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华北某潮土地区的县级行政区5个乡的土壤环境质量为监测区域,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共计采集土壤样品93个,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中的Cd、Hg、As、Cu、Pb、Cr、Zn、Ni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对该行政区的5个乡镇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基本良好,除监测区域2为二级以外,其他4个监测区域为一级,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为监测区域4监测区域3监测区域5监测区域1监测区域2。本文还应用模糊数学模型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的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与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除监测区域2外基本一致。结合各监测区域实际情况,结果表明熵权属性识别模型更体现出了分割问题上的优越性,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评价方法可行,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黔江区典型农业耕作区域的土壤中As、Cd、Cr、Cu、Pb、Ni、Zn、Hg重金属进行调查监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农业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江区农业区域土壤p H值范围在4.26~7.82之间,阳离子交换量在10.5~22.7cmol/kg范围之间,土壤中8种重金属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值限值要求。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农业土壤中,8种重金属按照国家二级标准评价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均属于安全级,处于清洁水平;按照绿色标准评价,处于警戒级别,处于尚清洁水平,基本满足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九个农业经济自然区农业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引起的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差异,进而影响土壤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结果:亚热带土壤8种元素含量高于暖温带土壤,其重要原因是两者区域自然成土过程的不同,引起它们土壤理化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的差异形成的;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改变着土壤理化性质和元素地球化学过程,进而影响农业土壤元素含量;不同土壤类型,各有自己独特创面形态和元素地球化学过程,这是土壤元素纵向分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市典型煤矿复垦区柳新镇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稻麦轮作、杨树以及棉花黄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方式下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相较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四种种植方式下的土壤Pb和棉花黄豆种植下的Cu出现了偏中度污染;水稻和稻麦轮作种植方式下生物潜在可利用态Pb分配系数较高,需注意Pb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杨树和棉花黄豆种植方式下要把Cr、Cu、Ni、Pb作为预防对象;根据内梅罗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为杨树水稻田棉花黄豆稻麦轮作,均表现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在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 ,通过 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As,Cr,Cu ,Hg,Ni,Pb和Zn等元素含量都处于清洁或微污染范畴 ,但金属元素Cd超标情况严重 ,部分土壤样品中Cd的含量处于中污染范围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相似文献   

6.
秸秆长度对黑土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了秸秆还田时不同长度秸秆对黑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黑土压实与恢复、侵蚀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年6月以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克山农场境内典型黑土区未经开垦(高有机质低黏粒含量)以及耕作40 a(低有机质高黏粒含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还田秸秆质量分数为1%、土壤含水量为20%,以及土壤容重为1.1 g/cm3的条件下,采用室内固结和三轴剪切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压缩指数、回弹指数、黏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与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长度(1、5、15、25 mm和空白对照)小麦秸秆对黑土压缩、回弹及抗剪切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模拟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黑土力学特性,长期耕作的低有机质高黏粒含量的土壤在添加秸秆后抵抗剪切能力的增强效果最为显著。秸秆长度分别与压缩指数呈负相关,与回弹指数呈正相关,且添加15 mm长度秸秆的黑土压缩指数最低而回弹指数最高,即此时其抗压能力及压实后自然恢复能力最强。随着秸秆长度的增加,黑土的抗剪强度逐渐显著增强,但增幅逐渐减小。【结论】秸秆还田措施对黑土力学特征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且模拟试验结果的秸秆最佳长度为15 mm。  相似文献   

7.
针对塘沽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面,首次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客观了解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的影响、及时调整土地管理措施及区内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西固区做为一个典型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论述收集并整理了历年来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资料,得出了以下结论:西固区农业土壤中As、Hg和Ni的含量高于兰州市土壤背景值,其中部分土壤Hg的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西固区非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中的居住用地标准和商用用地标准.西固区农业土壤和非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相类似,主要表现为Cd、Cu、Hg、Pb、Zn的轻度或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辽宁南部某村东南方向2座矿渣堆污染该村土壤环境的现状,采用微波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该村土壤中Ni、Cr、As、Pb、Cu和Cd等重金属含量,继而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该村重金属来源。该村农业土壤重金属Cd和As含量较高,其中Cd浓度范围在1.74~2.93mg·kg-1,综合污染指数显示该村农业土壤质量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i、Cr、As、Cd含量显著相关,且农业土壤中与矿渣堆中的这些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因此得出如下结论:该村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很可能来自于矿渣堆。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江西红壤区花生4种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酸性,该模式下种植年限长或轮作作物多能改善土壤酸性;2)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比较显著,西瓜、花生轮作方式下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较稳定;3)花生连作会明显降低土壤酶活性,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集约化种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迁移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通州区选取了当地3种主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和大田蔬菜,研究了这3种体系0~10 m土壤硝态氮分布和运移速度.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区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大棚内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显著高于大田种植蔬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3种种植模式均产生了深层渗漏,试验区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硝态氮运移深度为630 cm,5和13 a大田蔬菜种植下硝态氮运移深度分别为730和800 cm,5和18 a的大棚蔬菜种植下运移深度分别达730和900 cm.在小麦-玉米大田种植模式下,深层硝态氮向下运移速度约为6 cm·a-1,大田蔬菜和大棚区约为15~26 cm·a-1.考虑到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在9~12m,大棚种植18 a后土壤内的硝态氮已经运移到或者即将进入到地下水,这会对地下水质造成直接或者潜在的污染,因此建议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开展调研,并评价不同区域设施农业种植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然  李树华  王曦  郑佳 《天津科技》2009,36(4):41-43
对天津大黄堡、七里海、团泊洼和北大港湿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采用天津市土壤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二级标准作为评价考察区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对考察区湿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湿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南宁市江南区主要农田土壤样品4 956件,分析了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0.13、0.31、155.64、26.77、80.02、48.36、22.49 mg/kg。土壤中重金属Cr和Cd含量平均值略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余元素平均值均低于标准值。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变化范围0.52~1.51,表明研究区元素以贫乏—弱富集为主。Cr和Pb平均值最高,分别有17%和19%样品富集因子大于2,表明局部地区土壤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受到Cr和Pb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LI平均值为1.03,整体平均水平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水平。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强污染、强污染和极强污染等级样品比例分别为63%、29%、4%、2%、1%和1%。单元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HgCdAsPbNiCuCrZn,Hg和Cd生态风险较高。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6,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风险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8.28%、9.12%、2.12%和0.48%。  相似文献   

14.
江汉-洞庭平原农业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洞庭平原农业土壤受重金属(Cu,Pb,Zn,Cr,Cd,Hg,As)污染的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后,根据取样测试结果对土壤无机污染物含量进行特征分析.参照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7种单要素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Hg,Zn,As,Pb,Cd,Cu,Cr,相比较而言,Hg污染为主要污染元素,研究区大部分区域Hg超标,且同污染物外源性关系密切.整体而言,江汉-洞庭平原综合污染指数较往年统计值有走高趋势,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达轻度污染级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详细了解南方某省的土壤背景值,在该省共布设468个背景点.通过采集样品和实验室分析,对这些背景点的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本文首先针对该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土壤表层的无机元素和有机污染物水平,对比了不同剖面层次上污染物分布特征,然后对土壤背景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最后将"七五"背景值数据与本次调查数据进行成对数据t检验,得出水田和旱地背景点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林地的大部分无机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本文结论对于制定该省土壤环境指标、预测土壤污染趋势,正确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松嫩典型黑土带分布着高有机质和高肥力的黑土资源,长期超负荷耕作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开展土壤营养元素储量研究对黑土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典型黑土带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土壤样本化验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0~20 cm耕层内土壤全碳(T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典型黑土带土壤TC、TN、TP储量均高于全国水平,含量分别达19.25 g/kg、1.88 g/kg、1.28 g/kg;TC、TN、TP高密度热值区和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典型黑土带北部,TC、TN、TP自北向南呈现降低趋势;C/N、C/P和N/P在该区北部空间聚集性较高;土壤粉粒含量在30%以上,TC、TN和TP含量较高,分别介于6.86~74.74 g/kg、0.94~5.93 g/kg、0.66~3.76 g/kg之间;TC、TN和TP储量受土壤pH、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为黑土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长期有机培肥条件下黑土中不同粒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以公主岭黑土长期施肥试验地的黑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采用粒级分组法得到土壤有机质粗颗粒组分(>250μm)、细颗粒组分(53~250μm)、矿质结合组分(<53μm),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碳、氮含量,并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油田开发导致了胜利油田土壤环境的逐渐恶化,掌握伴随石油污染的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存在情况是弄清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以胜利油田孤岛油区为研究区,通过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和DTPA提取法分别分析了土壤中4种重金属(Zn、Pb、Cd和Ni)的形态组成和有效态含量,指出研究区土壤中Zn和Cd具有较高活性和生物有效性,存在潜在污染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同年代开发的油井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指出Cd和Ni的来源和形态分布可能受到了石油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清粤北某大型铅锌矿区周边地表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对该地的冶炼、采矿和选矿区周边三处地表土壤,13个样点和39个样品中的Pb、Zn、Cu、Cd 4种主要重金属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冶炼厂周边主要是Pb、Cd两种重金属超标,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1.72和15.3倍;采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较严重,Pb、Cu、Cd 3种重金属依次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90、1.17和17.17倍;而选矿区周边农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内.  相似文献   

20.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为研究区域, 采集 59 个代表性表层农业土壤样品, 分析了16 种优控 PAHs 的含量。结果显示, 13 种 PAHs 检出率均在 90% 以上, 其中Fle, Phe, Chr 和 Bbf 的检出率为 100% , Ant 的检出率最低(13.56%)。6 PAHs 介于 29 ~2184 μg/ kg 之间, 远超出土壤内源性 PAHs 含量, 分别有44. 07% , 8. 47% 和 3. 39% 的土壤样品达到了PAHs 的轻、中、重度污染水平。主成分分析及源解析结果表明, 该市农业土壤 PAHs 主要有燃烧源、石油源和煤燃烧源 3 个主要来源。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 东莞市农业土壤 PAHs 含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还对可能影响 PAHs 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 、土壤性质( pH 值、有机质含量) 以及其他污染物(重金属) 均会对 PAHs 环境行为产生影响。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东莞市农业土壤 PAHs 的空 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发现不同PAHs 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别很大, 总体上该市西北部土壤 PAHs 含量较高, PAHs异常的富集中心在东莞市望牛墩镇附近, 该区域可能存在一些有毒废物焚烧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