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土工复合膨润土垫(GCL)在长期冻融循环作用下的防渗性能,以6h的冷冻和6h的融化为冻融周期对GCL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经历不同冻融次数后GCL渗透系数和自由膨胀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h内GCL可以达到冻胀稳定状态;GCL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后,再经历冻结时易产生不均匀冻胀;GCL在经历较少(≤30次)冻融循环次数情况下,渗透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其最终渗透系数的量级在10-11~10-10m/s之间;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GCL中膨润土的自由膨胀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溶液特征对GCL膨胀和渗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自由膨胀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了溶液阳离子的离子价、浓度和水化离子半径对GCL(土工织物膨润土垫)中膨润土膨胀特性和GCL渗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液的这些特征均对GCL的膨胀性和渗透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膨润土的自由膨胀量随着阳离子离子价和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GCL的渗透系数则逐渐增大;1价阳离子溶液的浓度对GCL的膨胀量和渗透系数影响显著,而2价或3价阳离子溶液浓度的影响较小;对于1价阳离子溶液,膨润土的自由膨胀量随着水化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GCL渗透系数则随之减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相关理论对GCL的膨胀和渗透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冻融循环对土工织物膨润土垫(GCL)材料中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GCL材料中膨润土粒径分布及其膨胀指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两者间内在联系,并阐述了膨胀指数变化的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膨胀指数先迅速增加至峰值后再略微下降并趋于平稳,粒径分布则趋于集中;10次以内冻融循环对GCL材料中膨润土膨胀指数影响较大.提出了主导粒径的概念,认为膨胀指数主要由属于主导粒径的颗粒决定,并给出了主导粒径与膨胀指数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环境参数对经一定次数冻融循环后GCL材料中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盐浓度、pH值条件下,经10,20和40次冻融循环后GCL材料中膨润土膨胀指数的变化规律及颗粒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膨胀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增幅为30.77%;随盐浓度和溶液酸碱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减幅分别为65.22%和15.38%.在相同盐浓度或pH值条件下,膨胀指数与冻融循环次数无明显关系,而在相同水浴温度下,膨胀指数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明显正相关.激光粒度仪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参数会对GCL材料中膨润土的颗粒粒径分布产生显著影响,继而影响试样的膨胀指数.  相似文献   

5.
王旭辉 《科技资讯》2011,(17):48-48
本文介绍了膨润土防水毯的防水机理,通过膨润土防水毯防渗与其他防渗材料的比较,体现了膨润土防水毯防渗的优良性能,结合在石家庄市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膨润土防水毯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膨润土防水毯(geosynthetic clay liner,GCL)是常用于湖底防渗的新型材料,但湖泊水生植物根系的生长可能对GCL的防渗效果产生影响.为探究植物根系穿透下GCL的渗透性能,选取再力花、芦苇、香蒲等植物开展模型试验,并采用全自动渗透仪(global digital systems,GDS)对水生植物根...  相似文献   

7.
针刺GCL内部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内部剪切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直剪仪进行了改造.研究结果表明:针刺GCL的内部剪切强度主要受针刺纤维的抗拉和缠绕作用控制,其他因素对GCL内部剪切强度贡献很小;正应力和水化液类型对GCL内部剪切强度均有影响,表现为内部剪切强度随着正应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水化液为蒸馏水时GCL的内部剪切强度最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GCL铺设完成后在堆载之前应采用自来水进行事先水化,可提高防渗工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开裂和收缩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膨胀土的变形特性包括裂隙性和胀缩性,其中开裂和收缩特性对于膨胀土边坡变形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取陕西汉中十天高速公路边坡膨胀土进行室内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脱湿过程中膨胀土的开裂、收缩特性,观察脱湿完全后裂隙的扩展特性,探讨收缩的方向性随干湿循环次数和初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前2次干湿循环脱湿过程中,裂隙与收缩开展剧烈;脱湿过程中裂隙面积率先增大后减小,第1次干湿循环的裂隙面积率峰值最小,且出现时间较早;脱湿过程中收缩面积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收缩面积率逐渐增大直至第三次干湿循环趋于稳定,前2次干湿循环其差值最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变形量逐渐增大,收缩比开裂更早趋于稳定;裂隙的宽度和长度近似正态分布,裂隙面积概率随着裂隙面积增加逐渐减小;膨胀土的收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初始含水率越高,各向异性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红砂岩堆石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干湿循环次数为主要变量,开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红砂岩堆石料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应力-应变曲线在初期快速增加,直至出现峰值,而后开始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试样破坏强度随围压增大而逐渐增长;相同围压,破坏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破坏强度与干湿循环次数呈现指数关系;当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时,试样强度指标黏聚力逐渐减小,从125.9 kPa降低到62.3 kPa,黏聚力降幅约50%,且黏聚力与干湿循环次数之间成负线性关系;与之相似,另一强度指标内摩擦角逐渐减小,但降低幅度较小,减小幅度为15%左右,与干湿循环次数呈现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多裂隙性、超固结性和反复胀缩性的非饱和土。在干湿气候交替变化的环境中会因其湿胀干缩的变形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通过化学改良法改善水土间相互作用,可达到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的目的。利用钢渣粉作为新型固化剂,与水泥组合改良膨胀土,研究改良膨胀土在干湿循环条件下力学特性变化规律及其改良机理。将纯膨胀土(Es)、水泥改良膨胀土(Es-C)、钢渣粉-水泥改良膨胀土(Es-SSP-C)和钢渣粉-水泥-NaOH改良膨胀土(Es-SSP-C-N)4种土体进行不同次数干湿循环作用后,进行体积变化率试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土体的体积变化率较未改良土试样有了相当大的减小;改良膨胀土强度有大幅度提升,并且其强度关系总有Es-SSP-C-NEs-CEs-SSP-CEs;在干湿循环作用下改良土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水平,且随循环次数增加强度有所提升。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技术对4种土体在干湿循环次数变化时的微观形貌和物相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水泥和钢渣粉水化致使土体颗粒变得密实,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等水化产物逐渐增多,弱化了干湿循环中水的侵蚀作用,确保其强度在干湿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研究冷态试验槽道喷管在循环工作条件下的结构响应与低周疲劳损伤,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剂循环加载方案与槽道参数(槽宽、内衬厚度等)对槽道喷管结构响应和疲劳损伤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槽道喷管结构变形主要发生在与肋连接的内衬区域以及槽道对称面区域,并且喷管中前部的残余应变比喷管后部要大;虽然冷却剂的最高工作压强相同,但采用不同的循环加载方案得到的喷管低周疲劳损伤不同. 随着冷却槽宽度的减小或者内衬厚度的增大,槽道喷管的残余应变和疲劳损伤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汾河灌区渠道衬砌的必要性,结合近50年灌区渠道衬砌的实践,对防渗渠道冻胀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施工等方面提出了在汾河灌区渠道衬砌工程建设中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锚网支护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往往由于锚网支护强度过高,造成工作面上下端头三角悬顶,给矿井安全生产留下隐患。爆炸切割技术方便快捷,能够快速切断锚环,释放锚索锚固力,达到弱化三角悬顶区顶板强度的目的。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V形罩微爆索,研究锥角,装药高度,炸高及罩壁厚4个结构参数对金属射流侵彻靶板深度与射流速度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析的可靠性为95%,罩壁厚对射流速度有显著性影响;当分析的可靠性为90%,罩壁厚对侵彻深度有影响;当分析的可靠性为80%,装药高度和炸高对射流速度有一定影响。对于V形罩的微爆索而言,最佳结构参数为:锥角80°,装药高度6 mm,炸高2 mm,罩壁厚0.2 mm,其侵彻深度为0.489 cm,射流速度为4 384 m·s-1。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指数平滑、一无二元线性回归法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旗的人口、劳动力和农业总产量进行了预测,作者还进行了效果检验;这是一份比较完善的预测计算成果,对实际进行预测计算和教学工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拖动专用流体机械异步电动机电磁设计软件研究与应用的曲线与图表的数据处理、软件的程序框图以及样机型式试验的结果等技术问题。重点给出了电磁设计四个迭代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盲辨识方法。该方法利用了调制产生的二阶循环平稳性,在循环频率域对信号的统计量进行分离,最终将各个系统的冲激响应辨识出来。分别讨论了4输入4输出系统在有加性高斯白噪声时的信道辨识情况,并对算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7.
矩阵的子矩阵与线性模型的假设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证明矩阵X, X′X及其子矩阵的一个关系 式, 得到了多元正态线性模型(Y,Xβ,σ2In)中参 数β的假设检验问题的检验统计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世界摩托车排放测试循环(WMTC)建立过程中所提供的实际道路路谱数据总量偏低,为此,对WMTC测试循环对中国实际道路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一辆125mL排量的摩托车,构建了描述车辆行驶特征的准则数体系,研究了WMTC测试循环的行驶特征及其与中国摩托车实际道路行驶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实测路谱数据的各种模式比例特征与WMTC测试循环较为接近,但是各种速度特征,特别是平均速度和平均运行速度等与WMTC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车辆的实际道路排放特性有显著影响,表明对WMTC测试循环进行必要的修正是应用该测试循环作为标准测试循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内燃机气缸套预紧工况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设计因素对气缸套变形的影响趋势和相互关系.选取凸缘锥角、预紧力和接触面上的摩擦系数作为考察因素,建立了气缸套和机体的组合有限元模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16组计算方案,计算出气缸套的位移和应力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以上3个因素对气缸套预紧变形的影响,给出了各因素间精确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以降低气缸套最大拉、压应力为优化目标时,降低预紧力是最重要的优化目标,其次是适当增加缸套凸缘锥角,降低表面摩擦系数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钛合金蜂窝声衬在噪声载荷与气动压力联合作用环境下的疲劳特性,根据蜂窝声衬的受载特征,提出了一种声载-静载联合试验方法,利用大气与真空舱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声衬的等效气动力加载,设计并制造了抽真空机械组件对试件非受声面抽真空,解决了行波管中施加静力载荷难的问题.针对两类高度不同的钛合金蜂窝声衬平板件,开展了10 h的声载-静载联合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类钛合金蜂窝声衬试件一阶共振频率均没有发生的明显变化,说明试件的整体刚度在试验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无损检测结果表明:蜂窝芯较高的钛合金声衬平板试件中部分出现了局部脱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