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热链球菌为材料,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影响嗜热链球菌菌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因素以及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温度、时间对嗜热链球菌生物量及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生长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5 g/L、胰蛋白胨5 g/L、培养液初始pH 6.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24 h时,菌体生物量达5.00×1019个/mL;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 g/L、大豆蛋白胨5 g/L、胰蛋白胨5 g/L、培养温度为40℃时、培养时间27 h、培养液初始pH 6.5,胞外多糖产量达到为914.33 mg/L,胞外多糖产量相对于茵体的生长在时间上表现出滞后现象.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以4倍体积的sevag液加入多糖溶液脱蛋白,用三倍体积90%的乙醇于4℃时沉淀12 h,多糖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单一添加天麻醇提物、苦荞醇提物及两种提取物的复配液,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复配液后发酵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液中天麻醇提物添加量为7g/L、苦荞醇提物添加量为5g/L时效果较佳,相比空白组(未添加提取物)和单一添加组(天麻、苦荞),胞外多糖产量分别增加了49.08%、13.76%、33.88%,菌丝体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1.10%、11.35%、26.69%,均显著地高于空白组(P<0.01)和单一添加组(P<0.05)。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复配组相对于空白组能消耗更多的碳源物质促进胞外多糖的合成。因此,天麻和苦荞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显著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与胞外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初步实验研究,获得了蛹虫草液体发酵联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适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液体发酵联产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较适宜的氮源是豆粕粉和6%~8%玉米浆粉;较适宜的碳源是玉米面;维生素B1添加量以10 mg/100 m L、微量元素锰添加量以0.01%Mn SO4为宜、培养基初始p H值以5.5为宜;培养温度22~24℃,接种量1%,培养基装量50 m L和5~7 d的培养时间有利于胞外多糖和菌丝虫草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鲍氏层孔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本文首次以发酵培养物的免疫增强活性为指标,同时结合发酵生物量、胞外多糖含量等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初始pH值、碳源、氮源、无机盐、装液量、温度等因素对鲍氏层孔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 6.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豆粉,无机盐为MgSO4,装液量为40 mL/150 mL三角瓶,26℃培养7 d时,培养物的免疫增强活性、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不同营养成分及培养条件对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及为金针菇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培养基组合及培养条件下的金针菇菌丝体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40g/L黄豆粉、20g/L可溶性淀粉、2g/L KH2PO4和1g/L 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是:起始pH值6.0、接种量200mL/L、装液量400mL/L、摇床转速160r/min、培养温度25℃和恒温培养8d.  相似文献   

6.
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发酵培养的蔗糖质量分数、接种量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优选得到较佳的发酵工艺条件:蔗糖4%~5%,pH6 5~8,接种量10%左右.摇瓶发酵胞外多糖的产量22 6g/L,蔗糖转化率45%,产品黏度2 01Pa·s.30L生物反应器放大发酵的实验结果产胶30g/L,产品黏度4 6Pa·s.  相似文献   

7.
以提高安络小皮伞菌生物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安络小皮伞菌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30g/L,麸皮30g/L,MgSO41g/L,KH2PO43g/L,VB110m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装液量为9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为9%,25℃下150r/min摇床发酵培养6d.在此发酵条件下,安络小皮伞菌丝体产量达5.88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44.47%,优化后菌丝体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灵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研究了灵芝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其菌丝体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豆饼粉1.25%,蔗糖4%,KH2PO40.0107%,MgSO40.0336%(C/N为:10/1);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4.0,接种量10%,在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培养4 d,每100 mL培养液菌体收获量可达1.8370 g(湿重),含水率83%,折合干重0.3213 g.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松口蘑液体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实验通过测菌体OD值的方法初步得到松口蘑最适培养基:蔗糖30g/L、可溶性淀粉10g/L、酵母膏5g/L、KH2PO40.5 g/L.发酵条件:生长温度26.5℃、摇床转速:170 r/min、pH值:4.5、接种量:10%.首先通过传统的称量菌体干重的方法得到最佳生长周期是11-12 d,菌体得率是11.37 g/L,测菌体OD值探索菌体的生长周期,具有比一般传统方法例如测生物量的方法更加简便有效,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下一步进行菌根的研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法对Lachnum YM328胞外多糖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ρ(葡萄糖)=20 g/L,ρ(酵母膏)=5 g/L,ρ(硫酸锰)=0.075 g/L,25 ℃下培养10 d;该条件下YM328胞外多糖产量为1.895 mg/mL,相对于优化前提高了36.27%;通过测定其胞外多糖(EPS)对·OH、NO-2的清除作用来研究YM328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YM328胞外多糖对·OH、NO-2均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抗氧化性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发酵工艺,提高色氨酸产量,本文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发酵条件、及小试发酵过程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g/L、胰蛋白胨20g/L,色氨酸产量达0.43g/L;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一步在50L发酵罐中进行小试表明,在发酵温度36℃、pH7.0、搅拌速率700r/min的条件下,色氨酸产量达0.45g/L。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到蝉拟青霉优良的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通过对碳、氮源筛选的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K2HPO4,MgSO4.7 H2O为考察因素,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生物量较高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按质量分数为葡萄糖3%,蛋白胨1.5%,K2HPO40.1%,MgSO4.7 H2O0.05%.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7℃,培养基起始pH6~7,接种量6%,摇床转速为150 r/min,500 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100 mL,发酵周期为7 d.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菌浓度,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旋转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培养基的组分和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 g/L、豆粕28 g/L、玉米粉14 g/L、乳清粉28 g/L、K2HPO4 3.0 g/L、柠檬酸三铵2.5 g/L、乙酸钠5 g/L、吐温-80 1.25 mL/L、MgSO4·7H2O 0.2 g/L、MnSO4·4H2O 0.0625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1,温度37 ℃,接种量4%(体积分数),静置培养。经优化后活菌数达到 6.07×109 CFU/mL,明显高于原MRS培养基(5.8×108 CFU/mL),且其成本较原MRS培养基的成本降低了4000元/t。  相似文献   

14.
冬虫夏草菌丝体液体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分析方法对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生长最适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25%,蔗糖1.25%,蛋白胨0.02%,酵母粉0.0625%,KH2PO4 0.025%,MgSO4·7H2O 0.0125%,VB10.0025%,pH自然;培养温度24℃,周期192h,其菌丝体生物量产率为19.5g/L,是前人菌丝体生物量产率的1.2~1.5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红曲霉产多糖的液态发酵条件,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 g/L,酵母粉4.5 g/L,KH2PO4·3H2O 3.5 g/L,MgSO4·7H2O 0.85 g/L.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霉N产多糖的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为:种龄30 h,接种量7.5%,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75,装液量162.5mL/1 00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84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液态发酵的多糖质量浓度达999.8 mg/L,比优化前的684.2 mg/L提高46.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从红树林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产灵菌红素的海洋细菌(Flavobacterium sp.)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10.0g/L,蛋白胨10.0g/L,磷酸氢二钾0.25g/L,硫酸镁0.1g/L,最合适pH值为6.0,最合适的盐度为10‰,最合适的温度为27℃。  相似文献   

17.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对Stenotrophomonas sp .NTa发酵产琼胶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该菌株发酵产酶的动态规律,并利用薄层色谱和MALDI-TO-MS进行酶解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在琼脂、酵母浸膏、CaCl2、MgSO4·7H2O、培养基的初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几个因素中,酵母浸膏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NTa产琼胶酶具有显著影响,在含有1.03%酵母浸膏、初始pH=8.0的基础发酵培养基(NaCl、KNO3、MgSO4·7H2O、CaCl2、K2HPO4、FeSO4·7H2O、琼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5.0,5.0,0.2,0.1,0.02,2.0 g/L)中可获得最高的琼脂酶活力。菌株在28 ℃、180 r/min条件下发酵时,对数生长中后期快速合成琼胶酶。发酵48 h,琼胶酶活力高达2.688 U/mL。酶解72 h的产物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Ta琼胶酶水解琼脂主要产生四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