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明哲 《科技信息》2007,(24):152-152
轻型井点系在基坑外围或一侧、二侧埋设井点管深入含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连接弯管与集水总管连接,集水总管再与真空泵和离心水泵相连,启动抽水设备,地下水便在真空泵吸力的作用下,经滤  相似文献   

2.
轻型井点降水是沿基坑四周每隔一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  相似文献   

3.
田义升 《科技信息》2009,(24):I0277-I0277
1.引言 真空轻型井点降水法是在建筑工程基坑周围布设能渗水的井点管,再用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点管连接起来,利用真空原理,用抽水设备从井点管抽水,并通过集水总管排出。这一方式由于井点间距小(≤2.0m),又采取真空负压式抽水,所以既能迅速疏干基槽内负压,控制深度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并降低地下水水头,且其影响范围小,可以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对基坑开挖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工程,轻型井点降水是应用较广的一种降水方法。下面通过实例,介绍轻型井点降水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4.
基于渗流理论,采用一维非稳定渗流模型,阐述了边界为变水头条件下的真空预压影响区地下水位变化的解析方法。利用加固区平均地下水零压线作为边界条件,推导了排水边界上降深随时间变化的一维非稳定渗流,得出影响区土体中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通过算例,分析了影响区渗透系数以及预压区排水速率等因素对影响区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渗透性较低的软黏土而言,采用非稳定渗流分析是必要的,影响区渗透系数是区外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预压区排水速率只影响区外渗流趋于稳定的时间,对渗流范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真空预压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关系到对真空预压机理的认识和对真空预压效果的评价,对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用电接点式真空表控制不同真空压力模拟不同真空度条件,用不同渗透系数包裹排水体和加固区边界模拟不同土体渗透系数的方式,以研究地下水位与真空度、土体渗透系数的关系,考虑外界水的补给,得出模型试验中地下水位是下降的,且下降量随真空度的增大、渗透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当抽出和汽化的水量与加固区外补给水量平衡时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同时对真空预压法地下水位变化机理进行研究,得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受土体渗透系数和真空压力共同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长江漫滩地区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常常夹有厚薄不均的淤泥质粘土隔水层,隔水层以下的承压水层与长江相连。常规的降水法因其适用范围的限制,难以对此类地区进行有效降水。该文将论述通过联合降水方法,在基坑周围设置井点预降地下水,将大部分水体通过井点排出,同时在基坑内设置表面排水装置进行局部降水,可以准确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位。工程实践证明该法适合长江漫滩地区深基坑工程。  相似文献   

7.
廊坊污水处理工程是我公司近年来施工的市政管网工程之一。其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平均埋深4.5 m。此管线处于河北省廊坊市,途径农田、铁路等区域。在施工位置,地下水位约为1.09 m,平均管沟的挖掘深度在3~5 m之间,结合地下水位不同地理位置的情况及管沟挖掘、安装、回填的措施,采用明沟降水的方法。下面就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原理进行阐述,包括管道施工安装,基坑,轻型井点降水,管沟开挖,管沟加固,水箱,抽排水水泵,针状管,降水设备安装与拆除。  相似文献   

8.
为精细刻画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山西组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关系,通过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密井网区单河道砂体的垂向和平面标志进行识别,拟合砂体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在Petrel软件里以井点处砂厚值为依据,利用优质地震属性值作为趋势面控制,生成带有地震属性预测性质的砂厚图,从而对稀疏井网区砂体及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单河道砂体垂向分界面的识别标志主要为泥质沉积间断和钙质沉积间断,平面识别标志主要包括河道间沉积、高程差异、侧向叠加和"厚-薄-厚";河道单砂体的厚度与宽度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均方根振幅属性与井点处砂厚值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反映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可见单砂体的识别与刻画对目标区的砂体和沉积相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鸡滩煤矿地下水位较高,主斜井明槽开挖时先要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然后在比较干爽的条件下施工。降水工程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法可根据降水深度、含水层岩性和渗透性,采用管井、轻型井点降水法等方法,使明槽内的地下水位降到开挖基础底面以,并始终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基础底面一定距离,以达到在干燥状态下进行明槽开挖和混凝土砌筑施工,直至明槽段回填完毕。  相似文献   

10.
胡素丽 《山西科技》2010,25(2):106-107
针对煤矿井下排水主水泵,为了实现吸入式离心泵的无底阀排水,分析了射流泵和真空泵的工作原理,在同煤集团的两个矿分别应用了不同的引水方式,通过降低系统吸上真空高度,从而实现了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11.
结合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地下水层的关系,分析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对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影响途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线网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潜水层,在该水层形成多个封闭的"井"字形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含水层的过水断面,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位壅高,局部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在水位抬升区或水位下降区,潜水位的变幅仅为0~1.25m.  相似文献   

12.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isual MODFLOW(VMOD)模型对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进行数值模拟,预测规划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下威武盆地地下水动态.模型识别与验证结果表明VMOD模拟效果良好,可用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采补平衡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的VMO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各规划年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空间格局总体趋势变化较小,山麓洪积扇井河混灌区南部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至2020年,地下水位上升区间由盆地中部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泉水溢出区地下水系统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地下水位整体下降情况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BTEX在非饱和土和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规律,利用BTEX模拟轻非水相污染物质,采用土工离心试验技术对BTEX在非饱和土和地下水系统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试验中土样和水样的污染物质量分数,得到了BTEX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TEX从泄漏点通过非饱和土层向下运移,在地下水位之上形成高质量分数区,并沿地下水面侧向迁移,部分溶解的BTEX在水体扩散。地下水的流动对BTEX的迁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的发展,企业空调系统的空气调节用水量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也随之增加,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或形成漏斗区。为了缓解此类现象,采用深井进行冬灌夏用这一效果明显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空调系统的冷源来源,而且能有效改善因地下水长期开采面临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水量枯竭等问题,使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回升或保持平衡,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研究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在汶上县水资源办公室1995--2004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进行地下水位的空间插值和栅格数据分析得到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汶上县地下水资源变化存在显著空间分异。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在1995—2005年间持续下降:研究区中部地下水埋深的下降速率先慢后快,而东北部丘陵区和南部低洼区地下水位在1999年以后出现回升:1999年以前整个研究区地下水水资源均减少.1999年以后地下水资源减少主要集中于中部平原区.造成地下水空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客水作为地表水水源的地区,部分农业用水采用地表水,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其二是汶上县政府加强水资源管理,兴建水利,使地表水用量增加,地下水位出现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飞凤山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极为重要的核废料处置场。处置场位于四川省北部山区,地层是一套志留系泥页岩,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低渗透性岩类,但处置场地下水特征与低渗透性岩类中地下水活动规律不符。为了研究处置场地下水特征与补排关系,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等手段,测定处置场及其周边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掌握地下水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飞凤山处置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处置场降水井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_3~-(K+Na)·Ca;研究区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飞凤山地区凉水井一带及处置场T06取样点附近受降雨直接快速补给,其他区域大气降水入渗地下过程中一定程度受到了蒸发作用的影响;处置场降水井地下水来源虽然是大气降雨,但其补给高程较其他区域更高,且径流通道是处置场SE-NW方向的裂隙密集带。在区域及处置场范围,存在一种地下水通过裂隙密集带径流补给的形式,从而形成了处置场降水井附近的远源补给。  相似文献   

17.
径流林业技术措施的核心技术是集水整地。集水整地系统由微集水区组成,一是产生径流的集水面,二是渗蓄径流的植树穴。根据地形条件,以林木为对象在全林地形成不同的集水与栽植区,组成一个完整的集水、蓄水、水分利用系统。在树木的栽植区自然降雨不能满足树木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在不同的时间里土壤水分有一定的亏缺量,通过集水面积、径流系数来调节产流量,弥补土壤水分的不足,保持水分供需的基本平衡。在这个技术系统中,对降水的高效利用是其核心,一切技术措施都是围绕着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水分的无效损失而展开的。通过人工措施改变地表性状使比较小的降雨也能产生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8.
采动条件下含水层结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以梨园河煤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分析了该矿采煤20年后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流场基本保持不变,仅井田北部的导通区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8 m;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受矿井排水影响,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地下水流场变化明显,形成了以井田中部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06 m.研究结果可为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与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气控制的真空自吸泵设备,泵体固定在安装座上,叶轮安装在泵体内,叶轮中央与驱动轴连接,所述的泵体与螺旋吸水管连通,所述的螺旋吸水管的一侧通过密封接头与真空吸管连通,真空吸管与真空负压瓶连通,所述的螺旋吸水管的上端通过水管接头与出水管连接,螺旋吸水管的底端与潜水管连接,潜水管的末端安装过滤网。该发明提出的一种采用电气控制的真空自吸泵设备,采用在螺旋吸水管上安装真空吸管和真空负压瓶的设计,能够利用压差将水引入到泵体内,从而实现自吸,其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组成简单,使用方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北京密怀顺地区多水源(南水北调水源和再生水源)与当地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监测资料,建立了多水源入渗条件下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探讨多水源补给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构建多水源入渗条件下多情景地下水调蓄模型,筛选最优方案.结果表明:2007—2016年约有4.5×108 m3再生水及南水北调水经未防渗河道自然入渗地下,使得入渗补给区地下水水位显著上升,其中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位最高抬升为13.99m.再生水入渗使受水区地下水Cl-质量浓度升高,各再生水Cl-污染晕向中心漏斗区迁移,南水北调水源使地下水中Cl-质量浓度降低,在地下水入渗补给过程中主要起稀释作用.在情景分析中,筛选出方案Ⅳ最优,既能够增加地下水资源量,又能有效阻滞再生水入渗区的地下水Cl-高质量浓度污染晕向下游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