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女性辅导员因特殊的性别特征、社会角色责任,在辅导员角色扮演中有着自身特有的角色冲突。在对川南5所高校女性辅导员做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性别角色及角色冲突理论,分析高校女陡辅导员角色冲突现象,指出了角色冲突的不良影响,并就如何对角色冲突进行调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女性公务员群体不断壮大,然而,其在现实环境中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角色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职业发展与身心健康。性别与社会角色差异是女性公务员角色冲突的原因所在,因此,应从组织、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3.
论职业女性角色意识及其对体育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学角色理论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就我国职业女性的角色意识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女性角色的多重性导致了其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女性发展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当代我国职业女性角色的多重性以及角色冲突限制了其参与体育活动,而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又促进了其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高校女性辅导员出于职业的特殊性,不得不面对"工作-家庭"的角色错位矛盾,正是这一矛盾降低了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奋斗幸福观"为个人追求美好生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极大满足提供了目标指引、实施路径和动力支持。该文基于此,分析高校女性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从社会、高校组织和女性辅导员个人三个维度,提出弥合高校女性辅导员角色冲突的有效路径,提升职业与生活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校基层政治工作承担者和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时常面临较大的职业压力和角色冲突,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和高发群体。为预防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首先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然后从心理契约的构建及心理契约的多维因素方面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探讨职业倦怠的心理优化之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在行为选择过程中表现出三种突出的道德冲突现象:行为取向上的义利冲突、行为表现上的角色冲突、行为动机上的心理冲突。其调适途径有:自我心理调适、价值取向调适、外在社会调适。  相似文献   

7.
考察回避目标定向(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角色冲突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40 名北京大学一年级的本科新生为研究对象, 这些新生在刚入学时报告了他们的回避目标定向, 间隔6 个月后, 报告了角色冲突的程度和反馈寻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 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对反馈寻求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2) 角色冲突对反馈寻求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 角色冲突能够调节掌握回避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行为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 角色冲突程度越高, 掌握回避目标定向与反馈寻求行为的负相关关系越强。研究验证了回避目标定向的二因素模型, 对于新生入学适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瑜 《枣庄师专学报》2005,22(6):110-112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和心理水平,而且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全校的教育环境.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有社会的期望值升高、社会文化观念、社会教育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还有来自教学环境、教师角色冲突、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性性别角色文化对女性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艺 《科技信息》2008,(31):224-224
中国传统女性文化对女性的规训导致女性长期的压抑心理,而女性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又导致女性焦虑心理的产生。中国现代女性的心理状态与中国女性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社会竞争范围和领域的逐步扩展,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的角色冲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角色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竞争环境及其关系的研究,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要前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布署,大学生以双重角色投入到这股文化前进的浪潮中,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面对多元文化的冲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大学生价值困惑,认识局限等困境,为此高校必需直面多元化,抓住文化大发展的机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埃娃@黑勒塑造的康丝坦策可分别视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末女性的代表性形象,展示了不同时代妇女在生存状态、意识情感、困惑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反映了一百年前后妇女不同选择的深刻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展示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妇女解放运动向纵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牡丹亭》通过表现杜丽娘对爱情的执著追寻,展示了情与理的冲突,但杜丽娘对情的追求仍局限于理所允许的范围内,未与礼义规范彻底决裂.这突出表现在剧中的几个关键情节:鬼魂幽欢,姻缘之分,奉旨完婚.这是情理冲突之表现策略的艺术反映,同时也折射了汤显祖个人思想上的矛盾、困惑,及其处理方式所依据的社会观念基础和文学渊源.  相似文献   

14.
从诗类角度考察,古诗十九首多有对行旅生活的描写。行旅生活的诗歌内容,决定了作品对自然风物以及时间与空间的体验与感受。自然风物无不引发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而时空意识又表现了诗人们的生命困顿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物联网应用中用于关键事务控制的硬实时任务的最坏情况响应时间(WCRT),提出了一个基于任务地址分布的bank冲突优化框架.该框架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硬实时任务的WCRT:借助任务访问缓存地址因素约束bank冲突条件,并借此收敛任务的最差情况执行时间(WCET);基于任务访问缓存的地址分布特征优化地址映射降低冲突延迟时间.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别可提升平均18.15%的冲突延迟估值以及减少大约20%的冲突延迟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乡村小说创作的"社会悲剧"主要描写了两种人物的悲剧:普通农民的生活悲剧和为民请愿者的抗争悲剧.作家们在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上出现了两大偏颇:一是将农民与国家意志的冲突转化为比较单纯的人与入的冲突,二是将政治冲突转换成伦理道德冲突.对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偏差进而导致了作家们对悲剧冲突的根源及悲剧本质的认识偏颇,屏蔽了对"民族的超越悲剧"的观照与思考.文化的局限导致了悲剧意识的局限性,而悲剧意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从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角度去审视一个时代的不幸.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文学是罗马社会存在与罗马人精神历史的反映 ,其中既有对为国家尽义务而自我克制、自我牺牲的理性主义精神的价值确证 ,也表现出因国家理性主义与个体价值的冲突带来的矛盾、痛苦、困惑与迷惘。它既使我们看到了罗马帝国兴盛的原因 ,又预示着罗马帝国的衰颓与分崩离析。但是 ,古罗马作家们只是感性地体验和客观地反映了国家理性主义对个体情感的压抑 ,而不能理性地进行批判。所以 ,笼罩在作品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困惑与迷惘情绪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的“滋味”是考量艺术优劣成败的基本特征,由此也体现了艺术哲学作为“困惑诗学”的一种张力:如果艺术的滋味如此这般难以捉摸,诗学之“辨”又何以可能?但不对“困惑诗学”进行一点思考,美学也就形同虚设。事实证明,美学的根据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启动于一种审美困惑的“诗之思”,最终仍只能停泊于新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设计一种基于多引擎的印刷体汉字识别系统,优先采用汉王光学字符识别(OCR)引擎的版面分析结果,在汉王、清华OCR引擎分别完成字符识别之后,根据字符的图像坐标,整合两者的识别结果,并用彩色突出两OCR引擎的冲突字符、置信度低的字符及WiseCheck语义校对引擎提示的错误字符。该系统改善了现有大规模数字化加工生产线中人工...  相似文献   

20.
陈捷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33-35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史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