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Hertz弹性接触理论、滚动轴承动力学和L-P寿命理论,建立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方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进行求解.分析预紧力对角接触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定压预紧轴承疲劳寿命明显比定位预紧轴承疲劳寿命长,轴承内圈疲劳寿命比外圈疲劳寿命长;轴承疲劳寿命随着预紧力、转速的提高而减小,在定压预紧下轴承的疲劳寿命受预紧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滚动轴承超精硬切削参数的优选方法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获得最长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出了滚动轴承耦合具体服役工况的超精硬切削参数的优选方法体系.根据该体系优选的切削参数,在满足零件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使特定外载荷谱下的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与赫兹接触应力进行合理匹配,使失效点处应力为最小,实现滚动轴承理论上的最长疲劳寿命.以滚动轴承的典型工况为例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如果硬切削参数的优化结果仅仅以表面精度为约束条件,而不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体系,将导致零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相差约35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塑料滚动轴承及复合材料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实验结果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显示出复合材料滚动轴承比塑料滚动轴承的负载能力与疲劳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郭婧 《甘肃科技》2008,24(6):88-89
根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对接触疲劳强度的下降导致轴承受损失效的主要原因进行讨论,以定量确定受损伤滚动轴承的剩余寿命和许用当量动负荷。  相似文献   

5.
以正交剪应力作为滚动接触次表层疲劳损伤评价的临界应力,分析了摩擦系数对滚动接触次表层正交剪应力幅及应力比的影响规律.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及非对称循环应力幅修正公式,建立了支承辊次表层接触疲劳应力与寿命计算模型,用于评价支承辊次表层接触疲劳损伤.实例分析了摩擦系数对支承辊次表层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比及摩擦系数增大,支承辊的次表层接触疲劳损伤增大,因此,降低支承辊接触摩擦系数,可改善支承辊的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6.
朱亮亮 《科技信息》2010,(3):I0097-I0098
简单介绍了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基本概念,对滚动轴承基本寿命计算方法进行简单总结,对轴承的修正寿命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滚动轴承修正寿命计算的算例。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械工业中广泛存在的微动疲劳失效问题,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套接触载荷实时可控的微动疲劳试验系统,研究了恒定接触载荷和交变接触载荷对6061-T651铝合金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变接触载荷条件下,存在一个临界接触载荷使得微动疲劳寿命最低,且微动疲劳寿命随着平均接触载荷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行为;在低接触载荷作用下,交变接触载荷条件下的微动疲劳寿命明显低于恒定接触载荷条件下的微动疲劳寿命;在高接触载荷作用下,交变接触载荷与恒定接触载荷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相近.  相似文献   

8.
运用Access,Matlab和VB开发滚动轴承寿命图谱应用软件,实现了轴承疲劳寿命四维图谱的可视化.图谱的建立能够直观地描述影响滚动轴承寿命的因素作用范围及大小,使其寿命预估更为生动、直观、准确,更好地服务于轴承企业的设计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9.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婧 《甘肃科技》2006,22(4):133-134
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是轴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而要研究轴承的疲劳寿命,主要途径是通过试验和现场收集有价值的数据。滚动轴承寿命理论的演变,表明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及人类学识的不断深入,使轴承寿命的预测不断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EMD共振解调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为加工的滚动轴承点蚀故障数据难以模拟真实疲劳失效过程的问题,提出将滚动轴承强化寿命试验的轴承疲劳失效过程数据作为故障诊断数据,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EMD)与共振解调技术对真实疲劳失效的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依托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性,有效的将携带故障信息的高频调制信号从原信号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信号的带通滤波;利用H ilbert变换进行解调分析得到包含故障特征信息的低频包络信号,经过频谱分析后实现对疲劳失效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和故障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诊断真实情况的滚动轴承疲劳失效故障.  相似文献   

11.
对中碳钢电刷镀镍试件进行了滚压和热处理试验,经过成组疲劳对比试验,发现滚压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电刷镀镍试件的疲劳寿命;而回火热处理对电刷镀镍试件疲劳寿命影响不大。此外实验证明氢脆并不是影响电刷镀试件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针对管路系统中Ni-Ti合金管接头随机振动问题进行了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以某飞机典型液压管路中的Ni-Ti合金管接头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高斯分布和Mine线性累计损伤定律的Steinberg法,得到了疲劳损伤的计算公式.基于描述Ni-Ti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记忆效应的本构模型,建立了管接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并利用疲劳损伤的计算公式预测结构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Ni-Ti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在80 000 h的飞行寿命内是安全可靠的,为管接头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影响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钢轨3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接触斑内应力应变场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在接触斑内钢轨处于三向压缩应力状态,有较大的静水压力;认为静水压力影响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以临界平面法为基础,提出了考虑静水压力影响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分析了轮载和摩擦系数对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结合具体算例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增大,静水压力对滚动接触疲劳裂纹影响在增大;随着轮载和摩擦系数增加,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迅速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为了预测轴承钢硬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对滚动接触寿命的影响规律,基于高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了具有平面应变特征的二维滚动接触寿命预测模型,并在二维有限元模型的表面和次表面对应施加了轴承钢硬切削实验所测残余应力,模拟计算典型服役条件下的滚动接触应力;采用基于S N寿命理论的Miner法则,计算轴承钢滚动界面的疲劳接触寿命,分析了在不同摩擦系数、滚动接触频率和外加载荷工况下,硬切削残余压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切削残余压应力可使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高10%~30%.其中,载荷对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影响最大,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在对30CrMnSiA钢多轴疲劳寿命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单轴拉压和纯扭S-N曲线,提出了等效S-N曲线的概念。基于等效S-N曲线,建立了预测硬质金属材料多轴疲劳寿命的经验公式。采用该公式对文献中的多种硬质金属材料进行了寿命预测,预测结果显示94.0%以上的数据点均处于±3倍疲劳寿命分散带之内,81.8%以上的数据点处于±2倍疲劳寿命分散带之内。  相似文献   

16.
在连续铸轧过程中 ,金属变形体不同于热轧板带 ,将铸轧区金属视为粘性流体 ,由此推出铸轧力矩计算公式。此外 ,考虑了变形锥和旋转接头密封圈附加力矩的影响 ,导出了符合铸轧条件下的计算模型 ,理论公式得到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随机激励下高压管道的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法对随机基础激励下高压管道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给出了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方法,由随机过程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推导了功率谱密度法估算结构寿命的公式.在此基础之上,以一飞机高压管道结构为例,编写程序求解出其疲劳寿命值.算例表明,在某些结构的应力响应无法实测或难以实测到的情况下,采用功率谱密度法分析其疲劳寿命显得简洁有效.  相似文献   

18.
线接触滚动副早期失效主要是由于接触表面的润滑不良.使得表面粗糙度波峰相 互接触而产生磨损及表面破坏.但在润滑良好的情况下,由于接触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在某些 工况参数下.接触副的疲劳寿命出现降低现象.本文通过数值方法,对n种典型工况参数下接触 副表面层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了接触副的疲劳寿命,提出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应用中合理 选择工况参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