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其胜 《科技信息》2006,1(9):40-41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重要思想方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的首次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它在中国现当代人本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人民动力观、人民本位观、人民利益观等人本思想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为"以人为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实际上毛泽东在这里不仅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也提出了"马克主义大众化"的任务。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同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形成了他丰富而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上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民族化的典范。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教育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极为珍贵的精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主导线,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特定条件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结晶。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两个飞跃”的思想,不仅对全面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的。由于中国革命所处的这种特殊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军队民主建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关于人民军队民主建设的思想结晶。文中对毛泽东军队民主建设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以期对当前我军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并始终坚持的主导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眼点。从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内容和特点入手,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指毛泽东对体育工作以及与体育相关方面工作的理论、指示、论述等所构建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体育领域中的体现,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事体育实践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体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笔者从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思想入手,对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在新世纪重新学习和审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大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其研究论域主要集中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贡献、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主题或具体观点的中国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等方面。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人,他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建国以来,毛泽东、邓小平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各项政策普遍地传播开来。毛泽东、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一下,他们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服从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实现马列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问题的正确结合,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第一个巨大理论成果。实践证明,在毛泽东宗教观的指导下,当时的宗教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一宗教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毛泽东的新闻宣传观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民族文化传统以及中国革命新闻实践之间的源流关系,认为毛泽东新闻宣传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与中国革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且也是吸收融汇中西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和传统文化精粹的成果,经历了由萌芽到系统完善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中国青年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它记录着毛泽东同志大半个世纪以来对青年问题的探索足迹,又反映着中国青年近百年来光辉而又曲折的成长历程。它展现出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同时又沉淀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作为“五四”青年的杰出代表,青年毛泽东走出了一条既饱含时代共同精神又极具个人特色的成长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毛泽东和全党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形成了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在毛泽东青年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毛泽东同志对青年的关怀和爱护下,几代青年健康…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调查研究思想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一方面是毛泽东同志自身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成果;另一方面它也是毛泽东同志与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斗争的结果。现在我们通过对调查研究思想的研究对我们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高决策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历史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主要包括阶级斗争史观、人民群众史观、社会矛盾理论等。他所确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晚年的思想偏差对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理论界把重点倾斜在对毛泽东哲学、军事和农民问题上。其实在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中,其商品经济思想相当完善,对此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毛泽东伦理思想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伦理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广。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毛泽东同志有关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理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以及道德实践活动的理论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一些略论。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制定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是《1954年宪法》的总设计师",这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他对《1954年宪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这其中既有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20.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在其革命实践中一贯遵循的原则。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就开始积极思考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理论和观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