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连铸结晶器中渣膜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一台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连铸结晶器中渣膜的热传导行为。测定了结晶器与凝固坯壳之间渣膜的有效导热系数及界面的接触热阻;高温下渣膜的有效导热系数大致为4 ̄5W·m^-1·K^-1,结晶器与渣膜层界面存在的热阻相当于94 ̄149μm的空气间隙。  相似文献   

2.
用探针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线热源理论,设计制作了用于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探针,研究了接触热阻、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对测定导热系数的影响。用探针测定了松散材料、保温材料、土壤和地下岩心的导热系数,实验研究表明。探针法测导热系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测定土壤和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探针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线热源理论,设计制作了用于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探讨,研究了接触热阻,加热功率和加时间对测定导热系数的影响,用探针测定了松散材料、保温材料、土壤和地下岩心的导热系数,实验研究表明,探针法测导热系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测定土壤和保温材料导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镁石纤维是天然产出的、罕见的高镁实心纤维。其抗拉强度为95×9.81×10 ̄6Pa,弹性模量为1.5~2.0×9.8×10 ̄9pa,显微硬度为70~240,密度为2.44~2.48g/cm ̄3。电阻率为3×10 ̄5Ω.m~6.1×10 ̄7Ω.m,介电常数为4.7~7.2,磁化系数为11.5~15.5cm ̄3/g。耐热区间为450~480℃,导热系数为0.131w/m·k,热膨胀系数为5.7~8.8×10 ̄(-7)m/℃,热容为1.26I/g,热解焓为19.6KJ/mol。Ne=1.575~1.577,No=1.552~1.556,白度73.5%。本文还讨论了上述物理性质的各种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纤维沿轴向导热系数λFL与沿径向导热系数λFT之间有差异。本文用非稳态导热测试方法测得了5种蛋白质纤维及7种其他纺织纤维的λFL和λFT,被测纤维的λFL和λFT之比约达2~20倍。  相似文献   

6.
根据液体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发展了一种计算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液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非极性液体,根据液体和脂肪醇、水等含氢键液体。应用两参数方程对39种物质2294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至临界温度)和压力范围(至220MPa)内,导热系数计算值都接近实验值,平均误差仅1.53%;对14种饱和液体226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导热系数计算值与文献推荐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用单向稳定热流法测定纯度为99.95%的石英玻璃的导热系数,其温度范围的50-500℃,准确度估计到5%,发现石英玻璃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8.
对温度T、导热系数λ和压力p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组分气-液相导热系数的统一模型,它能够描述高压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T=80-1400K,p=0.1-350MPa),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组分的气-流相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22个组分3263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3%。通过引入常规的态方程混合规则,将模型  相似文献   

9.
多相物质的有效导热系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由固体球状颗粒和经历了相变的充填物所组成的多相充填床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充填物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由不同相所组成的区域内的有效导热系数.运用特殊的数学方法处理相变过程中潜热的释放或吸收,分析了导热参数的变化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得出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结果:对于玻璃球冰充填床,为156W/(m·K),和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5%;对玻璃球水充填床,为078W/(m·K),和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8%.这表明: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多相物质的有效导热系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辐射交换角系数的计算,考虑了参与性介质中的吸收而引起的辐射衰减,针对辐射平衡和复合导热辐射问题,导出了二维矩形封闭空腔内热交换的支配方程组。方程中出现了阶数不同的Bickley函数,把三维辐射交换简单化成一个二维问题。该函数不同于指数衰减函数,本文给出了它的拟合公式,并据此对基本方程组直接进行高斯积分和迭代求解。对光学厚度τ=0.1、1和5,以及导热辐射比N1=1、0.1、0.01和0.001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用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红霉素、痢特灵,呋喃啶生产废水的动力学,测定了该废水的活性污泥动力学常数,并提出了用动力学常数设计曝气池的方法。当试验水温为20℃时,求得的动力学常数为: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vmax=1.5d-1;饱和常数 Ks=35.2mg/1,产率 Y=0.368,衰减常数 Kd=0.045d-1, 基质耗氧系数 a’=0.25和内源呼吸耗氧系数 b’=0.d-1。  相似文献   

12.
用比较瞬时法测定新型复合肥溶液在pH=2,浓度为15%,20%,30%,50%,60%,70%和温度为20,30,40,50,60℃下的导热系数。测量误差在±2%以内。其导热系数与样品的浓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较低浓度15%,20%,30%时,其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变化;在较高浓度50%,60%,70%时,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曲线变化,我们认为:温度较高时。是因样品内有微量分解所致。  相似文献   

13.
用瞬时法测定 2 5℃下 Na Cl和 H2 SO4 水溶液的导热率 ,并用 4个已知导热率的标准物质标定了装置 ,平均误差小于 1 % ,实现了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该方法快速 ,便捷 ,测量时间为 1 s,是快速分析混合物组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温度T、导热系数λ和压力p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能够同时预测纯组分气液相导热系数的统一模型,它能够描述高压流体和超临界流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T=80~1400K,p=0.1~350MPa),对油气藏流体中常见组分的气液相导热系数进行了计算,22个组分3263个数据点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53%。通过引入常规的状态方程混合规则,将模型拓展应用于混合物导热系数的计算,13种二元和三元混合物260个数据点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19%;对3个石油馏分22个点导热系数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89%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7.5mol%Nb:KTiOPO4(Nb:KTP)晶体在室温至150℃,波长分别为539.75nm、632.8nm、1.079.5nm和1341.4nm下,主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测量结果和计算结果,给出了计算7.5mol%Nb:KTP晶体主折射率温度系数的两个表达式,分别用它们计算得该晶体的主折射率温度系数同实验测量值符合,最大偏差分别为16.6%和14%。通过比较KTP和7.5%mol%Nb:KTP晶体在这四个波长下主折射率温度系数可看出,两主折射率温度系数相当。  相似文献   

16.
液体分子的导热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设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符合Lennard—Jones作用势能,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液体分子的导热机理。并选用了四个液态物质导热系数的实验值,验证了这个机理。测定了甲苯,氯苯在一个温度点上的导热系数,利用推导的导热机理,计算了0—100℃各温度点的导热系数,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用改进的同心园球法,测定了一氯甲苯,一氯氯苄和杀草丹,在0°,20°,40°,60°和80℃五个温度点上的导热系数,用最小二乘法算出了它们在此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分别为:K=13.30-0.0516t,K=12.11-0.0401t和K=9.91-0.0320t(×10~(-4)J/cmsec℃)。平均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8.
熊坤  晋华  桂金鹏  郭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5):14625-14630
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陆地表层水热迁移、地源热泵和土壤储热等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热探针法对10℃~90℃和0%~20%体积含水率的中砂和粗砂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给出低温和高温下两种砂土导热系数随含水率变化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显示: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都对砂土的导热系数有影响,且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贡献率大于温度。在温度和含水率的共同作用下,导热系数变化显著。砂土在在低温段(≤30℃)时,导热系数变化不明显。在高温段(≥60℃)时,导热系数变化显著。无论对粗砂还是中砂、低温还是高温,都存在使导热系数能达到极值点的最佳体积含水率,中砂的最佳体积含水率在0.18-0.21m3/m3之间,粗砂的最佳体积含水率在0.16-0.17m3/m3之间。  相似文献   

19.
以石煤渣为主要原料研制应用于工业窑炉的保温砖,是石煤渣综合利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通过对石煤渣保温砖导热机理的分析,讨论了保温砖的物相组成、石煤渣及造孔物的掺入量、烧结温度制度等对试样导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试样具有较低导热系数的主要原因。图5,表3,参6。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改进前人所提出的测定含CaF_2固态渣导热系数的方法,通过测定有渣壳和无渣壳的铜-氧化铝水冷套管中热流值,即可求出渣壳的导热系数,测定了ANF—6(70%CaF_2—30%Al_2O_3)与L_4(15%CaF_2—50%Al_2O_3—30%CaO—5%MgO)渣的导热系数,其温度范围分别为637~1273℃及760~1188℃,其导热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并求出了两种渣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在1000℃下L_4渣的导热系数较ANF-6渣少50%,此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