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白山林线附近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太白山林线区域的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状况,在林线附近设置了1个100m×100m的样地,采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确定个体年龄.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编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林线地段太白红杉种群存活曲线位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林线地段太白红杉种群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70-80年),另一个出现在老龄时期(180-190年).总体看来,林线区域太白红杉的幼苗很少,更新较差,种群很不稳定,应加强对该地段太白红杉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海拔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研究区植物名录和野外样线调查统计数据,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辽宁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谱及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40.8%;其次是高位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分别占21.8%和21.5%,隐芽植物也较多,占14.5%,地上芽植物很少,仅占1.4%.该生活型谱总体上反映了本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且漫长的气候特点;(2)老秃顶子南坡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为:山麓~海拔1180m,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中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大,而地面芽植物比例明显减小;海拔1180m~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群落中中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减小,小型高位芽植物比例明显增大,至山顶高位芽植物基本消失,而地面芽植物比例则由9.1%显著增加到山顶的76.3%.  相似文献   

3.
以朱溪流域为研究区,2007年SPOT遥感影像和1∶1万地形图为数据源,采用3S技术为平台,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生成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研究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70 m以下,且面积比例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70 m~370 m,其比例只有0.33%.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少量分布在270 m~470 m.2)耕地在坡度0°~7°所占面积比例最大.随着坡度增大,林地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草地面积比例仅在坡度0°~7°之间分布有0.65%.园地面积比例在7°~15°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三者的面积比例均随坡度的增大而不断下降.3)耕地在平地上的面积比例最大,占70.46%.林地占东坡、南坡、西坡和北坡的面积比例都最大,均占60%以上.园地在东坡、南坡和西坡的面积比例较大.草地在平地、西坡和北坡的面积比例较为一致,在东坡、南坡均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4.
辽宁老秃顶子北坡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乔木层样方的物种重要值矩阵信息,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科学地划分出辽宁老秃顶子北坡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并采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等指标,进一步研究了老秃顶子北坡森林植被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北坡森林植被可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分布格局;α多样性中Shannon—Wiener指数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而Piet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β多样性(Cody指数)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上升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监测紫金山南、北坡海拔约300m处的气温和湿度,发现紫金山南、北坡小气候存在差异,呈现南坡温暖干燥,北坡阴冷潮湿的特征,其中夏季南北坡温差可达2.6℃,相对湿度约相差6%.紫金山南、北坡海拔约300m地带主要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表明:南、北坡植物群落中有很多相同的优势种和伴生种,其中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是最重要的常绿成分;落叶成分中,栎属(Quercus)树种和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占重要地位.但在南坡与北坡观察到的偶见种却有明显不同.综合分析小气候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关系表明:小气候的微弱差异虽然不影响紫金山南、北坡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成分和伴生成分,但对群落中的偶见种成分却有明显影响,紫金山南坡植物群落中多生长喜暖、耐干燥的偶见种,而北坡的偶见种大多是耐寒、喜湿物种.  相似文献   

6.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 Hook.f.et Thorns.)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了解领春木在豫西熊耳山的种群数量、分布规律及生长发育状况,对熊耳山的领春木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领春木在熊耳山的分布北坡多于南坡,在北坡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800m范围内,在1200~1500m之间,领春木常成为群落申的亚优势种、优势种或建群种;在南坡,领春木分布于1200~1400m范围内,且呈零星散生状态.领春木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过渡性树种,有被其它沟谷优势植物取代的趋势.熊耳山是领春木的集中分布区和适生区,应加强定向抚育管理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沙生风毛菊生物量及资源分配对海拔变化的响应,探讨高海拔环境下风毛菊属植物资源分配及花部特征进化模式,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青藏高原一西向坡4个不同海拔梯度(3 500~4 000m)盛花期沙生风毛菊进行研究,测量花期植物花柱分枝长度,统计头状花序数量,称量沙生风毛菊个体大小、营养器官重量、繁殖器官重量和雌雄蕊重量等生物量.结果显示:沙生风毛菊一朵小花重量及花柱分枝长度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但营养器官重量及繁殖器官重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少,雌雄蕊重量和管状小花数目亦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随着海拔升高,沙生风毛菊增加繁殖分配及雄性分配的投入减少营养分配和雌性分配,以应对环境因素的干扰,保障恶劣环境下植物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为对象,利用当地植物志资料,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研究了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对Rapoport法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均呈线性下降趋势,而物种分布幅度呈明显增大趋势,与Rapoport法则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物种密度随着物种分布幅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升高,物种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物种分布幅度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监测紫金山南、北坡海拔约300m处的气温和湿度,发现紫金山南、北坡小气候存在差异,呈现南坡温暖干燥,北坡阴冷潮湿的特征,其中夏季南北坡温差可达2.6℃,相对湿度约相差6%.紫金山南、北坡海拔约300m地带主要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表明:南、北坡植物群落中有很多相同的优势种和伴生种,其中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是最重要的常绿成分;落叶成分中,栎属(Quercus)树种和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占重要地位.但在南坡与北坡观察到的偶见种却有明显不同.综合分析小气候与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关系表明:小气候的微弱差异虽然不影响紫金山南、北坡植物群落中的优势成分和伴生成分,但对群落中的偶见种成分却有明显影响,紫金山南坡植物群落中多生长喜暖、耐干燥的偶见种,而北坡的偶见种大多是耐寒、喜湿物种.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SPOT遥感影像解译的太白红杉分布范围,采用从解译的太白红杉分布数据中提取的6种不同样本量、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坡向的样本量分布以及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测试了两种模型(MaxEnt,Garp)下太白红杉预测精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模型精度随之增大,预测结果趋于稳定.大样本量时,Garp模型的性能优于MaxEnt模型;小样本量时,MaxEnt模型预测结果最优.样本在不同海拔梯度和坡向分布时,两种模型样本量不均等分布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均等分布;相同样本分布下,两者预测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在保证一定样本量的前提下,为提高模拟能力,选择样本时应尽可能按照物种分布地的数量依比例取样.结果对合理采样和提高物种分布模拟精确度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物种分布模型的选择及其最优样本的获取.  相似文献   

11.
秦岭落叶松林的主要类型及其演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指狭义秦岭,即陕西南部的主脉部分。这里仅有太白落叶松(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一种,是秦岭的特有种,分布区很小,主要限于西部海拔2900米以上的几个山峰。如太白山、光头山、玉皇山、首阳山、兴隆岭等地。仅在太白山有较大面积的纯林,其余各地成林面积很小或与冷杉林成块状混生。落叶松林位于高山灌丛草甸带之下,冷杉林带之上,太白山下限海拔2800米左右,其  相似文献   

12.
为在物种尺度上探明环境梯度对叶片性状的影响,在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北坡采集并测定分布在海拔600~1050m的不同年龄红豆杉叶片的形态特征指标和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等化学计量指标. 结果发现:叶片性状显著地受海拔和叶龄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影响,幼龄叶性状随海拔增高而线性下降,成年叶和老龄叶性状与海拔的线性关系减弱或消失. 其中,海拔850~950m是叶片性状随海拔线性分布的转折点或过渡区,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较化学计量特征更早地脱离这种线性关系. 表明红豆杉适应环境梯度变化的重要策略是改变养分利用状况,叶片性状可作为预测该地区红豆杉种群生产力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趋势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原对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东良 《甘肃科技》2005,21(4):92-93,162
高原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也存在着寒冷和低氧复合因素的作用。急性低氧时,由于应激反应,基础代谢率有所增高,以后随低氧适应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人体进入较高海拔1w后和1月时,能量消耗都低于较低海拔的测定值。但运动时耗氧量显著高于海平面。Consolazo等(1968)在4300m高原观察到,同样运动强度,在进入高原第5~6d时,耗氧量比海平面增加2.7%~28.2%;9~10d时增加17.4%~29.2%。运动强度增大时尤为明显,而肌肉作功能力随海拔升高而递减。低氧暴露下豚鼠大脑抗坏血酸含量减少,血浆中含量升高,尿排出量增加。大鼠4~9d间歇低氧,脑中硫胺素(B1)含量升高,尿中核黄素(B2)排出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剖析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指数与海拔的关系,实现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准确划分,获取山区植被分布空间格局。【方法】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为研究区,依据夏秋两季植被垂直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值构建DEM-NDVI散点图,并利用半峰宽计算法将垂直带边界量化。【结果】夏秋NDVI差值与DEM构建的散点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格局。太白山保护区南坡可划分6个植被垂直带,保护区下界至海拔1 919 m为栎林,1 919~2 331 m为松栎混交林,2 115~2 585 m为桦林,2 516~3 150 m为冷杉林,3 109~3 551 m为红杉林,3 551 m至山顶为高山灌丛草甸。DEM-NDVI散点图与遥感影像解译植被分类结果相比,二者的植被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DEM-NDVI散点图能够体现植被的群体平均分布状况且能更准确地表达植被垂直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结论】利用夏秋NDVI差值与海拔所构建的散点图可快捷准确地划分山地植被垂直带。  相似文献   

15.
植物自然种群大都不是以单种种群的形式存在,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群落环境之中.群落演替必然包含着构成其群落的种群的变化.就演替机制而论,是构成群落的种群的变化导致了群落演替发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是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的先锋种群之一,几乎贯穿其演替过程的始终.研究其数量动态对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样地编年序列”的应用为长命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提供了捷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密度在约七龄前随时间增长;增长率随时间减小;在约七龄后随时间下降,增长率随时间增大;在约三十年后,种群密度仍随时间下降,但增长率显著增大.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植物量,在灌草丛到松阔混交林初期的演替中,呈现logistic增长,符合公式:P_p=40/(1+89.837~(-0.285A))在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中,表现出随时间而下降的趋势.导致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动力是种内光资源竞争引起的自疏和种间光资源竞争导致的他疏.主导因子是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DyFeCo非晶磁光薄膜,研究了氩气压、溅射功率对DyFeCo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反射率随氩气压升高而降低,矫顽力随氩气压升高而逐渐增大,达到一定值时克尔回线反向,随后矫顽力又逐渐减小,高气压下的矫顽力温度特性较低气压下的矫顽力温度特性要好,但氩气压进一步升高,磁光克尔回线矩形度变差.本征磁光克尔角随氩气压升高而增大,到达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反射率随溅射功率增加而升高,到达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矫顽力随溅射功率增加而逐渐增大,到达最大值后,磁光克尔回线反向,然后矫顽力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生命表分析、生存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秦岭太白山主要建群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及幼苗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巴山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均呈DeeveyⅡ型,其种群大小结构合理,幼苗、幼树资源丰富,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巴山冷杉幼苗的更新与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土壤层厚度和海拔显著相关,特别是与腐殖质厚度和海拔相关性极为显著.海拔高度和腐殖质厚度是巴山冷杉幼苗更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山亚东段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喜马拉雅山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亚东段蚂蚁群落。在北坡、山间谷地和南坡采集蚂蚁标本12 354头,隶属于2亚科8属12种。北坡和山间谷地蚂蚁群落的优势种均为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而南坡的优势种为史密西红蚁(Myrmica smythiesii Forel)。亚东段不同海拔样地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中Fisherα指数为0~0.95,Shannon-Wiener指数为0~0.98,显示该地段物种多样性非常低。利用Estimate S 9.1.0程序对该地区蚂蚁物种丰富度进行估计并绘制物种累积曲线,结果表明蚂蚁物种实际观察值接近该地区蚂蚁丰富度估计值。南北坡蚂蚁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符合"中域效应"假说。相似性系数分析表明,该地段蚂蚁群落组成和分布受植被类型和海拔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庆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CCA排序和海拔高度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所调查样地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区,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生态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海拔梯度变化对均匀度无明显影响.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相关关系似乎并不大.就对环境梯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而言,灌木层最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和生理生态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乙二醇(PEG 6000)对内蒙古不同生境3个羊草种群(阿巴嘎、白音锡勒、嘎松山)进行渗透胁迫(-0.5Mpa,-1.0Mpa).结果表明:各种群羊草对轻度胁迫(-0.5Mpa)反应不敏感,叶片含水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显;随胁迫强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片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大量积累,根冠比增大;脯氨酸积累、质膜相对透性与叶片含水量呈显负相关(r=-0.716l,r=-0.8212).不同地理种群羊草对渗透胁迫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差异.阿巴嘎种群膜伤害程度较小、叶片含水量变化缓慢、脯氨酸积累量小、根冠比增大更显、维持较高根活力和叶片生长量,其抗旱性强于其它两个种群.白音锡勒种群和嘎松山种群对渗透胁迫的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