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福建省闽东、闽南、闽北、闽中四大茶区107个土壤样本,监测了土壤营养元素,无机元素,重金属污染物,有机氯、多环芳烃、酞酸酯等有机污染物共39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供应较充足,硒总体水平较高;土壤酸化严重,缺钾、锰、铜元素;金属最大超标率排序结果:铅(9.3%)、有效铅(7.5%)、钒(4.7%)、有效镉(3.8%)、钴=硒=镉(2.8%)、汞=锌=镍(0.9%);金属最大超标倍数为硒1.89倍,汞1.83倍,铅1.15倍,镉1.13倍,有效铅1.06倍,有效镉1.09倍;六六六、滴滴涕残留合格率100%;多环芳烃(PAHs)合格率97.8%;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合格率97%,其余的5个组分合格率100%;83.18%的茶园土壤为污染程度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南方典型区域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采集江西省进贤县、金溪县、渝水区、高安市、安福县和兴国县6个水稻主产区典型田块土壤、水稻和灌溉水,重点分析土壤和水稻铅、镉、砷和汞含量及其土壤养分,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pH、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总均值分别为 5.48、32.99 g/kg、2.06 g/kg、0.54 g/kg、16.04 g/kg、156.71 mg/kg、14.00 mg/kg 和 94.98 mg/kg.研究区土壤铅、镉、砷和汞含量总均值分别为35.46、0.18、7.21、0.17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56,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清洁;但渝水土壤镉含量为0.37 mg/kg,超过限量标准(0.30 mg/kg),土壤环境质量属于警戒状态.研究区糙米铅、镉、砷和汞的含量总均值分别为0.06、0.17、0.24、0.008 6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77,糙米环境质量等级为警戒限;但兴国和渝水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22、0.35mg/kg,均超过限量标准(0.20 mg/kg),环境质量等级分别为警戒限和轻度污染.相关性表明,糙米镉与土壤镉和铅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砷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砷与土壤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总之,重金属镉是调查区域水稻安全性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元素,需重点关注兴国和渝水两地水稻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东北农田农民习惯施肥田条件下化肥的利用效率,并为东北农田土壤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采集东北三省农民习惯施肥条件下春玉米种植区0—30 cm、30—60 cm、60—90 cm剖面土壤,分别测定了土壤全碳(TC)、有机碳(SOC)、无机碳(IC)、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壤剖面各活性碳库变化较为明显,且黑龙江、吉林、辽宁TC、SOC、SMBC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0—30 cm土壤剖面各省TC、SOC、SMBC含量均值达显著性差异(P<0.05),吉林、辽宁SIC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黑龙江。而POC、DOC以及60—90 cm土壤剖面各活性碳库之间的增减规律并不完全一致。可见,东北三省农民习惯施肥条件下浅层土壤剖面碳库的变化较为明显,而深层土壤剖面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吴甘霖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4):54-57
通过对马鞍山市土壤11种元素的测定,以及与中国、美国比较,佳山村土壤元素含量可作为该市土壤环境背景值;该市不同功能区11种元素含量污染状况不同,工业污染区大多为严重污染或重污染,其它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而郊区为清洁区,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而且该市西北部污染程度高于东南部。 相似文献
5.
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中的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本文列举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无机污染物及其毒性、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其毒性.其中的NO2、SO2、H2S、CO、Pb、Hg等无机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目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致癌多环芳烃和含N、S、O杂环有机污染物.文中对我国主要城市大气中由化石燃料产生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主要对北京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检出了80多种多环芳烃和杂环有机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三致“作用的多环芳烃.最后对化石燃料产生的毒害污染物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环境国际管理公约,研究POPs土壤相关标准制定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比较分析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制定修订等方面的相关动态。结果指出中国制定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土地类型划分、评价类别选取、标准取值等方面对各相关国家的标准体系进行了比较。结论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标准制定应当结合国际前沿及国情慎重处理土地类型中的种类划分、污染物种类及指标选取和取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石灰性土壤剖面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陕西关中灌区红油土和渭北旱塬红垆土为供试土样,研究不同土层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结果表明,除0-20cm土层外,红油土20-40cm及40-60cm土层,红垆土20-40cm土层,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可矿化氮,60cm或40cm以下低而稳定。铵态氮的硝化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60cm以上土层硝化作用快,以下慢,这种变化与硝化细菌的分布一致,总体上看,红油土中氮素的矿化和硝化作用强于红垆土。铵态氮 相似文献
9.
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成分发生相互作用,使其赋存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其移动性、生物有效性甚至是化学反应活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使其环境与生态风险发生改变,并对其修复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污染物的移动性、生物有效性及化学反应活性既互相关联又不尽相同,其中生物有效性不但取决于污染物的赋存状态,还取决于生物吸收等过程,不同学科领域对生物有效性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污染物与土壤相互作用出发,综述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介绍了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涵义的认识历程,比较了生物有效性的不同评价方法,讨论了土壤环境因素、土壤生物、污染物性质及老化作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川中丘陵区耕作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中丘陵区内江市双桥乡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耕作土壤剖面重金属(Cu、Pb、Zn、Cd、As、Hg、Ni)含量情况,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对剖面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Cd、Cr、Cu、Ni、Pb、Zn在研究区土壤剖面含量高于成都经济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具有从耕作层、犁底层、老耕层、古耕层垂直递减的规律;剖面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26,重金属综合污染处于轻度状态;水田和旱地土壤剖面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Cu、As、Hg、Pb在旱地耕作层含量明显高于水田. 相似文献
11.
史永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73-75,80
淮南市是安徽省重要能源城市之一,在为华东地区输送煤电的同时,大量粉煤灰给淮南市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固废综合利用是淮南市改善环境面貌的主要手段,固废填充煤炭开采沉陷区,以废治废,是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但是,固废中的有害微量元素是否会污染周边环境值得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窑灰场周围土壤进行取样调查,利用ICP-MS分析土壤样品中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并综合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如Cd含量较高,属5级污染.其余调查元素属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研究结果为淮南市粉煤灰填充沉陷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 ,通过 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As,Cr,Cu ,Hg,Ni,Pb和Zn等元素含量都处于清洁或微污染范畴 ,但金属元素Cd超标情况严重 ,部分土壤样品中Cd的含量处于中污染范围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相似文献
15.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POPs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以及POPs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影响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2)POPs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3)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生物转化越强,生物富集程度越小,脂质含量越高,生物富集能力越强。4)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POPs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中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也缺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POPs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特别需要加强对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红壤性水稻土中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后氮素转化的规律.土壤溶液中NH4+-N主要集中出现在施肥后63d内,最高浓度出现在第7d,尿素和硫酸铵相差不大,都在252-256μg N/g soil之间;添加有机秸秆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来增加土壤肥力,在施肥后期发挥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板玻璃物化环境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命周期方法研究平板玻璃的物化环境状况,主要考虑平板玻璃原料开采、生产、运输造成的直接环境影响和能源生产造成的间接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能源而造成的环境影响最大,能源占资源消耗的比重也最大。 相似文献
18.
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类生长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了4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壬基酚、五氯苯、芘、菲)对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这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均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根据生长的72 h-EC50值,相应的毒性强度依次为壬基酚(0.078 mg/L)>芘(0.152 mg/L)>五氯苯(0.195 mg/L)>菲(1.720 mg/L).同时,通过外推法获得各污染物的环境效应阈值,对我国近岸海域这4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进行初步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毒性效应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概述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后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行为(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且会在水环境中释放有机添加剂)及其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物毒性,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还需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扩展,如加强淡水环境中的研究、建立系统研究体系、注重生物膜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在生态环境中行为及功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