预处理,将处理后的纱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绿棉和白棉纤维根数,测量两种纤维的直径和密度,计算绿棉混纺比.利用回归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天然绿棉/棉混纺纱混纺比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6种不同条件,利用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木棉/棉混纺纱线,观察并测试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外观形态、化学组成、纱线质量损失、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浸润性能指标,评价超声波纯水处理工艺对木棉/棉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后,纱线中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木棉/棉混纺纱线质量损失率约为6%,主要为木棉脆断后产生的短绒,木棉纤维中空度有一定的回复,纱线变得蓬松,强力损失严重,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均显示拒水性.  相似文献   

11.
苎麻混纺纱针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苎麻/聚丙烯纱作为针织纱线混纺,初步制成针织结构预制件小样,然后采用层压成型工艺制备苎麻/PP增强复合材料,分析影响其拉伸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当苎麻/PP体积比为20:8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改性的苎麻与树脂混纺或混织的织物在热压机上压制成苎麻纤维与树脂的复合板材.研究了织物组织结构、PP纱线在织物纬向上的含量等对苎麻/PP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混织预制体,当层数为5层,模压温度为175℃,模压压力为10MPa,苎麻/PP为1:1时,板材的拉伸性能最优,拉伸强度是83.03MPa;并且,由于斜纹组织的纱线伸直状态最好,所以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优于缎纹组织和平纹组织复合材料.对于混纺预制体,模压温度为170℃,压力为12.5MPa,模压时间为20min,苎麻纤维体积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优,对于不同组织的织物,缎纹组织的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小兴安岭松木枝杈及加工废料干馏木醋液,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木醋液对禽舍的除臭效果。结果表明,木醋液有机成分中乙酸含量最高,可与氨气作用后达到除臭效果;粗木醋液比蒸馏木醋液的乙酸含量略高;随着木醋液用量的增加,除臭效果提高;除臭效果在16 h前随作用时间延长而提高,16 h后趋于稳定;表面活性剂对除臭效果正面影响很小。实际应用时若考虑降低成本,选用质量分数为60 %(相对于污泥)的粗木醋液,作用于鸡舍污泥16 h后除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混纺纱线是纺织服装中加工面料常用的原料.通过对纤维匀和理论的分析和证明,结合实例对化纤和天然纤维的混合进行了理论上的计算.在混纺组分和混纺比一定的情况下,计算了化纤的最优长度,从而为混纺纱线中化纤最优长度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混纺比,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和利用Onions指数法研究了7种异形涤纶混纺纱线中三角涤纶纤维的径向分布对纱线光泽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纱线光泽与Onions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Onions指数与三角涤纶的混纺比成线性关系,而三角涤纶的利用率与三角涤纶含量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氢氧化铝阻燃体系的开级配沥青磨耗层防火面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氢氧化铝(ATH)沥青阻燃体系,通过极限氧指数与闪点温度测试,研究ATH与氢氧化镁(MH)的阻燃性能及Zeolite沸石粉的阻燃促进作用,提出ATH,MH及Zeolite沸石粉的复合阻燃沥青配合设计,利用研究成果制备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沥青混合料并测试其阻燃、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TH,MH和Zeolite三者按比例复合制备的阻燃沥青极限氧指数可达到29%以上,闪点温度近420℃,阻燃性能优异;所制备的OGFC沥青混凝土,当空隙率为20%时,动稳定度达到7 365次/mm,燃烧时间较水泥混凝土缩短一半,逃逸汽油量高达89%,路表温度控制在200℃以下,空气温度不足50℃,其阻燃、路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阻燃芳纶/粘胶混纺纱作为表经表纬,普通纯棉纱线作为里经里纬,设计并成功织造了五种表层阻燃、里层舒适的阻燃双层机织物试样.通过对试样进行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试样的阻燃性能均达到GB 8965《阻燃防护服》的要求.对试样进行导水性、透湿性和透气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试样的舒适性能都符合服用面料的要求.在今后的研究中,适当减小织物的克重、提高织物的经密,将能研制出更适合防护服要求的面料.  相似文献   

18.
以聚酰亚胺短纤和沉析纤维为原料,通过湿法抄造结合热压和树脂浸渍的方法制备聚酰亚胺纤维/环氧树脂纸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压温度、热压压力以及环氧树脂浸渍量对聚酰亚胺纸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处理增加了聚酰亚胺纤维间的接触面积,使聚酰亚胺纤维纸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增强;采用环氧树脂浸渍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聚酰亚胺纸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张指数提高了1.25倍)和电学性能(耐压强度提高了17%);当热压温度为210℃、热压压力为120 N/mm、浸渍量为20%时,所制备的聚酰亚胺纸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其抗张指数为57.5 N·m/g,撕裂指数为6.86 m N·m2/g,耐压强度为12.3 k V/mm,在航空航天、绝缘阻隔、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阻燃粘胶/Basofil混纺消防防护织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岭  纪全  夏延致 《科技信息》2007,(19):27-27,45
本文系统研究了Basofil纤维与阻燃粘胶纤维混纺工艺及Basofil纤维及混纺纤维的燃烧性能,通过混纺制备了具有良好服用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功能混纺纤维材料,充分发挥了两种纤维的优点,混纺纤维的有效燃烧热、生烟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硅油改性ABS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硅油及脂肪酸盐复配制备无卤阻燃的ABS材料.考察了不同硅油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不同脂肪酸盐与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硅油对ABS的阻燃效果明显,硬脂酸镁对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最大.当m(氨基硅油):m(硬脂酸镁)=1∶2,添加5 PHR时,ABS阻燃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