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高脂饲料饲喂昆明种小鼠构建高血脂小鼠模型,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0.4,0.2,0.1g/kg)蚯蚓冻干粉,每天1次,同时饲喂高脂饲料,以仅饲喂高脂饲料组小鼠为对照,共饲养10周.提取小鼠肝脏总RNA,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和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蚯蚓冻干粉极显著提高实验组小鼠LCAT mRNA表达水平(P0.01),显著提高LPL mRNA表达水平(P0.05),提示这是蚯蚓冻干粉能够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浆胆固醇水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体质量、血脂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建立了高脂小鼠模型,设模型组和20%,40%,60%饮食限制组(DR20%组、DR40%组、DR60%组),饮食限制28 d,测定小鼠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开场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解剖小鼠,测定小鼠各脏器系数及Lee’s指数.结果显示:各饮食限制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T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DR40%组和DR60%组小鼠肝系数显著大于模型组,脾系数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而HDL-C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DR60%组小鼠TC和LDL-C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水迷宫实验中,各饮食限制组小鼠潜伏期显著短于模型组(P<0.05).表明饮食限制对高脂小鼠具有降低体质量和血脂及增强学习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野生型(Sdr9c7~(+/+))和杂合子型(Sdr9c7~(+/-))雄性小鼠为实验动物分析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喂条件下Sdr9c7基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检测高脂饲喂条件下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果表明:1)与Sdr9c7~(+/+)小鼠相比,Sdr9c7~(+/-)小鼠发育正常,二者生长曲线无显著差异;2)高脂饲料喂养至15周龄时,两组间小鼠血液的葡萄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BUN)、肌酐(CREA)含量等无差异;至28周龄时,杂合子组小鼠血清的AST和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推测Sdr9c7与肝炎症相关。但肝脏系数和肝脏石蜡组织切片中细胞空泡面积无明显差异,说明Sdr9c7基因对肝脏脂肪变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鼠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峰 《科技信息》2008,(1):105-108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0%猪油、10%蛋黄、1%胆固醇、0.5%胆盐)饲喂SD大鼠,4周后,复制外源性高脂血症.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果表明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喂可导致大鼠脂代谢紊乱,复制人类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蚯蚓冻干粉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蚯蚓冻干粉对高血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取体重为18~22 g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高脂饲料组饲喂高脂饲料,其余3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按0.4,0.2, 0.1 g/kg体重灌胃蚯蚓冻干粉悬液,8周后禁食12 h,尾部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剂量蚯蚓冻干粉可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小鼠TC(P < 0.05)和TG,LDL-C(P < 0.05),并使HDL-C(P < 0.05)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6.
降血脂益生菌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和TG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28 d,建立了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高脂模型组Ⅰ、Ⅱ、Ⅲ、Ⅳ,其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组,饲喂高脂饲料 乳酸杆菌(SL1-5);Ⅲ组,饲喂高脂饲料 腊样芽胞杆菌(BC1-6);Ⅳ组,饲喂高脂饲料 腊样芽胞杆菌 乳酸杆菌。16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酯(TG)的浓度。结果表明,Ⅱ组小鼠血清TC浓度和Ⅲ组小鼠血清TG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组小鼠血清TC(P<0.01)和TG(P<0.05)的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Ⅳ组小鼠血清TC和TG降解率分别达到35.5%、14.2%。由此可见,乳酸杆菌SL1-5菌株具有显著的降TC作用,腊样芽胞杆菌菌株BC1-6具有显著的降TG作用,并且两菌株混合饲喂比单一菌株饲喂降血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及小鼠体内脂质代谢调节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求温胆汤对实验动物体内脂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理。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蛋黄乳剂的方法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 ,观察温胆汤对急性高脂血症成年小鼠粪便脂质含量、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总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胆固醇 (LDL c)含量、血清丙二醛 (MDA)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肝脏总脂解酶(LA)活性、脂蛋白脂肪酶 (LPL)活性和肝脂酶 (HL)活性的影响 ;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观察温胆汤对大鼠血脂(TC、TG)水平、总脂解酶 (LA)、脂蛋白脂酶 (LPL)和肝脂酶 (HL)活性 ,以及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温胆汤可降低小鼠粪便脂质含量 ,显著降低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LDL c含量 (P <0 .0 5 ) ,温胆汤还可提高血清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达到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的目的。同时 ,温胆汤可提高肝脏脂蛋白脂肪酶 (LPL)活性和肝脏总脂解酶 (LA) ,但对肝脂酶 (HL)活性无明显影响。在针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中发现 ,温胆汤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总甘油三酯 (TG)浓度 ,提高脂蛋白脂酶(LPL)和总脂解酶 (LA)活性 ,但对肝脂酶 (HL)活性无明显影响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实验显示高脂饲料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LDLRmRNA水平 ,温胆汤能显?  相似文献   

8.
将KM小鼠随机分成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养造模,连续28d.同时除模型组外,其余组灌胃相应药物,给药期间称量小鼠体重,最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以灵芝酸A为对照品,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饼茶中总三萜的含量.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灵芝饼茶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高脂饲料引起的小鼠体重增加(P<0.05或P<0.01);与高脂血症模型组小鼠比较,灵芝饼茶提取物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灵芝饼茶中总三萜的含量为1.5%.灵芝饼茶具有降血脂作用,其总三萜的含量控制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马齿苋水提物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肪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洛伐他汀组、马齿苋低剂量组、马齿苋高剂量组.喂养正常对照组时使用一般饲料,其他实验组使用高脂肪饲料,并且在饲喂同时按照其相应体质量进行灌胃给药.7周后,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 马齿苋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C、TG、LDL-C、MDA、ALT和AST水平(P<0.01),显著提高HDL和SOD水平(P<0.01).结论 马齿苋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血脂的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喂食高脂饲料对实验动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低聚木糖降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观察低聚木糖对高脂血症成年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含量,但对低密度胆固醇(LDL-c)含量的升高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紫红曲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红曲原生质体进行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诱变,实验表明,采用紫外线(UV)照射60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该突变株M1-1的红曲色素产量是亲本株的红曲色素产量的2.27倍,说明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是简单易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取云龙野生和人工培养两种黑木耳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多糖,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粗多糖含量。结果:在8.0-48.0μg/mL线性范围内,回收率为99.03%,RSD为0.66%(n=6),测到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收率分别为18.48%和18.29%;野生和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9.21%和8.20%。结论:野生黑木耳比人工培养黑木耳中多糖的含量高,生长环境对黑木耳多糖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廉价农产品废弃物麦麸和米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附加碳、氮源及微量元素试验,研究了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红曲SM01色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红曲SM0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 d;最佳附加方案为葡萄糖+硝酸铵+甘油+ KH2PO4+ MgSO4。 在上述培养条件下,以低成本的麦麸、米糠、葡萄糖、硝酸铵、甘油及微量元素混合物来代替大米培养红曲霉,色价高达3 789 U/g,降低了约30%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相似文献   

15.
荔枝核皂甙提取物对小鼠糖异生作用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甙提取物对小鼠糖异生作用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天以荔枝核皂甙提取物灌胃,对照组每天以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3 w后,测定小鼠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肝糖元等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糖异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3.19%;肝糖元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荔枝核皂甙提取物对正常小鼠有调节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和黑木耳中氨基酸的含量,为高效、经济地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在60~100mg/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152C-0.7928,r=0.9987,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06%(n=9)。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4.54%、12.57%,野生及人工培养黑木耳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8.83%、7.4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野生与人工培养的香菇和黑木耳中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子的研究基础上,用响应面方法优化红曲霉突变株(Monascus anka mutant MYM2)的发酵培养基,来提高红曲色素中的黄色素色调。研究发现,葡萄糖、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钾对红曲黄色素色调影响很大,它们对色调的影响有最低浓度值,分别为1.42%,0.67% 和0.57%,其理论色调值为4.58。根据模型方程,重复五次实验,其色调的平均值为4.21,黄色素色价达到88.14(U/mL)。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大量的废弃菌糠造成的面源污染,研究菌糠的资源化开发.以黑木耳菌糠为底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黑木耳菌糠中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赤霉素质量分数为45.52 μg/g,加标回收率达98.28%;吲哚乙酸质量分数为38.42 μg/g,加标回收率为94.70%.利用黑木耳菌糠与菜园土、砂质土按不同质量配比混匀...  相似文献   

19.
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和黑木耳中粗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野生及人工培养的香菇、黑木耳中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在10~60μ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0.47%(n=6)。野生香菇和黑木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9.52%和8.54%,人工培养的香菇和黑木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8.36%和7.77%。结论:此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为香菇和黑木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厌氧发酵法对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薯渣废料进行厌氧发酵,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添加或不添加米糠、尿素、过磷酸钙,供给微生物发酵过程所需的碳源、氮源、磷源以及无机盐。通过对厌氧发酵产物成分的测定得出: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薯渣废料经厌氧发酵后粗蛋白和蛋白质氮的含量分别提高182.78%和68.18%,总酸提高307.05%,乳酸含量提高2646.19%。发酵产物可做粗饲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